反流性食管炎病人中应用预防性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0
/ 2

反流性食管炎病人中应用预防性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

姜莹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   130000

【摘要】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病人中应用预防性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并分为两组,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参考组;PQSI分数低于参考组;SF-36分数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效果。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预防性护理;睡眠质量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胃酸或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受损,出现胸骨后疼痛、烧灼感、吞咽困难及反流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逐渐深入,然而其发病率却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虽能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依赖和副作用;需要辅以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治疗效果[2]。预防性护理强调在疾病发生前或早期阶段采取积极措施,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研究反流性食管炎病人中应用预防性护理模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调研目标,依据奇偶法均分两组。实验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平均值在(56.25±6.64)岁;参考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平均值在(56.26±6.42)岁(p>0.05)。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2)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严重器官功能障碍;(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预防性护理,(1)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宣教活动,通过讲座、手册、视频等多种形式,向患者详细解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预防策略及自我管理要点。(2)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推荐低脂、低糖、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同时,指导患者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避免过饱,减少胃内压力。(3)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其诉求和困惑。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情绪管理技巧,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共同营造温馨、和谐的康复环境。(4)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耐受能力,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推荐散步、慢跑、瑜伽等低强度有氧运动,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身体素质。同时,提醒患者在餐后避免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反流症状。(5)药物管理:严格按照医嘱为患者发放药物并详细解释药物。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定期监测相关指标,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加强用药指导和监督,提醒其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误服。(6)日常护理:指导患者在睡眠时抬高床头或使用高枕,对于病情较重患者,采用半卧位或坐位;加强口腔护理,定期为患者进行口腔清洁。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效果:显效:反酸、灼热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症状部分缓解,无效: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加重。

(2)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采用PQSI量表评估睡眠质量,分数越低越好;采用SF-36评估生活质量,分数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x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见表1。

1 护理效果[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实验组(n=30)

14(46.67)

15(50.00)

1(3.33)

29(96.67)

参考组(n=30)

10(33.33)

14(46.67)

6(20.00)

24(80.00)

x2

4.043

p

<0.05

2.2 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PQSI分数低于参考组;SF-36分数高于参考组(p<0.05)。见表2。

2 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x±s ]

组别

PQSI

SF-36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实验组(n=30)

16.34±2.18

7.59±1.05

56.82±5.43

81.26±5.18

参考组(n=30)

16.42±2.21

9.35±1.38

56.95±5.35

72.49±6.05

t 值

0.141

5.559

0.093

6.031

p 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与身体抗反流机制减弱,食管下端括约肌是抗反流屏障,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3]。然而,当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降低时,其抗反流功能会受到影响,胃内容物容易反流至食管,由于反流物中包含胃酸、胃蛋白酶以及食物残渣等,在进入食管并与黏膜接触时,会引发炎症反应

[4]。除了通过药物治疗改善不适症状外,还需要配合护理干预调整生活方式,控制病情发展。但常规护理在发现和预防潜在风险方面存在不足,无法为患者提供精准的预防建议[5]。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症状,避免病情恶化。

本次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参考组;PQSI分数低于参考组;SF-36分数高于参考组(p<0.05)。分析原因为健康教育通过定期开展宣教活动,使患者深入了解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患者自觉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诱发因素,减少反流事件的发生。同时,宣教活动强调自我管理,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调整生活习惯,促进疾病的康复。个性化的饮食计划能够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同时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减少夜间胃酸分泌,降低反流风险。此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式有助于减轻胃内压力,进一步减少反流症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睡眠质量。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情绪管理技巧,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负担。同时,家属的参与和情感支持也为患者提供温馨、和谐的康复环境,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个性化的运动方案能够增强患者的身体素质,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同时,运动还能缓解压力、改善心情,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严格遵医嘱用药能够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控制疾病症状。而日常护理中的抬高床头、口腔清洁等措施则能够直接减少反流症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舒适度和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云霞,巩玉艳.预防性护理模式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药研究,2023,2(14):109-111.

[2]王爱荣.分析精细化护理干预对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3,9(5):263-267.

[3]宋岩.针对性护理对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症状及自我管理效能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4,41(1):47-48.

[4]张新飞.优质护理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3(11):0123-0126.

[5]洪海燕,文晓冬,陈燕芳,等.预见性护理在慢性胃炎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7):0174-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