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粮安全问题下科技手段的应用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储粮安全问题下科技手段的应用与探索

王磊

中央储备粮中宁直属库有限公司 宁夏 中宁755100

摘要: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保证粮食的安全、有效存储和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而科技手段的应用与探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本文将从储粮安全问题的现状出发,探讨科技手段在其中的应用与探索,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粮安全问题科技手段应用与探索

1储粮安全问题的现状

首先,粮食的储存需要控制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会导致粮食中的酶活性增强,加速粮食的呼吸作用,从而使粮食失去水分和营养价值。相反,温度过低则可能使粮食进入休眠状态,影响其萌发和生长。因此,合理控制储存温度是确保粮食质量稳定的关键。

其次,湿度也是影响粮食储存的重要因素。过高的湿度会导致粮食吸湿膨胀,增加霉变的风险;而过低的湿度则可能使粮食失水干燥,影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湿度管理,保持粮食储存环境的湿度在适宜范围内。

此外,氧气含量也是影响粮食储存的关键因素。粮食在储存过程中需要适当的氧气来维持生命活动,但过多的氧气会加速粮食的氧化反应,导致粮食变质。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控制储存环境的氧气含量,来延长粮食的保质期。

除了环境因素外,粮食的储存还面临着害虫、霉菌等生物因素的威胁。这些生物因素会在粮食中滋生繁殖,破坏粮食的结构和品质,严重影响粮食的储存效果和利用价值。为了应对这些生物因素的威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如使用防虫剂、杀菌剂等,确保粮食储存环境的安全卫生。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加强对粮食储存环境的监测和调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粮食储存安全的各种因素。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粮食储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推广先进的储粮技术和方法,提高粮食储存的效果和效益。

2科技手段在储粮安全中的应用与探索

2.1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智能化监控系统在储粮安全领域的应用逐渐崭露头角,其独特的优势为粮食储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安全保障。这一系统的广泛应用,不仅体现了科技对农业领域的深刻影响,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对粮食储存安全的高度重视。

智能化监控系统的核心在于其集成了多种传感器设备,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粮食储存环境的各项关键参数,如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为粮食储存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通过实时采集和分析这些数据,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影响粮食储存安全的各种因素,如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氧气含量不足等。这种预警机制使粮食经营者能够在问题出现之初就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有效避免粮食变质、霉变等问题的发生。

除了实时监测和预警功能外,智能化监控系统还具备远程监控和管理的特点。通过手机APP或网页端,粮食经营者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粮食储存环境的实时数据,了解粮食储存状态,并进行远程操控。这种远程监控和管理的模式不仅提高了粮食储存的效率和便捷性,也使得粮食经营者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智能化监控系统的应用还带来了储粮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传统的粮食储存方式往往依赖于人工监测和管理,但由于人力有限,难以做到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而智能化监控系统则能够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测,确保粮食储存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同时,系统还能自动记录和分析数据,为粮食经营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进一步提高了储粮安全的管理水平。

2.2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

生物防治技术在储粮害虫和霉菌控制中的应用:①天敌昆虫的应用。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在储粮环境中引入害虫的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例如,利用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天敌昆虫来捕食害虫,不仅可以减少害虫的数量,还可以避免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②微生物农药的应用。微生物农药是另一种重要的生物防治手段。它通过利用特定的微生物来抑制霉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控制霉菌污染的目的。例如,一些微生物农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破坏霉菌的细胞壁或抑制其代谢过程,从而达到杀菌效果。

生物防治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环保安全性。与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相比,生物防治技术不需要使用化学农药,从而避免了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同时,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手段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环境的破坏较小。

生物防治技术还可以提高粮食的质量和安全性。由于不使用化学农药,储粮中的有害物质残留量会大大减少,从而提高了粮食的品质。此外,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和霉菌的滋生和繁殖,降低了粮食受到污染的风险。

2.3新型储粮容器的研发

自古以来,粮食的储存一直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传统的储粮容器,如木制或水泥制容器,虽然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的缺点也日益凸显。木制容器易受潮、易破损,而水泥容器则重量大、不易移动,且易滋生害虫。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储粮容器的研发成为了粮食储存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塑料工业的进步,新型塑料储粮容器逐渐崭露头角。这些容器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防潮、防虫、防腐等性能。与传统容器相比,塑料储粮容器更加轻便耐用,易于清洗和维护。此外,塑料储粮容器还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能够有效防止粮食受潮、霉变和虫害,从而延长粮食的储存时间。除了塑料储粮容器外,还有一些研究正在探索使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来研发储粮容器。其中,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纳米技术能够通过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提高储粮容器的性能。例如,纳米涂层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储粮容器的防潮、防虫和防腐性能,同时还能够增强容器的机械强度。而生物技术则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培育出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用于粮食的储存和保护。

2.4粮食储存环境的智能调控

粮食储存环境的智能调控是储粮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对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关键参数进行智能调控,可以确保粮食在最佳条件下储存,从而延长其保质期和减少损失。这种智能调控技术结合了传感器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对粮食储存环境的精确控制。

智能调控系统的核心在于其能够实时采集和分析粮食储存环境的数据。通过布置在储存设施内的传感器,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央处理单元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系统可以自动调整储存设施内的环境条件,如调节温度、湿度和通风量等,以保持最适宜的储存环境。

智能调控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粮食的储存效果,还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人工干预的需求。传统的粮食储存方式往往需要人工定期检查和调整环境条件,而智能调控系统则能够自主完成这些任务,提高了储存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此外,通过精确控制环境条件,智能调控系统还可以降低粮食受到害虫和霉菌的侵害风险,进一步提高储粮安全性。

结语:

储粮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问题。科技手段的应用与探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我们可以不断提高粮食储存的效果和效益,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储粮安全科技研究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储粮安全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沈兵.基于BP神经网络的储粮安全预测模型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3(6).

[2]宋锋,王萍芳,陶春霞,等.粮油仓储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实践[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3,(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