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6
/ 2

国企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探讨

黄震坤

中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党务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是受党委领导在党办、宣传、统战、组织以及纪检监察、工会、共青团、信访稳定等党群工作部门以及基层党组织从事党务工作的专兼职干部。高素质专业化的国企党务干部队伍是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成效、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证。本文就国企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企党务;干部队伍;问题

1新时代高校党务干部队伍激励机制的运行现状

面对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构建和完善高校党务干部队伍激励机制,其主要目的即在于最大限度内调动党务干部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让高校党务干部真正成为有担当、能作为、强思想的高素质群体。 就目前各高校现有的激励机制而言,总体上框架完备、运行合理,但也存在部分亟待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方面。

1.1能力提升机制的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校党务干部队伍能力提升机制是指通过集中培训、教育学习、专项指导等方式提升党务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集中化、专题式的教育培训能够有效地提升党务干部的能力水平,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 但此类集中培训的缺点也相对明显,无法个性化的针对每一层级、每一类型、每一个独立的党务干部个人进行优化提升,由此必然会导致“会的部分一直会,不会的部分一直不会”,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党务干部对培训参与的热情度降低,从而降低其实效性。

1.2职业发展机制的精准性有待进一步优化

高校党务干部队伍职业发展机制的运行体现在通过明确的考核、选拔、晋升制度来激发党务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并有效衡量党务干部的奋斗精神和担当精神。然而,在高校基层党组织中,部分基层党务干部的晋升主要趋向于职称晋升而非职务晋升,这必然就会出现一种矛盾,一方面基层党务干部需要承担日常党务工作,另一方面,因职称晋升的条件需要,党务干部还需要在教学和科研工作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由此则会造成顾此失彼的情况出现,因此,进一步明确化、精准化党务干部的上升通道则显得尤为重要。

1.3奖惩激励机制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奖惩激励机制的设定是为了更好的鼓励、约束和规范党务干部的工作行为、工作作风和工作精神,主要包括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强化鼓励和教育引导。 目前,各高校都有完整的、具体的奖惩激励方案,并能够合理有效的运行。 但此类方案基本都是泛化的面向高校全体教职工,主要涉及的也都是关于教学、科研、学历提升和职称晋升的奖惩,而针对党务干部队伍的专项奖惩方案相对较少,有的甚至只有处罚方案,正向激励方案和容错机制却无迹可寻。

2原因分析

2.1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不够重视

企业主要负责人认识不到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没有将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不按规定配备党务干部,在企业改革中往往大幅压减党务机构和编制职数,导致出现不热心、不熟悉党务工作的“外行”兼职党务工作,党务工作被严重弱化和边缘化。

2.2受社会复杂消极因素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人们思想活动呈现多元化、多变性发展趋势,容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思想侵蚀,少数党务干部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有所弱化。

2.3生产经营优先于党建工作

认为“搞好生产经营是硬道理,党建工作纯属锦上添花,党建工作干得再好也产生不了经济效益”“搞党建工作是务虚,干得再多也不出彩,个人发展机会少,难有作为”。

2.4重管理使用轻素质提升

因党务工作日益繁重,忽视党务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对党务干部学习教育培训抓得不紧不严。同时,对党务干部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缺乏系统调研分析,致使党务干部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培训内容老旧,培训形式单调,培训效果不尽理想。将行政干部平衡照顾到党务岗位。把党务部门当作平衡照顾性岗位,在选择党务干部时不是考虑拟任干部与党务工作岗位的匹配性,而是把那些年龄偏大即将退出领导(管理)岗位的,或者工作能力不强、无法安置的行政干部放在党务工作岗位上,导致出现“占其位不谋其政、不善其政”情况。

3对策和措施

3.1将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党组织书记要高度重视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将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采取有效办法和措施加以解决。

3.2落实党务干部职数配备和后备培养

落实机构设置、人员配置、活动经费等,改变党务工作者队伍老龄化、边缘化、兼职化的现状。选优配强基层党支部书记,注重选拔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的优秀干部担任基层党支部书记。要将那些政治素质好、热爱党务工作的优秀干部吸引到党务后备干部队伍中,通过党校培养、内部交流、外出考察、实践锻炼等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

3.3提升党务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常态化开展集中培训,同时利用“学习强国”、智慧党建、“山西好干部在线”等平台对党务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 ;三是鼓励参加在职学历教育,鼓励通过各种在职学习,取得更高层次学历 ;四是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向国内知名企业或同行业企业的优秀基层党组织学习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 ;五是加强基层实践历练,要敢于给年轻党务干部压担子,使他们在党建工作中得到锻炼、提高。六是实行党务干部与专业技术干部双向轮岗交流。双向交流的对象主要是从事党务工作多年的人员、需要通过交流锻炼培养中基层管理人员以及后备人选。

3.4增强党务干部参与生产经营话语权

要进一步明确党委会前置的主要内容,按照相关制度规定积极参与企业各项重大决策,并监督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的决策部署,依法依规从事生产经营,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

3.5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是检验高校党务干部工作作风、党性修养、业务能力的“照明弹”,“照明弹”用好了,不仅能有效地对党务干部进行“体检”,而且能调动起党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体而言,一是要优化考核指标体系,精准锚定目标价值。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情、世情和党情,面对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疑难杂症”接踵而来。 实现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势必需要攻坚克难,历史主动和历史自觉精神在高校党务干部队伍当中尤为重要。 因此,精准高校党务干部的目标导向和价值需求,优化考核指标体系,把担当作为、勇于创新、敢于胜利的精神品质纳入考核范围,切实提升考核实效。 二是改进考核方法流程,客观评价高校党务干部。 考核过程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和客观性,是考核结果“被认可度”的重要因素。 因此,不断创新、改进和完善考核方式方法,切实增强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对提升高校党务干部的责任担当意识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三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切实改善党务干部精神风貌。 多元化、多层级的对考核结果合理运用,能有效提升党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语

高校党务工作干部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将提升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要不断地完善和优化高校党务干部队伍激励机制,建立合理健全、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以保障我国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进程中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孙乐,崔南南.新时代国企复合型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初探[J].企业文明,2023(01):119-120.

[2]马晋.国企党建工作水平的提升路径[J].现代企业文化,2023(01):112-114.

[3]马步云. 国企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改善策略分析[N]. 科学导报,2022-09-23(B02).

[4]徐林浩.新时期国企党建标准化建设的路径探索[J].活力,2022(07):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