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粒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籽粒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分析

马建孝

(奇台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站,新疆 奇台831800)

摘要: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作物种植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现阶段的作物中,玉米成为我国主要的种植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对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新疆地区的种植环境为背景,对籽粒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提供指导。

关键词:籽粒玉米;机械化;种植技术

前言:玉米作物在我国种植历史深远,随着近年来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种植的生产效率,还能够节省劳动力,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新疆地区的粮食生产关乎我国粮食安全,提升该地区的粮食作物产量至关重要,因此在此地区推广使用机械化种植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一、品种筛选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左右,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对玉米作物的生长成熟具有积极影响。水土丰富,光照充足。依靠冰川河流供给,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实现玉米作物的高产,首要环节即品种的筛选与处理,优质的玉米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保障。玉米作物的生长对周围环境条件具有较高要求,温度以及光照条件的改变都可能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应当根据当地的气候温度条件,确保环境温度适合玉米作物的生长成熟。据此相关人员可通过以往种植经验,在客观分析当地自身条件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玉米品种的适应性,选择与当地干湿度以及降水量相匹配的品种。根据新疆地区的气候温度条件,应当选择具有较高发芽率、抗病高产的品种。

选择优良品种之后,科学的种子处理同样重要,通过机械化的种子筛选以及种子去外衣等技术,实现对种子的预处理,确保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够有一定的发芽率。

二、地块准备

选择合适的种植区域,保证玉米作物能够接收到充足的光照,是玉米种植机械化技术中的关键一步。相关人员应根据当地土质情况来选择种植地块,确保附近地区水量充足,为后期玉米的灌溉工作打下基础。且具备良好的土壤质地,能够满足玉米生长需求,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延伸,能够更好地吸收利用土地资源中的有机物,从而促进玉米植株的健康成长。在确定好基础的土质问题后,土地选择一般遵循以下几点:选择土壤肥沃,有机物丰富的地块;地形平坦,具有良好灌溉条件的地区;具备先前的种植基础,能够实现玉米联季种植。

三、播种

播种时机的选择,要在充分分析历史种植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作物种植习惯,充分考虑机械条件以及玉米品种的季节性特征。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机,对玉米幼苗长成以及后期玉米综合产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一般来说,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差异,土壤条件以及气候温度差异也会有所不同[1]。因此相关人员应当在结合当地实际种植条件对播种时机影响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播种时机。通常,实地测量各个地区的土地实际温度,经过对比进行选择,在土壤温度稳定7摄氏度左右时,认定该地区具备玉米作物种植的初期条件,此后对该地区的土壤墒情做综合考量之后,确定该地区是否具备玉米种植的条件以及后期是否需要进行深耕。大部分情况下,玉米播种深度一般保持在5cm左右,此距离是玉米出芽的最适距离,同时也是植株扎根出土的最有利区间。

相较于人工播种,机械化播种能够实现播种距离与深度的精细化控制,同时也能保证播种质量,实现整体效率的提升。前期翻耕机进行作业时,要控制好翻耕深度,为后期播种机的工作打下基础。结合新疆地区的气候条件,大部分地区的播种时间在春季四五月份,此时地表以及土壤温度稳定在最适区间,不同的玉米品种的具体时间也不同,一般在上一批农作物成熟收获后进行播种。同时针对不同的品种也要适当安排不同的种植密度,实现相邻植株的互不影响。

四、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工作作为玉米种植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对玉米作物最终产量具有重要影响,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是实现产量最终提升的关键。全程机械化种植过程中,主要包括机械化灌溉,机械化除草、机械化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一)机械化灌溉

玉米的生长成熟离不开充足的水资源,每个生长阶段对水的要求都不同,通过机械化的控制每个时期的水量,不仅能够科学合理地满足每个时期玉米生长的需求,还能够减少相应劳动力的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一般针对玉米作物的灌溉,有喷灌和滴灌两种方式,对机械设备的出水量进行控制,完成每个时期的玉米植株灌溉工作。工作人员应根据玉米植株的生长状态选择合适的生长时机开展灌溉作业[2]

(二)机械化除草

作物生长成熟过程中,周围杂草生长不可避免,及时将其清除,保证作物生长能够从土壤中汲取足够的有机物质促进自身生长。传统的农作物田间除草工作一般是由人工进行,而对于大面积的种植区域,人工作业既不能保证工作质量,还需付出高昂的成本代价。此时机械化除草工作就具有明显优势,不仅实现了人工成本的降低,还能保证工作效率。结合化学和物理除草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抑制作物周围杂草的数量。一般情况下,通过除草剂以及旋耕机结合的方式,先由旋耕机进行第一层次的清除工作,对于细枝末节的细小杂草进行第二层次作业,即一定比例稀释后的除草剂喷洒。科学合理的除草,也需结合玉米植株的生长情况,选择不同的除草剂类型,首次机械化的除草工作一般在植株成熟周期的第15天,之后的除草工作需结合除草剂以及旋耕机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机械化施肥

玉米不同的生长阶段具有不同的养料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施肥工作,对玉米的健康成长、增强抗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传统作物种植模式下,施肥主要通过人工,成本高效率低,现代化的机械施肥,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全程机械化施肥过程中,由于玉米每个生长周期内的种肥需求都有所不同,对此,相关人员应做好玉米当前生长阶段的研究工作,明确此阶段的玉米生长状况,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施肥量与施肥时机,做到科学合理的机械化施肥。而后在进行实地施肥作业时,合理控制机械的运行状态,做到施肥密度科学划分。

(四)机械化防治病虫害

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日益发展,科学化的机械手段成为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手段。机械化防控,主要是在科学研究虫害生长习性以及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采用化学和物理防治的手段,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目前主要有(1)机械化物理防治:利用部分害虫的趋光特性,采用黑光灯调整频率,影响害虫群体的生长繁殖,实现对其有效防治。(2)机械化化学防治:针对大面积的作物种植,一般采用无人机喷洒混合剂,但也要注意喷洒频率以及药剂类型之间的抛物线关系,考虑到喷洒的药剂是否具有易分解的特性、是否对周围生态系统产生不好的影响以及产生的效果是否对作物生长具有可持续应用的价值[3]。(3)机械化生物防治:在研究虫害生物习性的基础上,培养一定数量的天敌群体,破坏虫害的孪生链条,同时更要考虑到天敌数量对周围生物链以及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对虫害群体的生物防治

五、适时收获

通过实地考察玉米植株的生长情况确定收获时机,观察玉米籽粒的成熟状态,主要观察其乳线是否消失。同时,考虑到当地天气情况,必要时进行晚收获,保证机械作业不受天气条件的影响。综合玉米植株种植行距和间距,选择合适的收割机型号。对于大面积的收获工作,可先行进行试收,即根据种植地大部分的地形和成熟情况,选择一小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实验收获机械和种植密度是相适应等情况,确保收获工作稳定进行。

结束语:综上所述,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不仅提升了产量,使种植过程更加科学合理,而且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对农业生产来说意义重大。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在我国具有可持续应用的价值,随着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不断发展,该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因此应当更加注重其科学合理的应用与推广,实现更加完美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贺.玉米种植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24,42(03):53-55.

[2]魏振国.玉米全程机械化高效种植技术[J].黑龙江粮食,2023,(09):29-31.

[3]李春霞.玉米全程机械化高效种植技术研究[J].河北农机,2023,(1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