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档案编研及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30
/ 2

单位档案编研及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分析

马茜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30019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时期单位档案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基于此,本文就单位档案编研及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单位档案;编研;管理工作;创新;

1 档案编研工作概述

1.1 档案编研特征

首先,单位档案编研工作具有服务对象多样化的特点。从工作需求角度看,人事薪酬是单位档案编研工作的基础,档案编研所得成果应重点服务于本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这一点毋庸置疑。但除此之外,一些档案编研也具有相应的社会服务价值,各类单位档案不仅与本单位发展建设息息相关,部分人事薪酬档案信息还具有明显的社会价值。因此,单位人事薪酬档案编研工作的服务面包括本单位和社会面两个方向。其次,人事薪酬档案编研的工作模式灵活多样。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单位人事薪酬档案编研工作不仅限于各类可直接获取的纸质档案信息,档案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使用可信的网络资源参与档案编研工作,这种情况下,档案编研工作纳入的信息种类也相对较多。其中,不仅有文字档案信息,也有各类多媒体档案信息,档案内容涉及面进一步扩大。最后,档案编研工作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单位档案编研以服务薪酬建设和服务社会为工作目标,相关工作应深入考量薪酬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编研内容也应与之高度匹配,编研的各类档案信息既能服务于本单位,也能服务于社会。

1.2 单位档案编研工作的意义

单位人事薪酬档案信息种类多、总量大,其蕴藏的档案信息价值不容忽视。深挖档案价值是档案工作的重点,在单位档案工作中,档案编研是发掘档案价值的核心工作,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档案工作人员能够针对性采集相应的档案资料并加工编辑,让原始档案信息以更符合实际应用需求的形式,服务于本单位和社会。档案内容不仅能够成为单位制定各项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也能够简化档案的使用模式。此外,人事薪酬档案编研工作还能够推动单位薪酬改革,形成人事劳资信息内容,既能让本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情况,也能加深外界对本单位的认知,通过公开这类档案编研成果,可有效实现一系列的管理目标,并推动本单位与工作人员的信息交流。总之,单位人事薪酬档案编研是保障单位档案工作质量的重要工作,从现代化档案工作理念上看,档案工作不是简单的采集、整理,深度发掘档案信息价值是高水平档案工作的重要体现,而全面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则有助于提升单位人事薪酬档案工作的整体质量。

2 单位档案编研及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主流趋势,单位档案管理也不例外。科技化原则是指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这包括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电子文件交换、云存储等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档案的电子化、网络化、可视化,方便用户进行查询和利用。传统的单位档案管理往往存在流程冗长、环节复杂的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在新时期需要优化档案管理的流程,简化操作步骤,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2.1 加强档案基础管理

在档案的基础管理工作中,具体要从档案收集、体系构建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做好档案资料收集。作为档案管理的核心内容,档案资料收集过程中要保证资料信息的真实性、齐全性及有效性,确保有良好的使用价值,能够为学科建设、单位管理等提供重要参考,为单位整体健康发展提供信息支撑。另一方面,加强档案管理体系建设。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快建章立制,按照《档案法》要求,科学构建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档案管理标准与范围,清晰界定档案管理职责,严格规范档案编研、浏览、借阅、调用等流程,推动档案管理走向制度化、标准化。在薪酬档案管理职责划分中,将档案收集、整理与利用作为重点任务来抓,保证每个环节均有专人负责,提高全体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给予档案管理工作高度配合,为提升薪酬档案管理水平打好扎实基础。

2.2提高档案保管信息化水平

档案记录着单位和个人发展成长的重要信息,特别是在单位档案馆中,档案资料记载着单位发展历程、培训档案、文书档案、员工户籍档案等多项内容,种类繁多,需要合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构建薪酬档案保管信息系统,确保档案信息真实完整,更好为单位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在实践中,薪酬档案管理部门要以档案保管信息系统为载体,增设多个管理模块,确保全面覆盖档案收集、整理、分类、立卷、鉴定、借阅、销毁、剔除等多个领域。并借助计算机技术,对所有档案文件进行分类编号处理,在计算机系统中输入档案目录,构建信息库,为后续的档案查阅与使用提供便利。在薪酬档案保管期间,定期开展档案系统检查,详细记录检查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及时上报至相关部门。另外,根据档案类别与规模分别建立薪酬档案保管机制,推行“三室分开”制度,也就是档案库房、档案借阅室、办公室分开。其中,档案库房要做到完全独立。合理划分档案保管职责,在技术手段的辅助应用下,提高薪酬档案保管信息化水平。

2.3档案编研分类管理

档案编研是以档案馆馆藏档案为主要对象,按照特定的事件与时间特点,对档案资料展开收集、汇总、筛选、加工,最终汇编成册。为进一步提高档案编研质量,单位应在明确编研目的,做好编研选题的前提下,做好档案编研的分类处理,确保最终的编研成果能够真实反映单位整体情况。以单位为例,档案的编研管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文书档案。该档案是指单位行政管理事务活动中产生的,由通用文书转化形成的档案资料,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党群工作、组织人事、财务后勤等。第二,薪酬档案。指生产活动开展期间所产生的业务、建设计划、科研计划、培训活动等资料的信息。对于绩效薪酬发放、薪酬调整、评分定级、岗位调整的依据。第三,员工业务档案。主要包括培训计划、教育论文、公开课教案、个人年终总结等。除以上档案管理外,档案管理部门还需综合考虑会计档案、基建档案、设备仪器档案、实物档案等资料信息。

2.4 制定档案管理评估机制

档案管理评估机制的建立可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评估机制可以包括对档案管理制度、流程和技术设备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最佳实践。评估还可以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考核,促使他们不断学习和提高。通过档案管理评估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评估结果可以为单位提供宝贵的反馈信息,指导其改进和完善档案管理体系。同时,评估机制也可以为单位之间的比较和借鉴提供依据,促进经验交流和共享。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档案在单位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档案资料中记录的资料信息,对单位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参考与指导作用。在新时期,单位要提高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正确认识到做好档案编研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档案编研观念,确保编研选题的创意性;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档案编研形式,全面加强档案基础管理,严格规范档案资料保管流程;切实做好档案编研分类管理工作,从多角度出发推动档案编研及管理的有序开展,提高档案编研质量,优化档案管理效果,为单位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张晓东,杨宇宁.基于新时期单位档案管理模式创新与路径研究[J].档案学通讯,2021(02):25-30.

[2] 胡冬梅,李玉华.新时期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创新研究[J].档案学通讯,2022(03):46-52.

[3] 张丽芳,郭晓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新时期单位档案管理创新研究[J].档案学研究,2021(06):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