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广播体系管理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9
/ 3

应急广播体系管理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乔文华

中共泸水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局)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  673199

摘要:我国信息技术和我国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广播行业发展也十分快速。应急广播体系是广播电视部门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每个区县级应急广播系统应急广播系统包括应急广播平台、应急广播适配器、应急广播传输发射设备、应急广播终端。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按应急广播系统运维质量要求,对各级应急广播系统运维情况进行考查和管理,使之可管可控。这就需要获取和汇总各个应急广播系统的运维数据,对应急广播系统的资源、运行状态、播发状态、播发内容和播发效果,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评价。

关键词:应急广播;运维;在线时长;在线率

引言

应急广播运行管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体系进行完善,让应急广播能够正常的运行,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当前,对应急广播运行管理体系进行完善,还需要后期开展大量的工作。将应急广播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健全,将应急广播系统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出来。各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将本级应急广播机构牵头组建,协调应急广播机构和各种广播单位的切条关系,建设与运行应急广播系统。各级应急广播机构负责本级应急广播平台和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维护,将应急信息及时收集、汇聚、和发布。应急广播电台应要求各级广播电台、广播覆盖、监测和监督积极配合工作的开展。

1传统应急广播限制分析

传统应急广播通常依赖于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传统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然而,传统广播信号的传输距离和覆盖范围有限,尤其在偏远地区和山区等地形复杂的地方信号可能无法到达。这导致部分人群无法及时接收到紧急信息。在信息传递速度方面,传统应急广播的信息传递速度相对较慢。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通常需要一定的准备和制作时间来发布紧急广播信息,这在紧急情况下可能造成信息的延迟,影响公众及时了解和响应。传统应急广播通常以声音和文字形式传递信息,无法提供多媒体内容和交互性的体验。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复杂的灾害场景或紧急指示的解释,多媒体内容(如图像、视频)可以更直观地传达信息,但传统应急广播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在信息传递方面,传统应急广播往往是以广播的形式向大众发送通用信息,难以满足个体化的需求。不同人群可能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方式,而传统广播无法提供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在覆盖率和反馈效果,传统应急广播很难准确测量信息的覆盖范围和反馈效果。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支持和数据反馈机制,无法精确评估信息传递的效果和影响范围,难以进行后续的优化和改进。传统应急广播在某些应急情况下可能影响到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引入新一代通信技术如5G,可以弥补传统应急广播的不足,提升应急响应的效率和质量。

2应急广播系统预警信息接收现状

应急广播系统的预警信息源于各级部委办局对外发布的应急信息,由于发展模式、管理机制等历史原因,各级部委办局发布应急信息的途径并不统一,也导致各级应急广播系统在网预警信息并不唯一。目前,各级应急广播平台接收的应急信息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上级应急广播平台,二是同级应急信息发布部门。由于气象、地震等预警信息的防漏报、实时性等要求,应急广播平台可能收到不同来源的重复应急信息。以对接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为例,各级应急广播平台接收同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预警信息后,转化为对应的应急广播消息,并在各级应急广播平台间进行流转。已建成的各级应急广播平台以不同的方式与同级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进行技术对接,部分平台与应急管理部门对接时采用私有协议并配置前置专用设备,部分平台与气象部门对接时采用CAP网站协议,与地震部门对接则以MQTT协议为主,从而实现不同类型预警信息的接入。

3应急广播体系管理

3.15G时代算网一体布局与应用

算力网络是一种架构在IP网之上、以算力资源调度和服务为特征的新型网络技术或网络形态。它将不同所有方的计算、存储等资源通过网络整合起来,按照用户不同场景的应用提供最优的资源服务与网络连接,并根据业务需求在云、网、边之间按需分配和灵活调度。算网一体布局是在5G网络支撑下向边缘延伸的新型计算形态,通过网和云的去中心化部署,解决了云服务在边缘的供应问题,减少大量实时数据在服务器、云和设备或边缘节点之间传输的需求,通过数据算力就近云化处理,从而提高边缘侧数据运算效率与数据融合度。近年来,云网融合是各大运营商一直践行的理念,SDN、NFV是云网融合最重要的技术支撑。随着SDN、NFV等网络技术以及边缘计算、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与应用,5G时代,构建算网一体的智能化管理平台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整合全网的算力资源,结合各节点资源算力交易情况,进行灵活的资源调度分配,并按照各节点网络连接情况和业务需求,作出相应的网络资源调度,建立高可靠的网络连接,满足不同场景应用算网需求。

