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交互式空间体验构建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
/ 2

浅析交互式空间体验构建策略

孙天民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沈阳  110168 

摘要:交互式空间设计不同于与传统设计,在进行思考设计时不只是考虑周围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也把人作为重要的因素加入设计过程。在对建筑,环境,人三者的协调关系进行再认知的同时,从建筑与环境的互动策略和建筑与人的互动策略两个层面探讨出的交互设计方法论,试图为交互式建筑设计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交互式空间;空间体验;设计策略

1.引言

  在传统建筑设计的思维中,建筑师习惯于将建筑空间的功能确定化、明晰化、单一化,在这种建筑设计的空间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和明晰建筑的流线从而将建筑利用最大化。但这样导致其适用性不强,功能的单一性使得不同思维、不同喜好、不同心情的游客难以在同一空间中感到舒适,甚至同一年龄、同一地域人的行为性格都有极大差异。这种设计与需求的反差促使设计者以全新的角度和可互动的设计方法来进行建筑设计,适应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互动式建筑的功能是使建筑具有对所处地段周围的环境影响如景观、气候交通、人文以及人的活动等因素有即时反映的能力,以使建筑时刻处于最适宜人活动的最佳状态[1]

2.交互式空间概述

交互普遍意义上是指交替、互相、彼此之意。其核心意思在于双方的互动,在于双方信息的交换或彼此之间的反馈。通俗意义上,“互”是交替和相互的意思,而“动”是起作用或变化运动的意思[2]

交互式空间表意为建筑具有适应性与可变性,其实质为建筑空间能和使用者或其周边环境产生相互作用的建筑空间。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建筑在使用过程中能根据周边环境的变化或者人们的需求从而发生及时或延时的空间变化。所以从这一点出发来说,交互式空间设计的好坏一部分在于建筑材料的应用及设计者的空间构成,更为重要的是建筑空间否能对使用者以及环境恰当的回应[3]

3.交互式空间理论的应用策略

3.1空间的主动互动

空间的互动的关键在于空间中的行为主体,由人的主动行为动作产生互动效果。主动互动所产生的互动式空间是最依赖于行为主体的。

(1)入口空间的互动策略

文章定义的建筑物入口是一个过渡空间,是场所、位置。建筑入口包含众多的设计因素,其中较为重要的是门、门洞、门廊、台阶、庭院、入口广场等因素,其所形成的空间整体不仅是建筑单体设计的范围,也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

入口布置广场。包含下沉广场在内,入口广场由于可以汇聚和组织人流因而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十分普遍。但是由于广场的得位置等因素,在较多情况下由于设计者设计的不足导致公众的参与较低,公共空间所本就应该具有的亲和力并未体现出来。因此提升公共空间的舒适性应该以人为本的进行细节设计。例如合理的无障碍设计以及防滑设施等都是提升舒适度的措施。

入口布置台阶或坡道。在建筑设计中,台阶或坡道不仅仅是人们从某一空间到另一空间空间的过渡设施,其所围合的空间具有向心性的特点也是增加互动性的关键。台阶或者坡道所形成的空间往往是人群的聚集处,人们在这种空间的行为更加多样化和休闲化。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可以赋予其休憩、演讲、展览等多种功能,也就造就了其多样的互动形式。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空间的可达性也是人们乐意在这种空间逗留的关键因素。

(2)院落空间的互动策略

路径式院落空间。当前院落空间的互动大多在院落中设置路径以及相应的景观或装置,来引导人们进入院落空间以达到互动的目的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为同一高度下的路径引导,其二为不同高度下的解决高差的路径引导。其本质仍然是人在其中的不同行为所形成的不同互动效果,例如根据不同需求,此类院落空间可进行聚会、展览、音乐会等互动活动。

设定式院落空间。设定式院落空间多为设计时设定某一功能或其本身就考虑了多重功能的空间形式,与路径式院落空间不同由于其原有设计格局的限制,不能像路径式那样互动形式灵活多变,但其本身的特性又使得其空间的互动性更为突出。此类空间应根据其原有的设计进行互动或互动性探索,例如台阶式的空间可以进行演讲、休憩、室外影院等。

(3)屋顶空间的互动策略

长久以来,由于大多数的屋顶空间都没有被合理的利用起来,所以致使这些屋顶空间的卫生状况和视觉感受都极不好。合适的屋顶空间设计既可以使视觉的丰富度得到提升,又可以充分的利用建筑空间,其具有可操作性。此类空间往往由于其具有良好的视觉和可游性而收到游客的喜欢,所以多举行集体活动。

3.2空间的被动互动

空间的互动的主体由产生主观行为的人变为自然界的客观主体,由自然的变化引起空间的互动,行为主体在这种空间中所感受到的互动更倾向于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环境的变化。

(1)光影的互动

太阳的自传与公转以及东升西落和气候的种种变化都为太阳光带来了神秘性。如今设计师对于光影变化意境解释已然成为建筑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运用交互式建筑思维重新思考光影与建筑的关系,以此为建筑设计的因素可以设计出不同观感的多样空间。

利用反射原理带来的互动。以光的反射原理映射出环境的“像”为出发点,加入玻璃元素,使表皮与环境达到统一,因此建筑可以根据周遭的环境改变而改变,因此在视错觉的作用下使建筑达成了在环境中的“消隐”

[4]

利用太阳高度变化带来的互动。建筑作品中的光影变化在真正意义上使建筑物及建筑作品富有了生机与活力。光影可以构建出结构所不能构建的空间,这里所说的空间不是传统建筑空间而是将原有空间进行视觉的延伸与扩建。由于人们在视觉上的产生的美感给人的震撼可以弥补建筑在某种层面上的不足,所以从某些意义上说正是光使建筑升华,是光给与了建筑活泼与生动。从这一角度来说,光影变化不仅满足了与人的交互需求,也使建筑的质得到提升。

(2)水的互动

无论中西方建筑设计,其作品都试图从自然界中水的流动中汲取创意,意图通过对水的拟态来使建筑体现水的柔软与亲近。比如在建筑设计中,动水给人的感觉是活泼、朝气与热闹,而静态水给人的感觉是静谧、安详与冷静,由于给人的感觉不同,所以在利用动态水时应考虑建筑空间与功能的性质。

(3)风的互动

建筑中对于风的运用自古有之,中外古建筑都注重建筑自身的通风性以使建筑达到适宜的居住环境。比如中国北方建筑的合院式建筑,就是为了抵挡风以及其所携带的沙尘对于空间的破坏。当代绿建技术对于风的建筑应用比较全面,以使建筑达到节能与高效。建筑中的庭院既可以引入光线,也可以达到拔风的效果。

4.结语

建筑设计本身不再是研究的关键问题,取而代之的是建筑与人以及建筑与环境关系,更加注重建筑的适应性、交互性与可变性。由于交互式空间所具有的动态的、可参与的、过程性的性质,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审美,因而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从行为主体出发,将交互分为主动与被动交互。论述的建筑的主动互动是试图在空间功能或形式往往是模糊的甚至是没有的情况下,参与者根据自身的需求与偏好来使空间的功能或形式清晰化。而被动互动则强调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其更强调环境对于建筑空间的重要性,强调建筑与其所在环境的交互。

参考文献

[1]刘杰.互动式建筑的设计及其建造研究[D].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虞刚,李力.建筑作为互动——以东南大学四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为例[J].世界建筑.                                                         2018,

[3]虞刚 .走向互动建筑[M].第一版.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4]邢钊赫.互动思维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