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新型业务技术与气象业务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8
/ 3

基层新型业务技术与气象业务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思考

冉王群

甘孜州气象局康定气象站  626000

摘要:在科技、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基层新型业务技术与气象业务融合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种融合不仅可以为基层服务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也能够为气象业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然而,融合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技术创新的不足、数据资源的分散和碎片化、人才队伍的短板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基层新型业务技术与气象业务的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分析了其融合的必要性、现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建立数据共享和开放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优化管理机制和政策支持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层新型业务技术;气象业务;高质量融合

0前言

基层新型业务技术与气象业务的融合和发展对于提高服务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创新不足、数据共享不畅、人才短缺等。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现状、探讨对策,为促进基层新型业务技术与气象业务融合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1、气象基层新型业务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基层新型业务技术是在基层单位构建新型气象业务技术体制,建立业务一体化、功能集约化、岗位多责化的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其特点是全面开展研究型业务建设,推进“云+端”技术体制建设,新时代的气象业务体系由精密气象监测业务、精准气象预报业务、精细气象服务业务和气象信息网络业务“四大业务”组成。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提供动力支持,气象管理制度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等提供支撑保障。

1.1 技术创新与应用

基层新型业务技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在基层单位中得到应用,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推动了基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例如,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农作物生长情况监测、病虫害预警等服务,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1.2 服务普惠和精准化

基层新型业务技术注重服务普惠和精准化,业务体系提升基层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气候监测预测和影响评价、气候变化监测预估评估、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农业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服务等为基层公众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专业服务[1]

2、基层新型业务技术与气象业务的融合

2.1 融合的必要性

2.1.1 提升服务效能和质量

融合基层新型业务技术和气象业务可以显著提升服务效能和质量。新型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气象数据的更精准、更快速的分析和处理,从而提高气象产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对于基层各行业的决策制定、应急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服务水平。

3.1.2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融合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对于农业、交通、城市管理等领域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通过合理利用气象信息和新技术手段,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此外,对气象灾害的精准预警和及时应对也可以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1.3 加强地方应急管理和安全保障

融合基层新型业务技术和气象业务可以加强地方的应急管理和安全保障能力。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气象数据,结合新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提前预警自然灾害和气象极端事件,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2 融合的现状

2.2.1 农业领域的融合实践

在农业领域,基层新型业务技术和气象业务的融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结合气象数据,实现了精准农业管理。通过监测土壤水分、气温、降水等气象因素,农民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调整灌溉、施肥等农事活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这种融合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

2.2.2 城市管理领域的融合实践

在城市管理领域,结合气象数据和智慧城市技术,建立了城市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气象变化,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帮助城市管理部门和居民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和紧急救援效率[2]

2.2.3 应急管理领域的融合实践

在应急管理领域,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对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预警。这对于防范和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地方通过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将气象信息和新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提高了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2.3 融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3.1 机遇

融合基层新型业务技术和气象业务可以提高气象服务的精准度和及时性,帮助公众更好地应对气象变化和灾害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相关产业的现代化转型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融合可以加强地方应急管理和安全保障能力,提高社会公众对灾害的应对能力,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2.3.2 挑战

融合基层新型业务技术和气象业务也面临一些挑战。技术融合的复杂性和难度较高,需要克服技术整合、数据共享等方面的障碍,如何确保气象数据和个人信息的安全性是融合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此外基层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也需要提升,才能更好地发挥融合效益。

3、基层新型业务技术与气象业务融合的对策

3.1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是推动基层新型业务技术与气象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策略之一。为此,需要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机制和平台,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院校等多方参与技术创新和研发。这包括设立专项资金、组织创新大赛、建立创新基地等举措,旨在激发创新活力,提高技术研发的效率和成果转化率。同时,加强对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至关重要。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开展气象数据挖掘、预测模型研究等工作,有助于提高气象信息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推动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此外,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方式,促进技术研发成果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也是至关重要的。为创新者提供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障其合法权益,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和企业投入到技术创新和研发中,推动整个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综上所述,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对于基层新型业务技术与气象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技术创新成果不断落地和应用。

3.2 建立数据共享和开放平台

建立数据共享和开放平台是推动基层新型业务技术与气象业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这种平台的建立可以促进各方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加速数据整合和应用,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通过建立开放的数据共享平台,可以让不同单位和机构之间更加便捷地获取和共享气象数据、新技术研发成果等信息资源,有助于加快创新和发展的步伐。同时,开放平台也有助于促进行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的跨界融合,促进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数据共享和开放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通过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和安全机制,确保数据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可信度,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保障用户的隐私权和数据安全。同时,建立开放的数据标准和规范,提供数据共享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用户,推动数据共享平台的健康发展。建立数据共享和开放平台对于促进基层新型业务技术与气象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不断完善机制、加强管理,推动平台建设迈向更加健康、开放、高效的方向。

3.3 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加强对相关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开展培训课程、组织学术交流等活动,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素养,使其能够适应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发展需求。同时,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注重培养团队中的技术骨干和领军人物,激发团队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建设高素质、高效能的研发团队对于推动技术创新和项目实施至关重要,需要重视团队内部的沟通协作、项目管理和成果转化能力培养,加强团队之间的协同合作和知识共享,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和合作机制。同时,注重团队文化建设,塑造积极向上、创新拼搏的团队精神,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4 优化管理机制和政策支持

优化管理机制和政策支持是推动基层新型业务技术与气象业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包括完善行业标准和规范、优化项目管理和流程、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3]。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营管理。其次政策支持也是关键所在,需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为基层新型业务技术与气象业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措施。这包括给予提供资金补贴、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对技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优化管理机制和政策支持,可以为基层新型业务技术与气象业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还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机构和人才投入到相关领域,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因此,加强管理机制和政策支持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和合力。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层新型业务技术与气象业务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日后,应当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曹枝东,田犁,符博时等. 虚拟化桌面云在民航气象业务的应用 [J].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3, 40 (04): 130-133.

[2]李新庆,孙超,陈文琴等. 面向气象信息业务的自动化运维设计应用 [J]. 电子设计工程, 2023, 31 (17): 12-18.

[3]张全军,宏观,吴东丽等. 中国农业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及未来展望 [J]. 中国农业气象, 2023, 44 (08): 73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