3.2应急预案

在制定应急预案的过程中需要先清楚范围原则,对于应急事件的分类分级处理机制和流程,比如,行政级别不一样,类型以及伤害等级存在差异的自然灾害的处理过程,还有同时不同级别事件,需要注重优先处理原则,先处理严重的事件。预案的中心就是制定应对措施,需要包含整个过程的处理机制,如,事前、事中以及事后;需要清楚的规定应急资源的调度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而了解什么情况能够调度什么样级别的资源。在有线中断时需要采取无线补充覆盖的方式解决,要结合每个地方的应急网络覆盖情况和应急资源情况科学的进行配置。制定好预案之后,需要结合平日积累的经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应急预案,对于各个方面都需要有明确的规定。

3.3提升应急广播效能,做到真管用

应急广播的终端形态相对单一,传统的大喇叭、音柱等仍是主要的接收终端,此外多部门统筹使用应急广播的协作联动机制尚未健全。针对我区应急广播效能尚未充分发挥的实际,应加快布局多种传播媒介,打通应急广播的传统渠道与新兴渠道,同时进一步提升各级应急广播平台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协作联动能力。一是提升应急广播的传输覆盖网络。健全有线、无线、卫星应急广播传输通道,推进应急广播在广播电视频道频率、有线电视网络、IP-TV、广电5G方面的融合应用,逐步实现应急信息在收音机、电视机、手机、户外大屏、楼宇电视、公共广播等多种终端上的覆盖,打造声音、图像、文字以及大小屏联动的立体化传播体系,做到人无我有、人断我通。二是优化与播出机构的协同机制。加强与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对接,进一步完善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和应急广播系统的应急发布预案,调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资源,发挥应急宣传、应急科普节目制作优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频道频率资源播发应急广播信息,为大众提供更全面的应急广播公共服务。三是建立应急广播联席机制。加强与宣传、应急、公安、卫健、气象、地震等部门的联动,推动应急广播系统与行业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互联互通,建立健全应急信息播发工作机制,明确应急广播内容供给、信息播发的职责,深化拓展应急广播宣传、应急服务等功能,推动实现应急广播的综合利用。

3.4受众沟通和主动反馈模式

在有关通信学者广播的研究中,广播被定义为线性介质,即广播通过传输信道将信息从发送器发送到接收器,是单向传播。这是典型的“我说,你听到了”模式,接收器没有反馈通道。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热线、短信、微信等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广播的交互性。然而,在传统的广播架构方面,它仍然是单向传输模式。一方面,它是广播的固有线性;另一方面,它是受众多年的“栽培”,形成了倾听的习惯。当然,这也成为新媒体时代广播受众流失的重要原因。在突发公共紧急情况下,紧急广播的迅速反应和持续关注,带来了足够的信息来吸引有关人员的耳朵。对灾区人民来说,尤其是当无线电是他们所能触及的唯一媒体时,他们对无线电的态度不仅仅是倾听。通过对紧急广播案例的分析,总结了紧急广播受众的 N 种广播和主动反馈方法,主要基于以下可能性。首先,应急信息最可能是“会话货币”,这意味着媒体可以为社会对话提供共同的基础。在听到紧急广播信息之后,观众可以主动地通知他们的朋友和亲属关于要被共享和讨论的内容。其次,在发生和传播的公共事件期间,需要满足许多个人的需要。最后,作为紧急广播的观众,当他们听到一些人的呼吁并且有能力帮助他们时,他们可能通过广播提供有用的信息,或通过广播提供的联系信息直接联系陌生人。

3.5优化应急广播体系结构

目前获取各个应急广播系统的平台在线情况和终端在线率,是由各个平台主动上报。存在两个问题:在线时长基于平台的在线状态。运维实践中,各市、县平台的在线状态基于省平台是否接收到其心跳消息。心跳消息的发出、传输、接收、回执四个环节,都会影响省平台对各市、县平台在线状态的判断,及各市、县平台对自身在线状态的判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都会导致平台状态判断不一致,从而产生争议。在线率由下级平台首先汇总然后上报省平台。技术上,汇总的数据和上报的数据存在脱离的可能。在二者脱离情况下,此时,无论下级终端和适配器、IP话筒等资源数据、资源状态发生怎样的改变,省平台接收到的数据都是符合技术管理要求的数据,而掩盖了真实发生的情况。所以需要对全省区域各级应急广播系统的运维质量,包括资源数据和资源状态的在线时长、在线率等指标进行实时客观检测,将检测所得数据与其主动上报的数据作对比评估。可以建立全省区域各级应急广播系统的运维质量测评系统,对其运行情况进行独立测评。该系统并行于各市、县平台业务体系,对其业务进行检测,形成测评数据,进行对比,为省局更好地管理全省区域各级应急广播系统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

