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规划及植物配置规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2
/ 2

风景园林规划及植物配置规划研究

杜 彬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01

摘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配置规划尤为重要,能够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系统,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配置进行研究,对植物配置规划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指导,以期为提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水平、优化配置城市植物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植物配置规划;策略

引言

植物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关键要素,做好植物配置与规划工作有助于充分发挥园林的美化环境作用和观赏作用,为人们带来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因此,需要做好生态风景园林设计、建设,通过植物与建筑等元素合理融合的方式,有效改善人们生存环境,做好城市绿化、美化工作,为人们提供可以缓解压力的场所,构建一个符合现代审美和发展需求的城市环境。

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配置规划的重要性

1.1增强景观美感

植物的形态、颜色和纹理可以增添景观的美感,不同种类的植物具有各自独特的外观特点,如树木的高大挺拔、花卉的鲜艳多彩等,能够为园林景观带来丰富的层次感和色彩变化。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规划,可以创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美感的景观效果,使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愉悦。同时,植物还可与其他景观元素进行有机的组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可将花卉和灌木树木与水景、石景等景观元素相结合,形成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样式,如花坛、花境、花廊等,可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使整个园林呈现出更加丰富和饱满的美感。

1.2提供生态功能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配置规划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提供生态功能方面。第一,通过合理配置各种植物,可以增加园林的绿量,改善空气环境;第二,通过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减少水中的污染物和土壤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提高水质和土壤质量。一些水生植物如睡莲、芦苇等具有吸收水中有机物和重金属的能力,起到净化水体、保护水环境的效果;第三,通过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和布局,为各种动植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和保护。

2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配置规划的原则

2.1生态原则

风景园林的设计是一门艺术,也是考虑生态环境的重要科学。设计园林景观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生态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合理配置植物种类、密度和布局。因为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空间,更是要考虑到使用者的舒适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以生态原则为指导,设计师应该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的植物,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密度和布局也需要经过仔细的计划。例如,在设计草坪时,应该减少性质相同的植物重复种植,避免长时间的人工修剪;在种植树木时,应该在不同季节考虑树叶的变化,以避免水源资源的浪费。

2.2生态原则

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结合自然资源和地域资源提升设计的协调性和匹配性,并通过植物配置和规划凸显植物的生态协调功能和绿化价值。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目的之一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因此,我们需要基于生态性原则开展各种植物的优化搭配,通过稳定的植物群落和高生态循环系统保障植物长期稳定生长,并借助植物完成净化空气、维护生态平衡。

2.3经济原则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项目的预算和资金,合理规划植物配置,确保在满足园林美学品质和实用性的同时,运营和建设成本不会超过预算。经济原则贯穿整个园林项目周期,从设计、建设到日常经营维护都需要考虑。首先,在设计过程中,园林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韧性、成本和维护难度等因素,在预算限制下选择最合适的植物种类。其次,建设用材的选择也需要有经济原则的参考,需根据真实的预算来平衡选择,力争建设用材的费用在合理的预算之内。最后,在运营维护过程中,合理的植物配置和管理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园林的日常管理成本。在考虑经济原则的前提下,园林的造价要合理,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的造价会过度消耗资金,给预算带来巨大的压力,过低的造价则有可能无法满足园林的实际需求。所以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符合预定标准的合理构思和建议。

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植物配置规划的策略

3.1多方面思考搭配方式,构建多元化、立体化植物配置体系

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与规划应结合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植物本身多重因素综合设计,通过合理搭配树木种类的方式建立多重结构植物配置体系。首先,合理结合社会环境进行植物搭配。不同植物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结合社会环境搭配植物,有助于增加园林人文气息。比如,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市花、市树,将市花、市树融入风景园林设计中,可以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将植物文化与社会环境有机融合起来。其次,合理结合自然环境进行植物搭配。植物是影响当地气候的重要因素,如果绿化面积不足,会造成气候炎热难耐、雨量下降,如果绿化面积充足,可以促进雨水循环转化,不仅能够提供遮阴场所,还能让整体环境变得更加宜居。当然,在具体搭配过程中需要考虑当地自然资源和气候,合理选择寿命长的植物品种,更好地协调整个园区布局,同时配以层次丰富的草坪,提升园区观赏性和美观性。最后,结合局部特征合理搭配各种植物。风景园林设计涉及多种树木、多种花草的搭配设计,需要兼顾远近、高低、视觉、味觉等多方需求,通过乔木、灌木、花草组合来保证园林的观赏性,并从线条、色彩、季节等角度进一步完善植物生态系统,通过色彩、线条对比营造美丽景色。

3.2增强植物配置规划生态性

生态性指的是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考虑和强调植物配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贡献。为增强植物配置规划的生态性,可以从以下角度开展工作:第一,创造和保护生态连通性。将植物布局在合适的位置,形成生态廊道和连接点,促进物种的迁移和交流,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第二,提供适宜的栖息条件。不同植物对栖息条件的要求各异,要根据植物的生态特性选择合适的生境条件,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以支持植物的生长和生态功能的发挥。第三,选择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如竹子、芦苇等,可生长在河岸或湖泊边缘,它们的根系能够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稳定岸边土壤;灌木、常绿树木等可以形成浓密的植被覆盖层,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在植物配置规划中,可以选择以上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以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促进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3.3对植物景观的树种类型进行有效规划

风景园林设计工作者在进行项目的设计规划时,需要考虑植被的抗逆性、美学特征、耐寒性、抗病虫害能力。工作人员要有效提高植物种植后的生态功能,避免自然环境对植物功能产生的负面作用。通常植物具备着蒸腾吸热,减菌降噪等多重功能。植物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人们的观赏以及文化特征的表现上。在提高植物多样性的前提之下,尽可能的利用乡土植物,调整树种的种类,对快长树、慢长树进行合理搭配,让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比例更具合理性,才可提高相关工程项目设计的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风景园林规划和植物配置规划会直接关系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发展水平。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基本的设计原则,合理选择植物种类,提高空间设计、平面设计的水平。也让植物在栽植后可以适应当地的环境,更好的营造舒适空间,给予人们美的享受。在打造良好城市景观的前提之下,也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风景园林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易宁.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特质初探[J].人民论坛,2011(17):206-207.

[2]李青松,马春喜.中国园林造景艺术中的“无为”[J].美术大观,2019(07):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