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5
/ 2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改革研究

侯蕾1  李云勇2

(1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宁海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  玉溪   652600)  (2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  玉溪   653103)

摘要:基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建设滞后、执行不到位,以及领导干部三资管理意识、重视程度、积极主动性不够等问题,积极推进三资管理制度改革,弥补三资管理制度漏洞,解决三资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充分发挥出三资管理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用,净化农村社会治理环境,提高农村自治水平,最终实现农村的经济振兴、治理振兴。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三资管理监督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与资源管理具有保护三资安全、避免三资流失、预防腐败等效用,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然而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落实过程中,呈现出了多种问题,限制了三资管理作用的发挥,影响到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因此,需通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改革的推进,进一步的完善三资管理制度,打造村民自治组织,健全三资管理组织体系,扎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组织、制度、人员基础,全面提高三资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水平。

1.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

1.1三资管理体系建设滞后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参与的主体有农业、水利、林业、财政等部门,其中农业部门为主管部门,其他部门为辅助部门,各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职开展三资管理各项工作。原有的三资管理体系建设时间较长,根据当时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需求,进行管理体系建设。村集体组织委托乡镇(街道)农经部门代理会计业务,负责村集体组织“三资”的财务和监管工作,使得农经部门在三资管理中承担了极大部分的业务,同时发挥着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职能,三资管理的业务量大,就带来农经部门自身业务量就比较大,使其他部门参与的机会变少。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集体资产逐渐增多,农村治理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新一代农民受教育水平提高,思想更加的先进,眼界更加的开阔,对于自身的权利、义务、责任有着清晰的认知,对于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原有的管理体系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农村社会形势。

1.2村民缺少参与的监督机制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需要全体村民的积极参与,监督三资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村干部三资管理操作行为,推动村集体党风廉政建设等,以此形成对村干部的监督、约束与规范作用,保证三资管理在农村集体经济活动中的顺利落地、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但村民受到传统观念、三资管理认识、法律知识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缺少参与村集体事务的意识,未能充分的行使自身的监督权力。虽然组建了由普通村民构成的农民组织或民主理财小组,负责监督三资管理,但由于村民意识、知识水平、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民组织未能发挥出应有的监督作用,三资管理中仍然存在多种问题。此外,农民资金、资源、资产管理相关知识储备不足,管理能力有限,难以发现三资管理中深层次的问题,也是导致其监督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1.3三资管理认识不深刻

农村基层的领导干部未能深刻的认识到三资管理的重要作用,将三资管理片面的认定为财务管理范畴,进而对三资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三资管理的形式化、片面化与边缘化。具体的表现如下,一是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工作的重心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对三资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三资管理制度建设滞后,与当下农村社会与集体经济现状不符;二是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乡村,每年的集体经济收入偏低,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发生不廉洁的风险低,再加上村干部五年一换届,致使部分村干部责任意识不强,缺少推进三资管理的积极主动性;三是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导致三资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诱发了不合理、不合规的三资管理行为,如村级报账不及时,财务公开制度落实不严,干部缺少执行财务制度的自觉性。

2.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改革的对策

2.1以党风廉政建设为引领,完善三资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三资管理体制建设需以党风廉政建设为引领,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利用基层党总支的力量,去组织协调各个部门,统一各部门、领导干部的三资管理目标,明确管理责任,达成管理共识,为三资管理制度落实及改革措施的推行,夯实组织基础保障;二是深入的调研与排查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抓手,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主线,统筹规划设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确立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与方向,最终带动三资管理制度改革;三是三资管理体制建设与制度改革涉及到多个部门,需以农业部门为主导,党委部门为纽带,将纪委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财政部门及民政部门等纳入至三资管理体系中,使各部门发挥出监督、审计、指导、技术支持等作用,打造出组织结构完善的三资管理组织体系。

2.2培育农村自治组织,贯彻落实民主监督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治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民主选举、决策、管理与监督等,赋予村民民主权利,提升农村社会自治能力。为了形成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有效监督效用,需积极培育农村自治组织与力量,填补三资管理监督空白,规范化三资管理行为,保障三资管理制度的落地见效。首先是强化村监会职责,清晰界定其监督范围,明确其在三资管理中的职能权限,参与三资管理重大事项的事前决策,事中行使监督权,事后总结分析,查找三资管理实施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建议,形成对三资管理全过程的监管;其次构建专业化的村民监督队伍,从群众中选择素质能力优秀、思想先进、受教育水平高的人员,作为兼职监督人员,负责具体落实监督工作,履行村监会的职责。同时做好监督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其监督能力,打好村民自治的基础;最后村两委班子也要参与监督,选派村级干部为村监会的专职监督人员,负责村监会日常管理事务,持续推进村民自治各项工作,建立更加完善的村民自治组织。

2.3积极推进管理制度改革,提升管理制度化水平

三资管理制度改革应采取制度建设手段,具体化与明确化三资管理规范、标准、要求及责任等,制度化推进三资管理,弥补制度与管理漏洞,切实的解决三资管理中的关键核心问题。一是完善三资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了村级财务逐笔公开制度、银行账户管理制度、银行帐户变动短信实时提醒制度、资产资源交易合同制度等,定期公布村级财务状况、每笔收入与支出资金,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以及在资金管理中,解决多头开户问题,村级集体组织资金只能由乡镇(街道)农经部门代管,乡镇(街道)农经部门统一在银行开设存款账户。在银行账户资金发生变动后,银行以短信的形式将资金变动信息发送至相关负责人的手机中;二是建立并实行考核制度,对村级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将三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情况、党风廉政建设作为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形成对领导干部监督、约束与促进作用,使其提高对三资管理的重视程度,规避三资管理形式化问题;三是建立民主监督制,确定村监会的职能、责任、权限,加强村监会在三资管理中的监督地位,并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与机制,包括工作制度、组织架构、工作流程等。同时做好村监会成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以保障其合理合规行使监督职能,成为推动三资管理制度改革的中坚力量。

结语: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需跟随农村经济、农村社会的发展,进行三资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与调整,维持三资管理的先进性,切实解决三资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核心问题,保障农村集体三资的安全,杜绝不廉洁现象的发生。因此,在三资管理制度改革中,应从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围绕问题探寻制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系、制度、组织与机制等,进而以三资管理制度的改革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本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产经,2023,(20):45-47.

[2]朱光亚.浅谈如何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工作[J].新农业,2023,(11):88-91.

[3]王雪影,李志永.提级监管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J].农村财务会计,2023,(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