3.6危机处理的监督者

长久以来,我国媒体的角色随着社会发展一直处于复杂的变迁过程之中。作为党的喉舌的应急广播,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监督行政机构行使权力的职责,积极主动地为公众利益的诉求鼓与呼。随着危机的逐渐消退,公众的生活秩序也逐步恢复常态,其对于媒体能否及时地传播危机信息方面的诉求不再像危机突发期、蔓延期那样强烈。此时,应急广播应当调整工作方向,发挥独立、客观的社会监督者职能,深入探寻危机真相,主动监督危机事件主体,使其反思和审视危机本身以及危机发生、发展、处置过程中的行为是否得当,处理结果能否令公众满意。同时,应急广播通过建立监督和对话机制,引导公众参与到理性的社会公共事务讨论中来。媒体和公众对危机处理的方式和结果进行监督,有利于达成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之间的关系平衡。媒体的监督力度越大、越规范,对危机事件的反思越深刻,越有利于推动危机的预防和处理形成良性机制,越有利于总结危机事件的经验教训,进而提升全社会应对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

3.7位置服务和定位精度

为了更准确、全面地帮助确定受灾区域和被困人员的位置,在应急广播中引入5G提供准确的广播覆盖和定向服务,提高应急广播系统的应对能力和救援效率。(1)室内定位:5GNR技术通过利用室内小区和室内定位技术,提供更准确的室内定位能力。在应急广播系统中,当发生灾害或紧急情况时,人们可能会被困在建筑物内部,室内定位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准确定位被困人员的位置,并提供指导和救援。这样可以提高救援的效率和准确性,减少搜救时间,挽救更多生命。(2)区域定位:5GNR技术利用网络信号和基站之间的测量,提供区域级别的定位服务。在应急广播系统中,利用区域定位服务确定应急广播信息的传播范围和覆盖区域,确保应急广播信息准确地传达到受影响的区域内,避免信息传播范围过大或过小的问题,确保广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精确定位:5GNR技术通过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增强定位技术,提供更精确的定位能力。在应急广播系统中,精确定位用于确定紧急事件发生的位置和范围以及受影响区域的边界,以便更准确地发布警报信息和指导疏散行动,提高人员安全和灾害应对效果。(4)位置相关广播:5GNR技术根据用户的位置信息提供定制化的广播内容和服务。在应急广播系统中,根据用户的位置向其提供与其所处位置相关的灾害预警、疏散路线、避难所位置等信息,提高用户对广播信息的接受度和参与度,帮助用户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

结语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意义重大,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举措。当前,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快速推进,应急广播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各种新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与应急信息源的对接范围更广、数量更多,系统间数据交互程度更深,部分应急广播系统在网预警信息冗余,要综合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重复数据筛选处理效能,自顶向下与应急信息源建立对接机制、共同出台不同类型预警信息的交互要求细则,同时修订完善行业标准,加强应急广播系统管理,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系统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将大幅提高广播业务部署应用的灵活性,提升用户体验感,减少系统建设复杂度。同时为广播电视周期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为重塑广播电视舆论主阵地提供了新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杨磊.关于加快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思路探讨——以山东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为例[J].广播电视网络,2023,30(10):49-51.

[2]于冬梅.山东省农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初探[J].电视技术,2023,47(8):133-136+154.

[3]隋剑利,高牧宇,张立莉,等.应急广播在内蒙古气象灾害预警发布中的应用分析研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2023,50(10):82-86.

[4]许畅.有线电视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络传输的故障排除与维护管理[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4):238-240.

[5]蒋晓宋.基于电子政务外网云平台搭建应急广播平台的网络设计与实践[J].广播电视网络,2023,30(9):48-50.

[6]许正学,董林.应急信息权威发布,随时随地服务百姓:四川省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创新探索实践[J].广播电视网络,2021,28(11):14-16.

[7]朱健.江苏省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试点(张家港)的探索与实践[J].有线电视技术,2019(2):32-36.

[8]寇文涛.基于5G的应急广播检测系统建设设想[J].数字传媒研究,2021,38(7):37-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