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2
/ 2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李时强、程才

湖北才汇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摘要:信息化技术不断创新,各行各业均开始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持续加快,建筑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引入信息化技术,可促进建筑工程发展变革,尤其是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较大。建筑工程建设周期长、管理内容较为复杂,而采用信息化技术对建筑工程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可有效减小劳动强度,节约各类资源,提高工程管理效率,使得建筑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经济收益。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应用

引言

当今信息化时代,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收集、挖掘和分析施工现场海量数据,包括实时监控施工现场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工人劳动状态,档案资料数字化,建立数字化档案库,云计算技术进行施工规范与施工现场数据比对,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预判预测,从而有效剔除安全隐患发生点,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大大降低施工全过程事故发生率,这样就可以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的信息化管理,提升建筑施工企业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的概念与优势

信息化代表着利用信息技术更新迭代特定行业生产工具或方式,以此实现行业生产力提升的进程,而具体到建筑工程管理领域,信息化则指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对各类建筑工程信息进行有效获取、处理、储存和传输的过程,以实现对建筑工程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常见的信息技术和系统有项目管理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筑信息模型(BIM)、智能建筑系统、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相比传统方式,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有着多重优势。在人力成本上,通过使用项目管理软件,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对项目进度的实时跟踪与自动分析,从而将许多重复性高、日常性强的管理任务由低效率的人力操作转为高效率的自动操作,从而减少对人工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在管理有效性方面,信息化管理能够通过提高数据准确性作为决策依据,既可以借助电脑完成数据处理、储存与筛选来避免人为错误、筛选排除无效数据,夯实数据基础,同时也可以凭借大数据分析等方式,找寻建筑工程管理中隐藏的模式和趋势,进而为决策提供依据。另外,信息化管理模式还具有透明度、灵活性高的特征,项目的各方能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和更新项目的信息,实时了解项目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管理的即时性和针对性。

2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2.1提高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

在新时代背景下,项目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方便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获取数据,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效率。随着建设项目的推进,各种经济数据会进行补充和调整,经济管理人员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做好相关经济数据的校对工作,避免因经济数据更新延迟而耽误建设项目的进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宣传和引导,通过系统的培训,帮助相关人员掌握信息技术,使他们在建设项目的经济管理中灵活、高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技术是不断更新迭代的,相关人员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不应局限于某一种技术,而应适应信息技术的更新,及时学习新的先进技术。针对具体的建设项目,需要基于信息技术开发设计有效的定额管理软件和工程量计算软件,确保建设项目在软件的支持下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

2.2建设一体化信息系统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参建单位多、工艺技术复杂、管理内容及环节多等基本特征,使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海量的施工数据和管理信息。而在传统的建设管理模式中,各参建单位之间、各管理层级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孤岛”现象,致使施工数据和管理信息难以实现及时传递,从而严重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质量,容易因信息交流不畅而引发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建设单位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数据信息传递方面的优势,通过建设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方式,打破各参建单位、各管理层级之间的信息壁垒,以此大幅度提升项目建设过程中海量施工数据和管理信息的处理、传输能力,促进各参建单位、各管理部门之间更加紧密的协作,从而有效保障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保证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可控性。

2.3加强智能化与安全培训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智能化培训并非简单的说教和宣传,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培训,施工人员可以了解更多的智能化技术与施工安全知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危险情况。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建立各工种智能化与技能安全培训管理体系,可实现施工现场智能化和个性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施工人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包括他们的个人特点、工作经验、技能水平以及工作环境等。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为其定制个性化的安全技能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内容符合他们的实际需求。这样的个性化培训,不仅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参与度,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与信息技术。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BIM技术,模拟建筑工程中的各种环境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通过模拟演练和培训,施工人员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危险的发生过程和应对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培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还能让施工人员更加直观了解现场情况。

2.4建立工程质量综合监管平台

建立工程质量综合监管平台是提高建筑工程监管水平的关键策略之一。首先,通过标准统一的一体化综合平台,能够整合多方面的监管数据和信息,实现对建筑工程全过程的综合监控。平台可汇聚来自传感器、监控设备等多个来源的信息,使监管人员能够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上获取全面、准确的工程质量信息。同时,工程质量综合监管平台的建立有助于提升监管的实时性和反应速度。监管人员可以通过平台随时随地获取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某平台在建筑工程监管中引入了实时监测系统,监管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设备随时查看工地实时画面,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和质量状况,从而提高了监管的时效性。其次,平台还能提供便捷的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功能。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监管人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工程质量的趋势、瓶颈和潜在风险。这样的数据分析有助于更科学地制定监管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监管决策的精准性。此外,平台还能够促进监管与其他相关方的协同,将监管数据与设计单位、承建商等相关部门进行无缝对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通。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对于建筑工程规划、施工与管理的影响越来越大,建筑企业应当提高对于信息化技术的重视度,并与工程管理进行有效融合,促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变革,提升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水平,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因此,信息化工程管理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工程管理中,需积极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持续探索并总结经验,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源.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20(36):121-122.

[2]梁俊文.信息化在建筑控制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0(10):64-65.

[3]萧震宇.信息化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策略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8):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