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

张永平 郭慧丽

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总干渠分中心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摘要: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在于提高工程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加强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优化,促进管理的合作与协同。这将有助于实现工程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和高效运行,为河套灌区的农业发展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针对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改革措施 ,提高了养护水平 ,降低了运行成本 ,提高了工程效益。

关键词:灌区;水利改革;建管结合;管养分离;

1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1.1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通过改革管理体制,明确责任、优化运行机制和激发管理活力,可以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管理机制使得工程管理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有力,从而提高工程的运行维护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管理成本。

1.2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

改革后的管理体制将市场机制引入灌区管理,通过农田水权交易、水价调整等方式实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这使得灌溉水资源能够更加合理高效地分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3加强灌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改革后的管理体制将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引入,通过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监控等方式,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这使得工程管理更加精细化、精确化,提高问题发现和解决的及时性,能够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水利工程。

1.4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优化

改革后的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在灌区管理中的责任划分,使政府更加注重监管和服务,转变职能,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服务。政府通过完善法规和政策,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为灌区管理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1.5促进灌区管理的合作与协同

改革后的管理体制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建立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级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同。这有利于解决跨部门、跨区域管理的问题,促进各方共同参与和管理灌区水利工程,形成良好的工作合力。

2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完善

当前的管理体制存在不完善和不清晰的问题,权责划分不明确,不同管理机构之间职责重叠或存在管理真空区域,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工作责任难以落实。

2.2缺乏科学化和智能化手段支持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仍存在差距。缺乏便捷高效的信息系统、监测设备和远程控制技术,限制了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和做出调整。

2.3资源配置不合理

灌区内的水资源分配和利用不够高效和合理,存在部分农田过度灌溉,造成水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灌区内部资源争夺和利益冲突问题,需要加强合理调控。

2.4监督执法不到位

部分地区对违法违规行为监督执法不够严格,对非法占用和损害水利工程的行为缺乏有效打击和惩治,给工程保护带来一定的风险和隐患。

2.5管理经费不足

灌区工程的运行维护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但有时缺乏足够的财政投入,导致工程保护和管理的资金紧张,难以维护工程的正常运行和良好状态。

2.6缺乏专业人才支持

一些地区在灌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不足,缺乏专业化、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对于新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应用理解不足,制约了管理水平的提升。

3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

3.1明确权责分工

确保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在灌区管理中的责任划分明确。明确管理机构的职责,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避免权责模糊不清的问题。制定详细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方的权利和责任,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规章制度应包括工作流程、管理标准、数据收集和报告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建立灌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为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信息化支持可以提供实时数据和分析报告,帮助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及时了解灌区管理的情况和问题,从而更好地划分责任和解决问题。

3.2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高效运行机制。加强决策效能、协调能力和执行力度,提高灌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制定科学的决策流程和决策指南,确保决策过程合理、透明和高效。引入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和决策模型等现代工具,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制定明确的评价指标和评估方法,对灌区管理进行定期评估和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可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激励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不断改进和提高管理效能。建设灌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实时数据和决策支持工具,加强对灌区管理的监测、分析和预警能力。

3.3推动市场机制与管理相结合

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在灌区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引入农田水权交易、水价调整和资源配置等市场化手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灵活性。建立水权交易市场,允许农田水权的流转和交易。农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经济利益,在灌溉季节内灵活购买和出售水权,实现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灌溉用水的经济合理使用。根据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需求,适时调整水价,引导用户实施节水措施,并提高效率。差别化水价政策可以根据不同农作物的水需求、水资源的可获得性和优先级等因素进行制定。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竞争性招投标、租赁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例如,将农业用地、水资源等向效益较高的农业企业或新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3.4加强信息技术支持

应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建设灌区管理信息系统。集中管理、共享和分析灌区管理数据,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动信息技术与管理实践的紧密结合。信息系统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挖掘,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采用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将复杂的数据呈现为图表、报表等形式,帮助管理者深入理解灌区管理的情况和问题,便于科学决策。信息系统可与传感器网络等技术结合,实现对灌区水文、水资源、灌溉设施等的实时监控。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并实施预警,以进行及时的调控和应对,提高管理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3.5加强法规和政策支持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灌区管理改革和创新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制定灵活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促进管理的改善和优化。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在灌区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严格落实各方责任,细化管理机构的职责,避免权责模糊不清的问题。探索灌区管理的创新模式,如引入公私合作机制、设立管理组织或专业服务机构,以解决资源配置和管理效能等方面的问题。促进灌区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

3.6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

加强灌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建立人才储备和选拔机制,吸引和培养专业人才从事灌区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注重培养灌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组织相关培训和知识交流活动,引进专业顾问和技术专家,提升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这些经验可以为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但需要根据具体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改革目标和需求,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改革方案,并积极推动改革的落实和实施,不断总结经验,优化管理体制,实现管理效能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在孟村的探索与实践[J]. 韩丽茹.河北水利,2020(11)

[2] 加快推进河套灌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J]. 王春艳.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02)

[3] 河套灌区抓得好 提前完成秋冬浇[J]. .中国水利,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