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住宅竖向构件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2
/ 3

装配式住宅竖向构件套筒灌浆连接技术

曾庆斌

湖南省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412000

摘要:本文综合探讨了装配式住宅中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的原理、发展、实施过程及其在特定工程项目中的应用。通过案例研究,本文详细分析了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在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施工效率以及环境友好性方面的显著优势。此外,文中还探讨了通过新型材料的应用和施工技术的改进,如何进一步提升该连接技术的性能和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为建筑行业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环保的结构连接解决方案。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套筒灌浆连接技术;新型材料;施工技术改进;案例研究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建筑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装配式住宅以其高效、环保的特点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套筒灌浆连接技术作为装配式住宅重要的结构连接方式,其连接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安全与稳定。虽然套筒灌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但其在装配式住宅竖向构件连接中的研究仍不够深入,尤其是在材料、设计、施工技术等方面存在诸多待优化的空间,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和优化此技术,提升装配式住宅的整体性能。

  1. 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的原理与发展

套筒灌浆连接技术是一种在装配式建筑中广泛使用的连接方法,特别是在竖向构件的连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技术通过在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设置金属套筒,并在现场将两个或多个构件通过套筒内注入的灌浆材料连接起来,从而实现构件之间的牢固连接。以下是对其原理和发展的详细说明。

(1)技术原理

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的核心在于套筒和灌浆材料。套筒通常由钢或其他金属制成,其内部形状、尺寸和表面处理被精心设计以增加与灌浆材料的粘结强度。灌浆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早期强度和最终强度,以及足够的耐久性来应对各种环境条件。通过精确控制灌浆的压力和固化过程,可以实现高强度、高稳定性的连接效果。

(2)发展历程

套筒灌浆连接技术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中叶,最初主要用于桥梁和高速公路的建设。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材料科学的进步,其应用领域逐渐扩展到了高层建筑和装配式住宅等多种建筑类型。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研究者和工程师们不断探索更高效的套筒设计、更优质的灌浆材料和更精确的施工技术,使得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技术创新与优化

近年来,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材料创新:引入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等新型材料来改善灌浆材料的性能,提高连接处的抗裂性和耐久性。

②设计优化:通过计算机模拟和有限元分析,优化套筒的几何形状和尺寸,以提高连接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③施工技术改进:发展了更为精确的灌浆压力控制技术和固化过程监控技术,确保连接质量的同时,提升施工效率。

(4)应用与实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因其出色的结构性能和施工便利性,已成为装配式住宅竖向构件连接的首选技术之一。特别是在需要快速施工和提高建筑整体性能的项目中,这种技术展现出了极高的实用价值。然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其应用效果,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施工方法优化仍然是必要的。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装配式住宅竖向构件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的性能和应用效果。为了确保研究的深度和实用性,我们采用了综合运用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实验设计

①样本选择:选取不同类型和尺寸的套筒灌浆连接构件作为研究对象,以覆盖常见的设计和施工情况。

②测试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连接强度、耐久性、抗震性能等关键性能指标的测试。利用高级测试设备如万能材料试验机和抗震模拟台进行实验。

③参数变化:通过改变灌浆材料类型、套筒设计参数(如材料、厚度、内表面处理等)和施工工艺(如灌浆压力、固化时间等),分析这些因素对连接性能的影响。

(2)数据收集方法

①实验数据:记录每次测试的详细参数和结果,包括力学性能测试数据、耐久性能测试结果和抗震性能的评估数据。

②现场观察:在选定的工程案例中进行现场观察,收集关于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实际应用的数据,包括施工难度、时间成本、经济效益等。

分析方法

③统计分析:使用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论性统计分析,识别关键因素对连接性能的影响。

④比较分析:将实验结果与现场应用观察结果进行对比,评估实验室测试条件与实际工程条件之间的差异及其对技术性能的影响。

通过上述研究方法,本研究不仅能够全面评估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的性能,还能够深入探索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技术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1. 株洲市天元区东湖学校装配式建筑研究案例研究:某工程项目的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应用

4.1工程背景与概况

东湖学校是株洲市教育局与天元区政府,为了解决隆兴村村民与周边新建住宅业主的子女就学问题而筹建的一所学校,总投资约两亿元,分为小学部和初中部。该项目有工程量大,工期紧,工程质量要求高的特点,为了满足工期与质量的要求,项目部决定在实验楼和综合楼施工时采用装配式技术。

(1)装配式技术特点:采用模块化设计,强调灵活性和可持续性,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和居住需求。项目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预制构件包括墙体、楼板、梁和柱等主要结构部分。在竖向构件连接中,广泛应用了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特别是在核心筒和梁柱连接处,以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技术挑战:

