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留行籽耳穴埋豆法用于偏头痛的护理结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2

王不留行籽耳穴埋豆法用于偏头痛的护理结果研究

白小艳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450000

【摘要】目的:探讨王不留行耳穴埋豆方法对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2月-2024年2月在我院入住治疗的80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表分成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耳穴埋豆法,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95.56%对73.33%),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直观仿真评分(VAS)评分、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 VAS评分下降,疼痛的发生率和持续的时间都比治疗前有所下降,而观察组的 VAS评分也比治疗前有所下降,疼痛的发生率和持续的时间也有所下降(P<0.05)。结论:王不留行耳穴埋豆疗法对偏头痛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偏头痛;王不留行籽;耳穴埋豆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临床上以双侧脉跳性头痛为主,伴有畏声、畏光、恶心、呕吐等多种临床表现。由于偏头痛具有反复性、病程长和难以根治的特点,因此,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显得非常重要[1]。在中医中,偏头痛属于“头风”一类,其病因多为脾胃虚,气血不足,脑髓络不通。耳穴压豆法是中医的一种外治方,它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耳针的原理,贴敷在耳穴上,可以达到调理脏腑、经络、气血的作用。王不留行是一种具有通络活血功效的植物药用种子[2]。因此,本课题拟以王不留行为切入点,对耳穴埋豆法进行干预,观察其疗效,现有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本院2023年二月至2024年二月间之偏头痛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20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40-65 (52.33±9.12)岁;病程0。5年至8年(4.85±1.98)年。对照组20名男性和20名女性;年龄:38~62,48.02±10.28;病程为0。2-11年(6.11±1.0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有可比性。该研究已经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1.1纳入标准:

①神经系统检查及体格检查均正常;

②近3个月发偏头痛发作次数≥2次;

③无滥用药物史,且康复后不使用与本研究无关药物等干预措施;

④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1.2排除标准

①因其他因素引发头痛;

②近期服用其他止痛药物;

③合并慢性疾病;

④存在躯体障碍及精神障碍,不配合本研究;

⑤耳郭存在冰疮破溃、湿疹及溃疡;

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⑦护理依从性差。

1.2干预方法

对照组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颅痛定片[葵花制药(佳木斯),国药准字-H3022289,规格:30 mg],1次60 mg,3次/天,如果出现腹痛症状,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王不留行种子耳穴埋豆法,以皮质下、神门、交感为主;选择脾,肾,肝为配穴,偏头痛取颞穴,额前为胃,额。护士用探头在病人的两侧耳廓找到相应的敏感部位,然后用钳子夹取王不留行种子贴在0.6 cm*0.6 cm的胶带上,然后不要离所选择的穴位过多的距离,稍微用力,直到耳朵出现发麻的感觉为止,然后再让病人自己按,每一次按至微痛、胀、热为宜,按压2-3分钟,4-5次,每2天一次,每2天一次,两耳交替使用,以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干预4个疗程[3]

干预措施:①在进行穴位埋豆之前,一定要对病人的耳廓进行详细的检查,看看有没有湿疹、破溃、冻疮等,如果有这种情况就不能用耳穴埋豆;②术前详细询问病人既往史,目前临床症状,有无怀孕史;③选择针灸的时候,必须保证精确,不然就没有效果了,可以使用耳穴仪;③为防止感染,以75%乙醇为主要材料,常规进行耳郭局部消毒;④给病人按揉的力度要小一些,对耳穴要进行适当的刺激,使耳朵有胀痛和发热的感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疗效;⑤对于胶布敏感的部位,如丘疹、痒感等,可以用粘贴纸代替,同时要注意防水,防止由于潮湿造成的脱落和污染,在夏季出汗比较多的时候,要防止时间太长。

1.3观察指标

4个疗程后,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进行疗效评价。显效:偏头痛症状有显著好转,发作次数减少2/3以上;有效:偏头痛减轻,发作次数减少1/3或更多;无效:没有减轻或加剧了偏头痛的症状,减少了头痛的发作次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数)[例(%)]表 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疗效对比[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0

12(30.00)

15(37.50)

8(20.00)

5(12.50)

35(87.50)

对照组

40

4(10.00)

14(35.00)

7(17.50)

15(37.50)

25(62.50)

2.2两组偏头痛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VAS 评分、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VA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研究对象偏头痛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干预前后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分)

头痛发作次数(次/月)

头痛持续时间(h)

观察组

40

干预前

7.25±1.01

3.41±0.65

14.28±1.31

干预后

2.84±0.98

0.68±0.35

6.98±0.65

对照组

40

干预前

7.14±0.54

3.01±1.24

15.02±1.01

干预后

4.98±0.22

2.87±0.64

9.54±0.36

3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原发性的头痛,主要表现为中、重度的搏动样痛,在临床上是一种很常见的、发病率很高的病症。偏头痛发作的时候会有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会让病人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生活质量。偏头痛是因为先天禀赋不足,长期迁延不愈,致气血瘀阻,脉络闭塞,致脑络瘀阻,故头痛迁延难愈。《灵枢·口问》中说,“耳为百脉之汇”,当身体发生疾病时,通过经脉的传导,会在耳廓的对应部位产生相应的疼痛、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这些变化就会产生压痛点,通过刺激压痛点,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的效果,所以,这个部位也被称为耳穴。

王不留行籽耳穴埋豆疗法是依据中医的脏腑和经络理论,对其进行辨证施治,同时,也能把握人体的内脏和耳廓的结构、神经在耳部的分布情况,通过耳络的感觉传递,达到平衡阴阳、疏通气血的功效,达到“有病无病,无病健身”的目的。王不留行是一种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功效的传统中药,它是一种安全、无副作用、易被病人接受的传统中药,与耳穴埋豆术联合应用,能更好地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同时辅以适当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总之,王不留行的耳穴埋豆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能有效地缓解病人的痛苦,降低频率,缩短病程,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红艳,田琳.基于肠道菌群-肠-脑轴探讨肝脾同调论治偏头痛诊疗思路[J/OL].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8[2024-03-18].

[2]冯春林.通窍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4,17(08):68-70.DOI:10.15887/j.cnki.13-1389/r.2024.08.018.

[3]李大伟.认识偏头痛[J].小康,2024,(07):89.

作者信息:姓名:白小艳,性别:女,出生年月:1983年10月,民族:汉族,籍贯:河南省郑州市,学历:本科,工作单位: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