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分析及对策

张海艳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妇幼保健院,内蒙古兴安盟 137500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升高的原因,并结合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行剖宫产手术的6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果:2023年剖宫产率在近3年来最高,占比50.33%,与前两年存在明显差异(P<0.05),社会因素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占比35.83%,与其他因素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率呈逐年增长趋势,且社会因素为主要原因,需要加强产前、产中的健康教育,严格掌控剖宫产指征,以降低剖宫产率。

【关键词】剖宫产率;剖宫产原因;护理对策

    剖宫产是针对妊娠28周及以上的产妇进行剖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手术,近年来伴随生活与医疗水平的日益提升,为了减轻分娩的疼痛感,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剖宫产的方法进行生产。剖宫产手术虽然已经处于成熟阶段,但是仍然存在一定风险,例如麻醉问题、术后并发症等,同时剖宫产为难产与高危妊娠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式,能够降低产妇与围产儿的死亡风险。本次研究主要对剖宫产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3年1月行剖宫产手术的600例产妇资料,均为初产妇,年龄21~32岁,平均(26.39±5.13)岁,体重52~72kg,平均(62.56±6.27)kg。

纳入标准:(1)均符合剖宫产指征;(2)无认知、精神障碍;(3)临床资料齐全;(4)所有产妇及家属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妊娠合并症;(2)资料丢失;(3)凝血功能障碍者;(4)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

1.2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按照剖宫产原因进行分类,包括社会因素、产程异常、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等因素,并对不同因素所引起的剖宫产率进行分析。

1.3观察指标

(1)统计3年的剖宫产率。

(2)分析不同原因引起剖宫产的分布占比。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7.0处理,计数资料n(%)实施X2检验,差异显著以P<0.05表示。

2结果

2.1统计3年来剖宫产率

3年来剖宫产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每年剖宫产率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3年来剖宫产率对比[n(%)]

组别

剖宫产例数

剖宫产率

χ2

P值

2021年

95

15.83%

52.072/161.293

<0.001

2022年

203

33.83%

52.072/33.510

<0.001

2023年

302

50.33%

161.293/33.510

<0.001

2.2剖宫产原因分析

社会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3年来剖宫产率对比[n(%)]

组别

剖宫产例数

发生率

χ2

P值

社会因素

215

35.83%

44.596/23.144/98.327/104.814

<0.001

产程异常

112

18.67%

44.596/3.672/12.030/14.640

<0.001

胎儿宫内窘迫

139

23.17%

98.327/3.672*/28.497/32.341

<0.001

胎位异常

69

11.50%

98.327/12.030/28.497/0.134*

<0.001

其他

65

10.83%

104.814/14.640/32.341/0.134*

<0.001

注:产程异常与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与其他因素无差异(χ2=0.055、0.714,P>0.05,)。其他因素包括胎位不正、巨大儿等。

3讨论

   剖宫产在临床应用几率较高,尤其是针对高危妊娠产妇,能够为其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伴随剖宫产手术技术的升级,促使剖宫产安全性不断提升,但是剖宫产仍然存在一定风险因素,对于母婴具有严重的危害性,例如在术中易加重母体损伤,引起宫缩乏力、术后并发症等问题,同时在术后恢复进程中,出血量相对较高,进而阻碍产妇切口愈合,相比自然分娩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在应用剖宫产以后,会对胎儿产生一定挤压,进而易引起新生儿肺炎、窒息等情况。

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主要包括:(1)产前健康宣教不足:由于健康宣教不足,导致产妇未形成对剖宫产的正确认知,进而促使高危妊娠风险由此提升,促使剖宫产率不断升高。(2)社会因素:由于部分产妇与家属缺乏对产前检查的重视度,导致部分产妇未及时接受检查,进而难以发现妊娠合并症的发生、发展。部分产妇及家属对剖宫产认知存在偏差,认为剖宫产可减少分娩痛苦与不适[1]。(3)产妇自身原因:通常在产前产妇极易出现焦虑、紧张与恐惧心理,导致产妇难以忍受漫长的宫缩疼痛,同时担忧在产后对身材恢复产生阻碍。部分产妇与家属未形成正确的保健意识,认为剖宫产在麻醉下手术痛苦较少,对剖宫产的需求较为强烈。(4)医疗风险:近年医疗纠纷不断增加,为了减少医疗纠纷与冲突,促使医疗风险降低,医院对剖宫产指征进行了放宽,因此剖宫产率明显升高。


    剖宫产率升高的对策:(1)孕期健康宣教:在孕期需要鼓励产妇定时参加孕前学校培训,增强对预产期保健、分娩知识、新生儿护理等内容的了解,促使产妇增强对妊娠期身心变化的理解。同时需要结合产妇的身心动态变化为产妇提供积极指导,以确保产妇在孕期保持良好的生活观念,以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为产妇讲解剖宫产的适应症、禁忌症,加深产妇对剖宫产的认识,同时需要对术后并发症防治措施进行详细告知,以促使产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取最理想的分娩方式[2]。(2)产前健康教育:在产妇入院以后需要进行热情地接待,并对病房环境进行调整,询问产妇的需求,控制病房得到温度与湿度处于适宜状态下,定期开窗通风,做好消毒工作,促使空气的全面流通。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对其既往病史、手术史与过敏史进行询问,以了解产妇的实际情况,做好产前评估工作。可以为产妇讲解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之间的差异性,促使产妇增强对剖宫产危害、风险的正确认知。为产妇及家属科普自然分娩的优势,按照产妇的认知能力开展适当的健康教育,并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产妇讲解相关问题,耐心回应产妇的治疗疑惑。(3)心理指导:在临产前多数产妇会出现紧张与恐惧心理,促使其心理顾虑逐渐显现,进而影响自然分娩几率。医护人员需要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掌握产妇对两种分娩方法的看法,并实施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帮助产妇解除心理顾虑,同时确保其保持放松的身心状态。带领产妇对生产环境进行熟悉,为产妇介绍当前的医疗技术,对自然分娩的优势进行强调,并结合临床案例讲述自然分娩对新生儿智力与成长发育的好处,促使产妇能够增强自然分娩信心,进而降低剖宫产率。(4)饮食指导:在妊娠期间,需要叮嘱产妇多摄入水分,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鼓励产妇多摄入维生素,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告知产妇远离咖啡与烟酒,注意保持妊娠晚期饮食的清淡,注重饮食的多元化,并增加营养摄入,对盐糖物质进行控制,以减少妊娠合并症,为自然分娩奠定基础。(5)加强产科医护人员培训:产科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参加培训,以增强对剖宫产指征的掌握,同时形成对剖宫产的正确认识,对妊娠并发症与剖宫产率进行严格控制,不断增强自身对产程的观察,在应对产程变化时需及时进行处理,针对产程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等问题需要进行明确诊断,减少对产妇的损伤。并加强胎心监护,以及时发现胎儿异常问题。此外还需增强助产技术,针对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所引起的产程异常需要及时进行手法干预,以确保矢状缝与骨盆出口前后径保持一致,促使自然分娩率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社会因素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需要通过医护人员与产妇的共同努力,以促使剖宫产率不断降低。

参考文献

[1]尚翠玲,赵敏,段予新,等.初产妇剖宫产率升高的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3):4256-4259.

[2]方慧,刘婉虹,郭柳容.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处方药,2016,14(06):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