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水稻旱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戚自光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称杆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 673204

摘要:水稻在干旱条件下生长所面临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应用适合干旱条件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对提高水稻干旱抗性、减少生产成本、实现增产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以下对水稻旱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旱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引言

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具有重要地位,但受限于水资源的供给和管理,水稻旱作栽培技术成为解决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优质高效的水稻旱作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既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又能节约水资源和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生产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1水稻旱作技术的作用、意义和栽培效益

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水稻栽培的效益分析是他们在决定种植水稻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水稻旱作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可以有效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粮食生产的稳定性。水稻旱作技术的推广实施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抗旱品种种植,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还能够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农民通过学习和掌握水稻旱作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抗旱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的改良,可以使水稻在干旱条件下生长更为顽强,减轻干旱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增强水稻对干旱的适应能力。这样一来,即使遭遇干旱等恶劣气候条件,也能够保证水稻产量的稳定。水稻旱作技术的推广实施对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水稻主要品种及适应环境条件分析

通过不断培育和改良,目前已经形成了许多主要品种。其中,早稻、中稻和晚稻是最常见的几类水稻品种。早稻通常在春季播种,生长期短,对气温和光照要求较高。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在20摄氏度到30摄氏度之间,光照充足的情况下生长更为良好。早稻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适合于我国南方地区和一些热带国家的种植。中稻是指生长期次于早稻的水稻品种,通常在夏季播种。中稻的生长适温为25摄氏度到35摄氏度,湿润的气候条件对其生长也十分有利。中稻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晚稻是生长期最长的水稻品种,播种时间在夏末秋初。晚稻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较高,最适生长温度为25摄氏度到35摄氏度。晚稻生长周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适合于我国北方地区和一些温带国家的种植。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土壤,同时排水良好的田地能有效避免积水,有利于水稻生长。云南省目前主要推广的有“滇禾优615”、“滇禾优34”和“滇禾优918”等适应旱地种植品种。

3水稻旱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3.1整地技术

水稻旱种地块应选择在土壤肥力较好、地势平缓、易于机械操作的玉米地或蕾响田,播前进行精细整地,做到平、深、细、松,清除地面杂物,坡地要开腰沟,以便灌 水及收集雨水。

3.2水稻旱作播种技术

旱作品种应选择根系发达、生长茂盛、分蘖力强、耐旱、耐寒、耐瘠广适的品种。播种时间根据海拔而定,海拔在1000—1800m范围内再3月至5月份播种为宜。播种方式有以下几种:人工直播,采取点播、打唐直播、播种器播种的方式进行,粳稻播种规格为20X25cm,籼稻为25X15cm为宜,每塘播种3—5粒,播后盖土2—3cm,以不露种子为宜;机械播种,一般采用“三干”的播种方法,即“干种、干肥、干土”进行,播种规定与人工直播相同。覆盖直播:在降雨前人工破膜播种,行距25厘米,穴距15cm,每穴3—5粒种子,播种后用细土覆盖破膜口;旱育移栽:用育秧盘旱育壮秧,待秧苗5-6叶时,使用移栽器破膜打孔带土移栽,行距25cm,穴距13-15cm,每穴3-4cm。栽后浇透定根水,开孔处用细土压紧。

3.3灌溉管理技术

在水稻旱作中,灌溉管理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和高产。早期的灌溉要及时,溉水量要少,以满足幼苗的生长需求;中后期的灌溉要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气候条件,适时增加灌水量,确保水稻的正常生长。采用滴灌或渗灌技术:滴灌和渗灌是节水灌溉的有效方式,可使水分直接供给作物根系,减少蒸发损失,并且能够将水分均匀输送到植株根系附近。通过建设排灌系统和维护排水沟渠,可以保证水稻生长期间的排水通畅,避免土壤水分过多的现象。覆盖式种植技术:覆盖物可以保持土壤湿润,减少水分蒸发损失,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3.4施肥管理技术

水稻旱作田间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看苗施肥的原则,根据水稻的生长周期在苗期、分蘖期、拨节期、灌浆期视苗情进行施肥,注重氮肥的使用,氮肥分蘖施用技术:在干旱条件下,水稻生长期较长,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素的需求量也有所差异。采用分蘖施氮技术,即根据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氮素需求特点,分别施用适量的氮肥。例如,在耕种期早期和抽穗期,适量施用快速释放氮肥,以满足水稻生长的迅速需求;而在灌浆期,适量施用缓释氮肥,延长氮素供应时间,维持稳定的氮素供应。氮肥减量技术:适度减少氮肥的使用量是减少农业环境风险和节约资源的重要措施。通过合理的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状态的评估,结合土壤微生物活动水平和作物生长状况,减少氮素的施用量,尽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的氮肥损失和环境污染。与其他养分的协同利用,如合理施用有机肥、磷肥等,促进水稻的吸收和利用效率。精准追肥技术: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氮素需求变化,及时进行精准的追肥。通过利用土壤测试技术和植株叶片的氮素含量检测等方法,确定追肥时机和施肥量,提高施肥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秸秆还田技术:旱作水稻生产中,适量利用秸秆还田技术可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供植物所需的氮素和其他养分。

3.5病虫害防控技术

旱作水稻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病、稻曲病等,在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质保方针,协调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 治等措施,遵循“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叶瘟”的原则,选用抗病品种,在苗期、分蘖期、破口期、灌浆期等不同阶段进行防治。可选用三环唑、井冈霉素、稻温灵、苯甲嘧菌酯等化学药剂。常见虫害有稻飞虱、稻叶蝉、稻螟虫、粘虫、蛴螬等,应加强监测,重点防治,可在田间安置杀虫灯、诱捕器,配合选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氯虫、阿维三唑磷乳油等化学药剂,在播种前结合整地施肥选用40%辛硫磷颗粒剂拌土撒施,可防治地下害虫。

3.6、田间杂草防控技术

水稻旱作田间杂草发生普遍,尤其是直播田块尤为严重,主要杂草有禾草、阔叶草、莎草等。在防控上较为困难,在实际生产中应选择无风或微风的早上或者傍晚,在水稻播种前、播后苗前、苗后采用手动或电动喷雾器分阶段除草。(1)播前除草:对于前期撂荒或杂草较多的地块,采用机械清理的物理方法,结合内吸性除草剂如草甘膦、草铵膦防治田间大龄杂草。(2)播后苗前除草:在稻种播种1-3天后、杂草尚未出苗前,采用土壤处理除草剂如丁草胺、丙草胺、二甲戊灵、丁•噁、丙•苄在突然湿度较大的情况下,进行土壤封闭除草。(3)苗后除草:在水稻进入4叶期至拔节前,采用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双草醚等茎叶处理剂防治2-4叶期禾木科杂草,采用2甲4氯、灭草松、氯氟吡氧乙酸、氯吡嘧磺隆等除草剂防治3-5叶期阔叶草或莎草。

结束语

水稻旱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是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之一。不断创新和实践,结合科学的管理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可以提高水稻的适应干旱的能力,实现稳定增产、降本增效的目标。希望因为更多人的参与和支持,水稻旱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万英杰.吉林省榆树市水稻旱作主要栽培技术要点研究[J].农家参谋,2022,(17):40-42.

[2]朱艳堃.水稻旱作膜下滴灌高效节水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22.

[3]陈宗奎.水稻旱作稻米品质特征及其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21.

[4]宋洪山,洪继勇,王金秋等.水稻旱作的主要栽培技术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15):17-18.

[5]许葵花.旱作水稻水肥一体化栽培管理技术[J].吉林农业,2017,(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