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工作研究

/ 2

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工作研究

李方望   张爽云

岳阳县档案馆  湖南岳阳   414100

摘  要: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工作是档案馆一项常规性工作,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业务性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的异同,进一步深化对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工作的认识,并提出了做好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工作,对减少档案馆空间占用、发挥出档案价值、提升档案工作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工作的具体措施,对新时期做好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档案开放;鉴定;审核;档案馆

概述

“鉴定”,即鉴别、确定之意。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就是按照档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鉴别、审核馆藏档案是否符合开放,供人们查询、检索、复制等利用。新修订的《档案法》《档案法实施条例》均提出“档案开放审核”,新的法规条例均提出,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档案信息的需求,降低了档案封闭期限。此外,《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以及部分地方出台的档案开放审核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均就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工作做出了进一步细化,这些都为新时代档案馆做好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证,也有效满足公众档案利用现实需求。

1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的异同辨析

档案鉴定与审核是档案馆将馆藏档案依法向社会开放前必须履行的法定程序,都是确保馆藏档案资源安全、可靠、有效开放前置程序。一方面,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的客体和目的相同;另一方面,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的主体及内容也存在差异。

首先,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相同点。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客体、目的具有其相同性。即,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的客体均是档案,都是对已经达到一定保存年限、无需限制利用、符合开放的馆藏档案。如,已经达到25年保存时限,无限制利用情形的档案,要及时开展开放鉴定与审核。此外,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的目的都是相同的,直接目的都是鉴别、审核档案是否满足开放条件和要求,最终目的都是发挥档案价值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利用服务。也都是保证档案开放工作安全有序的重要保证。

其次,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不同点。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与“档案开放审核”二者也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鉴定与审核的主体及内容范围方面。首先是主体不同。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主要是由国家、省市县档案馆及其下设机构负责,而档案开放审核通常是由国家档案馆会同档案形成单位或者移交单位共同审核,借助第三方专业机构、专业力量,协助做好档案开放审核。从内容范围来看,档案开放审核的内容范围要小于档案开放鉴定。即,既要鉴定审核馆藏档案保管期限及解密限制情况,也要鉴定开放档案的价值。

2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的现实意义

鉴定与审核是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也是档案馆档案开放的前置程序,鉴定与审核工作质量会影响和制约档案开放的范围和质量,最终影响的是档案馆档案利用的效果及价值作用的发挥。因此,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做好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工作的现实重要性和必要性。

2.1减少档案占用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级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数量和规模都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无论是电子档案还是纸质档案,都占用了档案馆大量的存储空间。档案馆存储空间十分有限,通过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把符合解除限制的档案经鉴定与审核,及时做出对外开放的决定,优化馆藏档案资源,减少档案空间占用。

2.2发挥档案价值功能。档案馆档案鉴定与审核是实现档案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变过程,经档案馆鉴定,或档案馆会同专家进行开放审核,也是档案馆对馆藏档案资源的一次价值评估,通过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再次确认馆藏档案资源开放与否,让符合开放条件的档案馆档案及时向社会公众开放,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决策提供有价值档案资源,也是满足公众知情权。

2.3提升档案工作水平。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的标准和要求,也会随着档案工作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并逐步的趋于完善。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本身也是档案馆的一项业务性工作,通过常态化的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工作,能够让档案管理人员在每一次的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掌握最新的档案管理规范、标准和要求,增强档案开放与保密意识,有利于提升档案工作整体水平。

3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的工作措施

新时代,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工作,是落实档案工作“走向开放”的重要保证。档案馆要立足新时代档案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承载的新使命新任务,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样,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也面临着信息技术、载体、安全保密等一系列挑战,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工作量大、素质要求高、协同性强等,因此,要综合施策,从细化标准、技术运用、健全机制和强化学习等方面,持续做好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以鉴定与审核高质量服务和保障档案开放工作高质量。

3.1细化标准,规范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工作。目前,国家档案局就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一些地方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了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规则,为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但随着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要求的变化,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的标准,及时做好规则的修订和完善,加强档案开放工作顶层设计。要密切关注新修订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及时跟进调整和修订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具体流程规范,明确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的主体客体、开启程序、工作时限、方法步骤等。

3.2技术运用,提升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水平。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各级档案馆要注重这些先进技术运用,以先进技术助力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提档升级。例如,运用关键词匹配技术、数据挖掘技术、COR和中文分词工具、DFA搜索算法、t-SNE,以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档案利用场景等等,不断提升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工作的准确性、高效性,使科技赋能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全流程、全流域。把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功能嵌入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协同治理、跨界合作,升级档案部门技术应用能力。

3.3完善机制,构建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合力。完善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工作体制机制,建立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工作的常设领导机构。发挥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机制作用,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健全完善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协同机制,整合档案馆和档案形成单位或档案移交单位,以及档案领域专家骨干等,共同做好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合理确定审核任务,共享使用审核成果,不断提高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工作成效。

3.4强化学习,提高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能力。常态化开展标准规范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最新的档案鉴定与审核标准,对一些职能部门形成的专门档案保管期限、利用范围的规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加强国家档案馆之间的馆际交流、学术研讨,拓宽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人员的思路、视野。加强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守住业务底线、红线,自觉遵守档案开放鉴定与审核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1]卞咸杰,黄杨.“档案开放审核”与“档案开放鉴定”概念辨析[J]档案管理,2023(5):36-39

[2]杨青.档案信息“供需耦合”视角下档案开放鉴定探讨[J]兰台内外,2023(15):14-16

[3]丁英萍,王艳丽.新形势下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对策探索与路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23(1):133-135

[4]周纳新.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档案开放鉴定实践与思考[J]档案管理,2011(6):46-47

作者简介

李方望(1979.10-),大学,副馆长,主要从事档案安全,档案整理等研究;

张爽云(1991.8-),大学,主要从事档案信息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