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体位对初产妇产程效果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30
/ 2

自由体位对初产妇产程效果的观察

陈平平

芜湖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芜湖市妇幼保健院)  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

摘要】目的观察在初产妇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的效果。方法实验产妇共80例,均在2023年1月~2023年6月在我院进行分娩,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40例参照组产妇应用传统侧卧或平卧体位,40例实验组产妇应用自由体位,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情况,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实验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指标更优,对比有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顺产例数更多,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在初产妇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的效果显著,能够缩短产妇的产程,增加产妇自然分娩概率,可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自由体位;初产妇;产程效果

在产科中剖宫产的发生率仍很高,尽管剖腹产能够缓解难产等问题,但符合顺产却扔选择剖腹产的产妇还是比较多,但是剖腹产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且产妇的恢复状况也不尽人意。影响产妇选择剖腹产方式的因素之一就是产妇对分娩方式的认知程度较低,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心理最为突出[1]。对产妇应用自由体位,能缩短产程,增加产妇的顺产率,所以观察在初产妇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的效果为本次实验的具体内容,现将本次实验内容进行如下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产妇共80例,均在2023年1月~2023年6月在我院进行分娩,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40例参照组产妇中,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35岁,平均年龄(28.47±2.45)岁;40例实验组产妇中,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37岁,平均年龄(28.28±2.47)岁;两组产妇基线资料对比P>0.05,具有实验对比意义。纳入标准: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产妇均为足月生产;产妇的胎心监测均为正常;产妇无严重妊娠期综合征;产妇均具备阴道分娩条件;产妇均知晓本次实验为自愿参与。排除标准:有传染性疾病产妇;有严重精神障碍疾病产妇;既往资料不完整产妇。

1.2方法

1.2.1 40例参照组产妇应用传统侧卧或平卧体位,在产妇宫口全开后,将产妇送至产房,将产妇摆放至截石位,指导产妇进行屏气用力。

    1.2.2 40例实验组产妇应用自由体位,产妇宫口全开后进入产房,在产房内准备瑜伽垫和分娩球。护理人员需要向产妇讲解器材的使用方法,可以让产妇随意选择趴、跪、坐等姿势,交替进行姿势变换。产妇在第一产程时,可应用分娩球和软件等辅助物品,产妇可选择坐、蹲、站立或行走等姿势,具体需考虑产妇的意愿。产妇在第二产程时,护理人员需要指导产妇延续自由体位,可选择坐位、蹲位或者站立位等。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的产程变换,在产妇的后期产程中进行协助,确保产妇的分娩安全[2]

1.3指标观察

1.3.1 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分别记录剖腹产人数和阴道分娩人数,计算占比并进行对比。

    1.3.2 记录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记录患者上述指标均值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SPSS21.0统计本次实验数据,“n,%”表示产妇的分娩结局,“x̅±s”表示产妇的产程,对比检验分别用“x2”和“t”,对比两组数据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

实验组产妇的顺产例数更多,对比有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n,%)

分组

例数

分娩方式

阴道分娩

剖宫产

参照组

40

25(62.50)

15(37.50)

实验组

40

33(82.50)

7(17.50)

x2

-

4.013

P

-

0.045

2.2 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情况

实验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指标更优,对比有意义(P<0.05)。

详见表2:

表2:两组产妇的产程情况(x̅±s)

分组

例数

第一产程(h)

第二产程(min)

第三产程(min)

总产程

(h)

参照组

40

13.62±1.52

77.58±4.47

8.98±2.11

9.89±1.24

实验组

40

10.59±2.41

48.79±6.28

6.67±1.78

8.68±0.97

t

-

7.520

26.410

5.917

4.861

P

-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初次生产即为初次生产的妇女,与经产妇相比,其产程一般会更久一些,由于初产产妇的子宫颈尚未经过分娩的扩展,所以要经过一定的产程过程,如宫颈扩张、子宫收缩等[3]。初产妇的子宫扩张一般要比第二次生产的时间要长一些,这是由于第一次生产的时候,子宫的组织比较坚硬,所以扩大的过程会比较漫长。初产妇因其子宫及盆底肌比较紧张,所以对于分娩时疼痛的知觉更为灵敏,会感到更加剧烈的痛苦,因为她的盆底肌肉和韧带还比较结实。初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一般都是比较不稳定的,有的时候还会发生分娩时间过长、产程停滞等现象。这是由于初产妇的子宫及骨盆的肌肉在生产时没有足够的协调和灵活性。在生产期间,产妇可以自行调整自己的舒适姿势,如站立、蹲跪、侧卧等就是自由体位,在自然状态下,由于重力的影响,初产妇的宫颈会快速的扩大,通过使用重力来促进子宫颈的扩大。在产程中,采用仰卧位有利于减少产程疼痛,可以通过站立、蹲跪等姿势来帮助骨盆开放,从而减少骨盆的压迫,从而减少胎儿对产道的压力

[4]。仰卧位有助于新生儿更好的使用地心引力,有利于胎儿的下落。如:站立或蹲下等姿势,有利于胎儿顺利通过骨盆,加快生产过程。在自由体位情况下,产妇会觉得自己更有自主权,并能掌控生产的进程,能依据自身的感觉,选用适当的姿势,增强信心,减轻焦虑与不安。分析本次实验内容后发现,实验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指标更优,对比有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顺产例数更多,对比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初产妇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的效果显著,能够缩短产妇的产程,增加产妇自然分娩概率,可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婷,马琼,刘佩蓉.无痛分娩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8):2799-2803.

[2]杨秀娟,陈冬冬.分阶段自由体位联合垂直体位分娩在初产妇第二产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2,9(23):22-24.

[3]叶蕾,沙菁.导乐陪伴分娩联合自由体位对产妇产程不适感及消极情绪的控制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23):5414-5417.

[4]林清燕.助产士伙伴式沟通与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8):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