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负压吸引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5
/ 2

持续性负压吸引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

韩玉娟  吴思雨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夏石嘴山市  753000

【摘要】目的:探究封闭式持续性负压吸引技术(VSD)治疗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深度烧伤患者取样60例,收治时间2021.01-2022.03,均接受创面修复治疗,随机双盲法分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n=30,对照组)与封闭持续性吸引技术治疗(n=30,观察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临床指标,创面愈合时间、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 疼痛评分,干预后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76.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性负压吸引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处理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改善患者预后,缓解疼痛感,可行。

【关键词】持续性负压吸引;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护理

烧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深度烧伤创面损伤严重,或因治疗时间较晚导致错过最佳时间,易出现局部感染等情况,影响治疗效果。为有效改善创面情况,需多次换药,并在创面新鲜时接受植皮或皮瓣修复治疗[1]。然而,常规治疗方式病程较长,患者需承受较大痛苦,整体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封闭持续性负压吸引技术(VSD)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可缩短治疗周期、减少经济费用,效果较为理想。本文以60例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VSD干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进行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01-2022.03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分。对照组患者30例,男女各纳入19例、11例,年龄(平均):24-65岁(49.68±5.03)岁。观察组患者30例,男女各纳入17例、13例,年龄(平均):24-64岁(49.63±5.09)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P>0.05,可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创面修复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常规麻醉,于患处做切口,注意血管、神经的保护。使用负压吸引管、刮匙等清除坏死组织,后使用双氧水冲洗伤口,完成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勤换药,注意无菌操作。

观察组治疗使用封闭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护士需先对患者创面组织进行剪除等清理,电凝止血。清创工作完成后,测量创面大小,针对性剪裁VSD材料。用酒精对创面周围皮肤进行擦拭消毒,干燥无水渍后需用生物半透性薄膜将整个创面封闭,封闭范围需大于创面外缘5cm,以此保证负压效果理想。通过负压创伤仪对患者进行治疗干预,设置负压参数为72-125mmHg。

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强化护理干预,加强管路、敷料管理,注意观察薄膜收缩情况,直至显示不漏气。敷料更换每7-9天1次,注意观察创面恢复情况,为患者定制护理计划至创面愈合。为保证医护工作顺利进行,护士需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变化,及时帮助排解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同时需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内容,包括治疗流程、护理措施、注意事项等,耐心回答患者疑问,消除其疑虑。

1.3观察指标

临床指标。创面愈合时间、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

疼痛评分。评价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无痛:0分;轻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10分。

治疗有效率。显效:创面愈合面积>75%,其余创面使用药物可自行愈合;有效:创面愈合>50%,存在较多分泌物,需接受二次治疗;无效:未达上述标准,需接受三次及以上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计量资料:(±s)表示、组间对比t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组间对比检验,差异性标准P<0.05,SPSS 24.0软件为统计工具。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创面愈合时间、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创面愈合时间(d)

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d)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30

24.32±2.93

14.25±2.83

30.66±3.49

观察组

30

15.27±1.62

8.42±2.71

19.54±5.17

t

-

14.805

8.150

9.764

P

-

0.000

0.000

0.000

2.2两组疼痛评分对比

干预前,2组VA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VAS评分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

对照组

30

6.45±1.23

4.06±1.03

8.160

0.000

观察组

30

6.49±1.19

3.26±0.99

11.429

0.000

t

-

0.128

3.067

-

-

P

-

0.899

0.003

-

-

2.3两种治疗有效率对比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76.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

30

12(40.00)

17(56.67)

1(3.33)

29(96.67)

观察组

30

9(30.00)

14(46.67)

7(23.33)

23(76.67)

-

-

-

-

5.192

P

-

-

-

-

0.023

3 讨论

现如今,持续性负压吸引技术已经应用于在各种复杂且治愈困难的创面治疗中,与常规治疗方式相比,VSD可以将过多分泌物抽离体外,降低组织液与液化坏死组织脓液积聚风险,避免血管压力升高,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为肉芽组织生长创造良好环境[2]。而且,该方式在抑制致病菌方面有一定效果,对自身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血管及细胞生长因子会受到负压的影响而增殖,有效降低厌氧菌数量,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特别是对于深度烧伤患者来说,常规治疗需缝合创面,但VSD可在不缝合创面情况下进行,有效避免缝合后局部张力过高引发局部坏死的情况[3]。但VSD治疗需要做好早期清创工作,并注意正确使用覆盖材料,科学设置参数,保证持续稳定给予深度烧伤患者负压干预。故本次结果示,干预后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持续性负压吸引技术在深度烧伤患者治疗中优势较为突出,可促进患者创面愈合。

综上,深度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持续性负压吸引技术干预,可缩短预后时间,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使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任胜男,赵启彧,郑鹃,等. 银离子凝胶联合康复护理对手部深度烧伤术后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J]. 中国美容医学,2023,32(12):184-186.

[2]付永峰,王嘉欣,单楠,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自体皮片移植治疗下肢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2023,32(11):34-37.

[3]李冈栉,郭忠梁,赵瑾洁,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老年患者难愈性创面中的临床效果[J].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2,8(4):443-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