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1
/ 2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路径探究

黄娟

湖北省应城市实验小学 432400

摘要: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也逐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起了重视,本文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有效路径,必须加强行为习惯养成训练,组织开展各种法治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开设相关课程,进行师生交流,建立法治文化墙,开展读书运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自觉遵法的生活方式,要开展情景化教学,根据文本设置模拟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体验中感受法治作用,理解遵法精神,自觉形成规范行为,要合理利用先进技术,应用微课视频直观展示法治案例,建立网络教育平台提供丰富法治学习资源,开发法治题材游戏软件适度引入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法治,增强法治体会。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法治素养

一、加强行为习惯养成训练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路径,一要加强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具体来说,可以组织开展各种法治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法治精神,培养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比如设置“我是小警察”“我是小检察官”等法治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模拟法庭、模拟警察值班等形式参与其中;另外,通过典型法治案例的分析讲解,警示学生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启发学生主动寻找案例中的法治观念,理解法治的内在价值;同时,学校还应该设立相应的学科课程,聚焦生活法治案例,组织学生学习法治常识,明确底线,培养自觉守法的品质;然后,组织师生之间就法治话题展开讨论交流也很必要,通过师生互动,可以听取学生的法治体会,纠正认知偏差,帮助养成规范行为方式;此外,建立班级法治文化墙,开设法治专栏,张贴相关漫画、标语等宣传画报,加深学生对法治的印象,激发主动学习法治的意愿;加上开展法治读书运动,建议学生读法治启蒙读物,组织读后感交流评议活动,这可以拓宽学生的法治视野,增强法治意识;最后,实施法治行为养成签到制도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设立学生法治行为养成签到表来记录遵法行为,通过积分奖励鼓励养成自觉遵纪习惯。

最关键的是要加强行为习惯养成训练,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领悟法治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方式。各种活动和措施的实施要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切忌流于形式,只有持之以恒、融入生活,才能令法治教育的效果最大化。当学生自觉遵守纪律规则,掌握基本法治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发挥法治作用时,小学法治教育的路径探索才算是取得了成功。,小学法治素养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而行为习惯养成训练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只有让小学生从小建立遵法守纪的生活方式,将来才能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的公民。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进行法治启蒙和行为规范培养,久而久之自然会成体系、深入人心。相信通过各界的共同努力,小学法治素养教育必将成效显著、收获颇丰。

二、开展情景化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情景化教学,以《与班级共成长》这一课为例,可以设置具体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模拟、讨论、体验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领悟法治精神,提高法治素养,首先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设置班级委员候选人竞选的模拟情景,让学生扮演候选人或选民角色,体会竞选纪律及公正选举的重要性。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亲身参与纪律制定和遵守过程,培养其法治观念。然后,教师还可以设计学生错学或违规的情境场景,如迟到、抄袭、攀比等情况的模拟处理。组织学生评议讨论并体会规范行为的价值,明确违规行为的危害性。这种情景教学寓教于乐,是法治素养教育的有效手段。

其次教师可继续丰富其他情境化教学设计,比如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制定具体的班规班纪,通过集体讨论制定规则的过程体会法的作用;还可以设计师生之间违反班规的情境对话,通过扮演和体验加深学生遵规守纪的认知;或者,教师事先设置某同学的不良行为,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处理,检验学生主动维护纪律的意识,并及时反馈评价以强化法治观念的养成。这些情境体验活动,都可帮助学生自然养成规范行为的习惯。

最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不应僵化,而要运用丰富的情景教学手段,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体验违规的不良后果和遵纪的优越感,自觉树立法治意识,养成遵法守纪的行为方式。只有这样体验式的情境化教学,才能让法治素质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合理利用先进技术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合理利用先进技术也是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法治课程微课视频,详细生动地呈现法治案例和典型意义;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移动终端开发相关法治教育软件,进行线上学习与测试,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搜集、编制大量微课视频,通过图像、音频、动画等多种媒介手段,形象直观地演示法治观念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直观地了解法治精神内涵,感受法治作用。同时,学校还可以建设法治教育专题网站,配备各类法治读物、影视作品,供学生学习探索;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开发守法、执法、司法等法治题材的游戏软件,供学生娱乐学习,这种趣味法治教育能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增强法治体会。

当然在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法治教学的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防止被动娱乐;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检验其对法治素养的掌握效果;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运用所学法治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做到先进技术手段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统一,才能促进法治素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合理利用先进技术进行视听微课展示、建设互联网法治教育平台、开发法治题材游戏软件等手段,将会使抽象的法治教育变得直观生动,枯燥的知识内化为娱乐体验,这对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法治素养,养成其守法习惯与公民意识,起到积极和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因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小学法治素养教育,必须顺应信息技术发展的大势,充分利用先进电子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法治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以适应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需要。

结论:通过加强行为养成训练、开展情景化教学、利用先进技术等路径探索,小学法治素质教育的效果将大为提高。当学生自觉遵法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内在需求,主动维护法治秩序时,小学法治素养教育的目标才算初步达成。下一步,学校与家庭还需持之以恒地监督和鼓励,令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陶冶成为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国家培养法治基石和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 叶建丽.基于法治素养培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 2021(26):2.

[2] 翁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究[J].试题与研究, 2022(26):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