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高校预算管理一体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
/ 2

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高校预算管理一体化研究

朱丽

西安培华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新时代发展中,我国开始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整合。对于高校来说,也要积极顺应这些政策,加快预算管理体系变革,搭建高质量预算管理一体化体系。文章结合高校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的实际现状,探索了现阶段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接着引入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从多个层面探究了高校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有效策略,以期给高校实现高质量预算管理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预算管理;一体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变革发展,高校面临的竞争挑战也越来越显著。面对复杂的行业环境,高校必须要建立高质量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财务资金使用效率,才能够逐步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目前不少高校都已经开始关注预算管理工作,并搭建了预算管理一体化体系,但最终取得的效果相对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全面引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就可以立足于不同项目开展专项的预算管理工作,使得预算管理一体化体系可以落到实处,帮助高校实现预算管理的转型升级。

一、高校预算管理一体化的不足之处

结合高校的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现状来看,目前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一方面,高校预算管理存在显著的粗放化态势,预算目标比较模糊,很容易出现预算超标等问题。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很多预算费用审批不规范,支出管理松懈,造成了财务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不少高校目前都没有搭建预算管理的智慧系统,并且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处于割裂状态。这也导致高校很难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开展与之相适应的预算管理工作,严重阻碍了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整体进程,很难保证预算管理的预期效果。基于这些情况,后续各高校可以考虑引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积极更新预算管理理念与方法,形成多主体协同联动管理的新格局,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创新转变。

二、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高校预算管理一体化策略

(一)积极更新预算管理理念

高校在预算管理一体化过程中,应该积极更新管理理念,提高预算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第一,结合当前财会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后续也可以考虑将其引入到高校环境中。对于各个高校来说,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战略价值,明确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开展细节内容,基于此搭建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整体理论框架与流程环节,使得预算管理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二,高校可以引入多元主体联动开展预算管理的理念,促进内部各职能部门和不同专业院系的协同配合,充分明确自身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与职责内容,使得预算管理可以贯穿到各个环节中,形成管理合力。第三,高校紧扣项目全过程周期管理内涵,关注高校预算管理各环节的开展情况,动态分析预算管理的效果,并进行专项的调整与改建,保证预算管理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搭建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高校可以搭建完整全面的预算管理一体化模块。第一,组织机构。高校成立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预算管理的顶层设计。领导小组主要由高层领导、部门领导、财务人员、审计人员等多种主体组成,并保证每一个成员的独立性。第二,预算编制。高校立足于全面预算管理理论以及未来发展规划,设计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目标,并完成预算目标的分解,将其落实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便于后续进行精细化预算管理与控制。在预算编制的时候,需要细化支出计划、采购预算、新增资产预算、年度绩效目标等多项指标。在测定指标内容的时候,需要使用标准化体系模块,提取高校产生的各类财务信息进行自动测算,保证测算结果的准确性。在预算方案编制完成以后,还要结合高校内外部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保证预算方案能够取得预期效果。第三,预算执行。高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该做好动态监控工作。这里学校可以关注各项预算指标的实时变化,在发现预算指标存在异常的时候及时介入其中分析其原因,做到及时纠偏。在此基础上,高校也要关注阶段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如果出现预算超标等问题,需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调整下一阶段的预算方案内容,保证最终预算目标可以顺利实现。第四,预算反思。在预算方案全面落实以后,高校需要总结本次预算管理的效果,以及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PDCA工具进行预算反思,实现预算管理体系的不断进步。

(三)做好高校项目库建设工作

对于高校来说,应该秉承“先有项目再安排预算”的整体原则,做好项目库建设,在这之中,高校需要使用项目模式整合预算支出信息,全面引入项目管理模块。在具体操作中,高校可以设置常态化更新的滚动式项目储备机制,统计记录项目基本信息、绩效目标、年度支出计划等关键信息,同时将项目审批、可行性分析、事前评估等内容加入到项目入库流程中。每一个项目想要入库,都需要通过归口管理部门、主管部门、评审部门、财务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审核,通过以后才能够入库。每一个审核主体都要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完成审批。在项目库日常运作过程中,高校也要做好项目滚动管理工作,全面贯彻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建立科学完备的项目实施监督与管控体系。除此之外,高校也要对项目进行定期评价,综合展现项目的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给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四)做好项目预算结果的综合考评

高校预算管理过程中,也要建立基于项目的预算结果综合考评体系。即每一个项目执行完毕以后,都要结合预算方案进行结果评估,明确项目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之间的偏差。如果发现两者偏差过大,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追究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审核人员要保证审核信息的全过程公开透明,并通报处理结果,保证预算考评与处理的公平公正性。除此之外,高校还要建立项目预算考评与业绩激励的紧密关联。当项目没有超预算的时候,对相关人员进行激励。如果项目出现了预算偏差,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五)加快智慧财务信息布局

在高校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中,也要加快智慧财务信息布局,改变预算管理的整体格局。目前高校已经开始着手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后续应该继续整合信息化资源,引入大数据、云财务、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保证预算管理的智慧化水平。基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高校也要积极引入ERP业务系统,实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在实践操作中,推动财务信息系统与ERP业务系统的深度关联与数据互通,立足于业财融合层面开展预算管理工作。通过这个模式,可以结合实际项目开展专项的预算管理工作,并通过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互通体系,实现预算内容的快速共享与实时更新,使得预算管理体系更容易取得预期效果。在进行智慧财务信息布局的时候,高校还要做好财务信息安全管控工作。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利用区块链技术搭建财务安全防护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可以考虑全面推广。

结束语

预算管理一体化是一种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加快高校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对于高校来说,应该充分认识预算管理一体化体系的战略价值,积极引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搭建预算管理的完善框架体系和精细化管理流程,实现预算管理的高效运作。高校财务部门需要结合学校的内外部情况和项目运作现状,积极投身到预算管理一体化变革发展中,搭建多主体协同管理模式,完善项目库管理制度与动态协作模块,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推动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珺. 基于预算绩效内控一体化的高校项目库管理研究[J]. 财政监督, 2023, (22): 56-61.

[2]刘子稀, 孙瑜, 李映青. 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变革探讨[J]. 审计与理财, 2023, (11): 43-45.

[3]呼瑞雪. 预算管理一体化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转型[J]. 财会学习, 2023, (33):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