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工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工艺

孙荣

新泰市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2712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建筑行业的要求提高。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地基和桩基施工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会影响建筑后期的使用,还会影响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对其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就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难点和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推动我国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桩基础;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分析

1.1换填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施工中,换填施工技术是一项关键的土建施工技术。该技术主要适用于软土地基基础的施工,施工中需要将地基基础下方要求范围之内的软弱土层开挖掉,通过适当比例的土和石灰拌合物进行回填。这样便可有效提升地基基础强度、抗渗性与水稳性,满足实际工程需求。在通过该技术进行地基基础的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基坑进行检验,将其中的松土清除,确保坑底平整干净。如果坑底存在积水或者是淤泥,应晾干之后再进行回填;如果局部存在孔洞或软弱土层,则应及时将其挖除,然后通过灰土来分层进行回填。对于施工中应用的灰土拌合物,其中的土和石灰比例可控制在7:3或者8:2,采用人工翻拌的方式进行拌合,拌合遍数应控制在3遍及以上,确保其拌和均匀,颜色一致,同时应做好含水量控制,通常需控制在14%~18%之间,如果含水量过高,则需要晾干之后再回填;如果含水量过低,则需要做洒水湿润处理。回填过程中,灰土拌合料一定要做到随拌随用。同时也需要做好夯实处理,且换填之后的地基基础在30d之内不可被水浸泡。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有效确保换填效果,满足地基基础的强度及其稳定性需求。

1.2排水施工技术

在进行具体的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为了使地表土质更加疏松,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排除土质中多余的水分。特别是一些空气潮湿的地区,如果不做好此项工作,土质中水分过大,就会使其土层结构不符合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要求,进而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造成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施工人员可以在地基周围设置砂井,在塑料排芯板上钻孔,排除土壤中的水分。这种排水方式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资金成本也比较低,因此也备受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人员的青睐。

1.3排水固结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施工中,排水固结施工技术是一项典型的施工技术,该技术在含水量过大的地基基础处理中十分适用。具体应用中,施工单位需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排水固结系统的合理选择与应用。首先,如果软土层比较薄,或者是土壤具有较好的渗透性,且施工周期比较长,可以将厚度一定的砂垫层铺设在地面上,这样便可达到良好的排水固结效果。其次,如果土层厚度较大,土壤渗透性不佳,就需要通过沙井法来进行排水固结处理,让沙井和地面上的排水垫层之间连接成一个排水系统,这样便可加快排水速度,达到良好的土体固结效果。再次,如果地基土的剪切蠕变较大,排水固结效果不佳,则需要在沙井法的基础上进行加压系统的设置,这样便可让地基土孔隙内的水具有一定的压力差,进而自然地从饱和地基土中排出,让地基得到良好的固结压缩效果。

1.4 化学加固技术

在土壤中加入化学物质是目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提高土质结构强度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1)灌浆法,主要就是将丙烯酸、水玻璃等化学物质灌注于土层中,并使土壤与其发生化学反应,将多余水分排除,使土地强度达到建筑施工要求。(2)喷浆法,在使用此方法前需要在土地中进行钻孔,并结合施工具体要求确定钻孔深度,使之达到预设深度后放置喷射装置,其安装位置主要位于钻杆下端。这种方法效果很好,但是投入成本较高,施工人员在使用此种方法时要控制好成本资金的有效使用。

2常见的地基基础处理技术及特点

2.1几种较常见的地基基础处理技术

分层填土:承载力小、易湿润膨胀的土体提高地基基础的强度,减少土层的沉降性。

碾压和夯实:松软的土体通过机械产生的冲击力,进一步提高地基的强度。

固结土壤:含有水分的土层通过排水的方式,使土层在水分被排除后自动固结。

化学加固:不符合建筑需要的土层向土壤中加入适当的化学物质,通过它们发生的化学反应来把土体粘结起来。

2.2地基基础处理技术特点

上面所说的四种技术即为地基基础处理中采用最多、最为常见的处理技术,它们各有特性,但一般会视土壤情况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处理技术来改善土质,使其达到符合基础施工所要求的性质。对于容易发生湿润膨胀的土体,就要采用高稳定性、高强度的材料来把这种软土层替换掉,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采用分层填土的方式,防止土体中出现孔洞和缝隙,从而大大减少了土层的沉降性,提高了地基基础的强度;而碾压和夯实技术是较为普遍的提高地基强度的技术,主要分为机械碾压法和振动夯实法,两种方法虽然施工过程不同,但都是通过机器产生的冲击力,来碾压和夯实松软的土质,从而使建筑物竣工后地基的沉降量得到最大化的降低;有的土质由于其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导致承载强度大为降低,就需要排.除土壤中的水分,而在水分被排除后土体就会自动发生固结,从而承载力得到提高,这种地基基础处理技术操作简单效果却很不错,已经在建筑施工中被广泛应用,另外对于不符合基础施工要求,利用常规方法又不能很好改善的土质,一般会使用化学方法来对其进行加固,这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加入一些发生化学反应后能粘结土层的化学物质,来协助改善土体本身的性质使其符合基础施工的要求,一般采用碱液、丙烯酸铵、水泥浆等能够发生固化的物质。

3常见的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及要点

3.1常见的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桩基础类型:预制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树根桩为工程施工中四种最为常见的桩基础,每种桩基础除特性不同外,相应的施工方法也不相同。预制桩一般采用的是焊接法和硫磺胶泥铆接法来进行接桩;钻孔灌注桩则通过钻机的钻头转动来破坏掉原有的土层,然后利用高压泵把泥浆压到钻孔里去,泥浆可以加固孔壁,保护其不发生坍塌,同时保持固定的孔型,钻孔高度达到要求后就可以清理掉残土和杂物,安放钢筋笼,进行灌浆了;沉管灌注桩则是采用振动或者锤击打桩机完成的,打桩机将带有钢管的桩底或者混凝土桩头压到土层中去,同时在钢管里放置钢筋笼然后灌注砂浆,之后一边振动一边拔出钢管,灌注桩就形成了比较新型的树根桩是小型钻孔灌注桩的延伸,施工方法和钻孔灌注桩大同小异,只不过由于树根桩的直径比较小,需要同时灌注很多这样的桩,这种方法适用于在原有建筑上进行重新建筑的时候加固地基。

3.2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的要点

桩型和桩长的选择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在进行桩基础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就要根据具体土质特性提供多种桩型和桩长的方案,这些方案要考虑到施工过程中有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对桩基沉降的预测以及实际操作的困难度。施工方则必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好桩基与设计要求的偏差,并适当地采取一些技术比如增加拉梁和承台的高度、配筋等来解决桩心偏差的问题。总而言之,正是由于桩基础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才必须严格对桩基础质量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结语

地基基础施工工艺和桩基础施工工艺在建筑工程中各具特点,需要根据具体工程环境和要求进行选择和应用。通过本文的案例分析与结论,为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工艺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提供有益的启示,推动地基基础施工工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翔金井.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技术探究.国际建筑学,2023

[2]石弘武,鸿钟,刘文贤.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城市建筑与发展,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