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9
/ 2

基于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的实践研究

彭星 谢伟

湖北煜途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40

摘要:从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实现信息化管理与运用的层面来对多个用户测绘数据资料管理,为数据分析管理建立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资料、测量成果、航摄航测、遥感监测与制图数据库档案,集测绘地理信息、以往基础任务、地理国情监测等信息于一体,文字、数字与图形三位一体,完成测绘数据资料档案整理、编目、分析、地图调拨,资料数据档案的供应、统计、分析等业务,为领导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探究。将为全面建设测绘地理信息大数据的数字化、信息网络化、现代化、科学化的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分析奠定基础。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管理;实践

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成地理空间数据、空间分析工具和地图制图功能于一体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数据采集是GIS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对于系统的精度、可靠性以及应用范围有着直接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采集方法,包括传统数据采集方法、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数据采集技术,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优缺点进行讨论。

1测绘地理信息技术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由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组成,又被称为“3S”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借助相应的测量仪器设备、硬件及软件程序,完成数据采集与分析。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GPS的优势体现在实时性、可靠性、精确性等方面,能收集空间资源。利用卫星,能对地形图中的控制点准确测量,从而实现精确定位的目的,给国土空间规划地形图的编制提供实用的方法。RS的优势在于数据收集的及时性、绘制的快速性、探测的范围性。当与被测目标距离比较远,并且无法接触时,通过RS系统,能够完成测量、分析和判断,并对遥感影像实时传输。RS技术现已成为国土空间规划数据信息获取与更新方面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用RS处理数据后,能生成4D产品,可用于专题图的规划,而借助RS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能对国土空间进行动态监测掌握土地利用情况,为环境监测提供数据支撑。GIS的优势体现在功能性上,包括输入、存储、查询、分析等功能。为最大限度发挥出GIS系统的作用,需要将之与土地规划模型及相关算法结合应用,由此可为国土规划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随着测绘领域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得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显著提升,无人机、雷达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技术水平,为该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2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采集方法

2.1传统数据采集方法

传统数据采集方法主要包括地面测量、地图解译和问卷调查等。这些方法主要依赖人工、仪器和工具进行数据的采集,通常应用于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等领域。具体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实地调查。研究人员直接走访目标地区,通过观察和各种测量手段收集地理信息,例如,通过观察记录水系的变化、土地利用的情况以及自然地貌的特征等。

二是问卷调查。通过编制调查问卷,针对特定的地理问题进行调查。例如,调查人口分布情况、农田利用情况等,然后通过收集、整理和统计问卷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三是人工测量。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地理信息的测量。例如,使用测距仪测量地区的距离、使用经纬仪测量地区的经纬度等。这些测量数据可以用于生成地图或进行空间分析。传统数据采集方法通常准确度较高,可以获取较精细的数据,适用于小范围、高精度的应用场景。

2.2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利用航空器、卫星等无人机载荷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记录,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解译和分析,获得地物的位置、形状、分布和特征等信息。遥感技术可以从远距离获取大范围的地理信息,具有广域性、高效性和多时相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中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全面性。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甚至全球范围的地理信息,不受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的限制。

二是实时性。卫星和飞机上的遥感设备可以实时地获取数据,及时反映地理现象的变化。三是大数据处理能力。遥感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可以提供大量的地理信息,有助于进行更精确的分析和预测。

2.3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是一种通过卫星定位和测量技术,可以确定地球任何一个点的空间坐标。GPS系统由一组卫星和地面接收机组成,可以实时接收卫星信号,同时进行空间定位。GPS技术是当前最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地理调查、导航和定位等领域。GPS技术可以提供实时的空间定位信息,具有高精度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其主要适用于地理调查、导航和定位等领域。然而,在室内环境和地形复杂的地区,GPS技术可能会受到信号干扰和遮挡的影响,精度可能受到一定限制。

3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管理系统模式的研究

3.1对矢量化的扫描与数据叠层分析

过去是将图纸通过自动扫描仪扫描输入计算机,再将扫描好的底图做成矢量化数据。现在使用现有的DWG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将航片与现有的DWG进行叠加,观察变化,根据变化分析数据的位置,精确找到位置后进行定位,用展点的方式找到所在影像的方向和位置,进行影像定位,运用MAPGIS进行处理,包括坐标值及点号的运用是否合适,坐标转换后的误差是否符合精度,然后通过每一层拓扑关系与各类数据层建立准确有效的分析,包括属性项的名称和定义、顺序等是否符合规定,分析数据中的属性值范围,各类别数据属性值的正确性等进行叠层分析。

3.2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库的作用

数据库的建立是通过软件处理模式进行操纵和管理,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的使用和维护建立一个有效和精准的库,简称DBMS。分析数据是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和精准分析把握,数据的集中和有效管理是通过软件程序的模式,使建立的数据库具有安全性和有效完整性。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库应用数据与程序之间衔接。

通过外业作业获得各种数据,把数据进行分类别管理,并把分别管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统一,各种数据合并在一个库里。通过应用程序,在需要调用数据时便于查找和传送给应用程序,通过传统的数据文件,需要定义相关数据的大小和格式并且提供给计算机数据所处的位置,方便提供数据,提高使用数据的效率。

3.3对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成果系统进行分类管理

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成果进行的系统分类分析管理通过数据的类别及属性自定义来确定。数据的分析方式可以运用灵活的方法实现,通过用户的数据现状及特点建立一级或者多级数据目录,对工程项目、测区号、摄区号、年份及比例尺进行索引组织数据的分析。系统分析操作模式与用户分析管理模式结合在一起,对已有内库存的地形图数据、航飞数据,遥感数据等进行管理。如果系统支持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成果的类型添加当前用户,以多种应用程序的调用为接口,对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有效数据分析。数据分析系统可以提供不同成果的数据进行结构分析,以不同的需求加以字段的数据属性信息,并建立数据库关系,使用ERDAS软件平台和FTP服务器,为实现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科技档案发挥有效的管理与借阅功能。

结束语

通过测绘地理信息分析数据,掌握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供求变化的规律,从而得到可靠的数据依据,实现数据信息化快速查询、检索、修改更新、统计制表分析预测和辅助抉择,使测绘地理信息数据高效利用,提供全过程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服务,实现全方位、高效、科学利用与管理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资源。

参考文献

[1]柏琳琳.探究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资料信息化管理[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2023(04):4.

[2]晏涵,龚玉叶,韦林利.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测绘地理信息高水平专业群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23,55(03):198-201.

[3]秦月.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1: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