项目的主要技术挑战在于如何确保预制构件在现场的快速、精确安装和连接,特别是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的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灌浆材料的选择、套筒的精确定位和安装、以及现场灌浆过程的质量控制。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项目部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包括使用改性高性能灌浆材料以提高流动性和早期强度、引入高精度的预制构件定位技术和严格的现场质量监控程序。通过这些努力,项目成功实现了预制构件的高效连接,不仅保证了结构的安全稳定性,而且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4.2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的决策过程

项目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极高要求,需要一种能够提供高强度、良好抗震性能的连接方式。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施工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特别是在紧张的工期和复杂的城市环境决策过程中,对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的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详细推导,包括但不限于套筒的尺寸、灌浆材料的性能以及连接的设计承载力。例如,设计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

其中,分别是套筒中混凝土和钢筋的截面面积,是混凝土的设计抗压强度,是钢筋的设计屈服强度通过这一公式,结合项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材料参数,可以精确地确定所需的套筒尺寸和灌浆材料性能。

4.3实施过程与技术细节

在该实验楼和综合楼的施工过程中,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的实施是整个建造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此过程涉及到精确的预制构件制造、精细的施工准备、以及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连接技术的高效实施和长期性能。以下是实施过程的关键技术细节。

(1)预制构件的制造

预制构件在工厂内按照设计图纸精确制造,套筒位置和尺寸的准确性对于整体结构的安装精度至关重要。采用高精度的测量和制造工艺,确保套筒与预制构件的完美匹配。

(2)现场施工准备

①精确定位:在现场安装预制构件前,首先利用高精度测量工具对安装位置进行标定,确保套筒的准确对位。

②套筒安装检查:在灌浆前,对每个套筒进行视觉检查和尺寸复核,确保无损伤、变形或尺寸偏差。

(3)灌浆工艺优化

灌浆工艺的优化是确保连接质量的关键环节。采用经过优化的灌浆材料,具备良好的流动性、早期强度和耐久性。灌浆前,需确保套筒内无杂质和水分。灌浆过程采用控制压力灌注,确保灌浆材料充满套筒内部,无气泡和空隙产生。

(4)质量控制与测试

①实时监控:灌浆过程中,实时监控灌浆压力和流量,确保按照工艺要求执行。

②强度测试:灌浆材料固化后,对连接部位进行随机抽样测试,包括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以验证连接的质量。

(5)技术细节的推导公式

在优化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计算和验证的关键技术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套筒的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是材料的许用剪切应力,是套筒与灌浆材料接触面积的总和抗压强度的计算考虑到套筒内灌浆材料的强度(),可表示为

这里,是套筒内部截面面积

通过这些精确的技术计算和实施细节的严格控制,项目成功实现了预制构件的高效、精确连接,展示了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在现代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

4.4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新材料和新技术

4.4.1新材料的应用

在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应用新型材料是提升连接性能、施工效率及环境友好性的重要方向。特别是高性能灌浆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成为了技术创新的焦点。项目部通过科研攻关,通过在灌浆材料中加入纳米SiO₂粒子,显著提升了材料的压缩强度和抗裂性能。具体数据表明,添加量为灌浆材料总重的3%的纳米SiO₂粒子,可以使灌浆材料的28天压缩强度提高约20%。

这一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连接部位的结构性能,还因材料密实性的增加而提升了耐久性,减少了维护需求和长期成本。此外,新型材料的应用还包括利用生态环保材料,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4.2新技术的应用

在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项目部引入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包括使用BIM技术和3D打印技术,以提高施工过程的精确度和效率。通过BIM技术的应用,项目管理人员能够实现对套筒灌浆连接部位的精确模拟和预测,据测算,这种方法提了约15%的施工效率,同时减少材料浪费。此外,采用自动化灌浆设备,实现了更为精确和均匀的灌浆压力控制,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这不仅提高了连接质量,也缩短了施工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结合现场实时监控技术,确保了施工安全和进度。通过这些施工技术的采用,显著提升了实验楼和综合楼的整体性能和质量,同时保证了安全与工期的需要。
 

5.结语

套筒灌浆连接技术作为装配式建筑中一项关键技术,其在提升结构稳定性、施工效率及环境友好性方面展现了巨大潜力。本研究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验证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提出了技术创新和施工技术改进的建议,以促进其在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更广泛应用。未来,随着新型材料和数字化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套筒灌浆连接技术有望实现更大的优化和提升,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罗崇娄. 装配式建筑套筒灌浆连接技术研究进展[J]. 建筑科学, 2023, 39(2): 105-112.

[2]赵勇. 高性能灌浆材料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J]. 现代建材, 2023, 21(4): 88-94.

[3]孙玮. 装配式住宅设计与施工技术[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2.

[4]周骆一.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 施工技术, 2023, 42(1): 72-78.

[5]唐明惠. 装配式建筑连接技术的发展趋势[J]. 建筑技术, 2023, 44(3): 23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