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技术分析

张宝存

天津市滨海新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天津市滨海新区300480

摘要:目前已广泛开发和应用了鱼类混合技术。水产养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引进鱼虾混养技术,深入分析研究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完善处理和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重要注意事项的战略,以促进水产养殖生产效率的提高,为农民创造明显的养殖效果,鱼虾混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改善社会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综合收益效率,满足人们的需求。本文主要分析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技术

前言:鱼虾混养技术就是现代化背景下的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不但从根本上提升了水产品的产量,而且还减少了药物使用,增强了食品安全,还不会为水体造成污染。鱼虾混养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池塘之中实现鱼和虾的混合养殖,如果虾生病出现了死亡,鱼就会把死掉的虾吃掉,避免大范围传播,有效增强鱼虾产量,提高水环境安全,从根本上改善了鱼虾质量,并让养殖户实现最大化经济效益。

1鱼虾生态混养

目前,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时,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绿色、环保、健康食品成为人们的当务之急。因此,作为育种领域的技术人员,首先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然后在性价比方面取得满意的效果。鱼虾生态混养技术可以在混养池塘中混养鱼虾,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选择合适的鱼种进行合理饲养,形成有利于鱼虾生长的生态友好型水环境,降低投入成本,创造高经济收入,满足鱼虾食品安全的标准要求,改善生态环境,为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鱼虾混养的优势

鱼虾混养技术对比传统鱼虾单独养殖模式,其优势众多,通常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一,增加鱼虾产量,以往对于鱼虾养殖所用的都是土池,鱼虾基本都是单一的养殖方式,长期的养殖会让养殖池中的微生物不断集聚,导致病害率提高,导致鱼虾无法有效抵御疾病的发生,如果病害严重,就要采取排糖处理,但鱼虾养殖的成活率始终无法达到预期。鱼虾混养技术的应用则从根本上解决了这种问题,不但大幅度提升了鱼虾成活率,而且还提高了鱼虾产量。其二,食品安全性更高,鱼虾混养技术的运用从根本上改善了传统鱼虾养殖过程中应用的化学药品问题,鱼虾混养让养殖池中实现物种多样性,不但改善了水环境条件,而且降低了鱼虾的发病率。其中的鱼可以吃掉病死的虾,实现病害源头的控制,节省了药物的使用及避免了药物危害。其三,增强市场竞争力。鱼虾混养技术从源头改善了传统养殖鱼虾中产生的药物残留问题,使水产品更加健康,不但从根本上保障了食品的安全,还提升了出口检测的合格率,对于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3鱼虾混养生态养殖技术

3.1养殖密度

采用鱼虾混养模式,鱼虾种苗的投放密度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密度过大,生长环境受到限制,并且生长不好,容易生病,放置密度过小,产量跟不上,产值低,经济效益差,适当密度才能创造最高经济价值。总无机氮及其组分的绝对含量随鱼虾放养密度上升而急剧升高,如何确定两类养殖品种的放养密度,维持总无机氮及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在合理范围内,还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来论证。以“对虾与鲤鱼、鲫鱼、花白鲢”的混养为例,肥水后一般4月中下旬就可陆续放鱼苗,放鱼密度为鲤鱼100g/尾,300尾/667m2;50g/尾,200尾/667m2;花白鲢200g/尾,50尾/667m2。5月中下旬即可放1cm左右虾苗,2万尾/667m2左右。放虾苗时,应选在天气好、水肥、水温15℃以上时,虾苗运到池边,要将整袋虾苗放入池中,待水温基本一致后再打开塑料袋,把袋中虾苗倒进大盆,然后把盆中虾苗慢慢放入池中。

3.2品种搭配

采用混养模式,并不是哪种鱼都可与虾一起混养。如塘角、鲟鱼、鲶鱼等一些攻击性强的中下层鱼类,往往会对虾类造成大的伤害,在混养中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此外,鲤鱼由于其摄食量大,饲料系数高,单价低,经济效益差,且在养殖中喜欢搅动塘底,引起水体浑浊,不利藻类生长,且其在池塘中能够自繁,一般也不搭配投放。

在连云港市已获得养殖成功的鱼虾混养主要模式有:①南美白对虾与淡水白鲳混养。一般每667m2投放南美白对虾苗4万~6万尾,投放淡水白鲳鱼种150尾~200尾,投放白鲢鱼种100尾。②南美白对虾与漠斑牙鲆混养。一般每667m2投放南美白对虾苗4万~6万尾,投放漠斑牙鲆鱼种100尾~150尾,投放白鲢鱼种100尾。③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④南美白对虾与草鱼混养。

表1品种搭配

鱼种

链墉鱼

草鱼

青鱼

条件

规格:250-500朝/条

密度:5-10

盐度<3格

规格:半斤以上

密度:10-20尾

盐度<3格

规格:4-5寸鱼苗

密度:5-10尾

盐度<3格

注意事项

鱿蝙鱼属于中上层滤食性鱼类,不与虾争抢空间,另外可以滤食大型藻类,如蓝藻以及浮游动物促进水体藻类小型化,减少蓝藻爆发风险。

高盐度下草鱼不长或死亡,草鱼会摄食水面离群病虾,所以不能放太多。

可以适量放养青鱼可有效摄食螺类,降低水体耗氧,减少饲料损耗。

3.3饵料投喂

鱼虾混养池塘饵料投放需要按照鱼虾所需营养量,严格控制投放量,对鱼虾的饵料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如果有严重的争食现象,可提前一个小时左右,根据鱼类体重的4%投放饵料,虾苗放养一周开始投放基础饵料,选择质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饵料,按照虾苗的生长状况,采用不同类型的饵料配方,例如:南美白对虾肠道具有直短的特点,摄食量很小,食物消化速度快,饱食后五个小时左右肠胃排空,因此,在虾类饵料投放方面,应按照虾苗品种的摄食习惯和生长特点、气候温度等严格控制饵料投放的时间和数量,避免因为饵料投放不合理而出现问题。另外需要注意,在鱼虾饵料投放方面,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和日少夜多的原则,均匀进行饵料的投放,提升饵料的利用率,降低水质污染问题的发生率,改善鱼虾成活率。

3.4提高池塘管理的力度

鱼虾混养的健康高效养殖技术,应重点强化池塘管理的力度。第一,为全面动态分析鱼虾的生长情况,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都要进行池塘的巡查,避免鱼虾敌害生物进入。第二,对池塘水的颜色变化情况进行观察,适当追加肥料,有规律向池塘中换水和注水,提升水溶氧量,避免虾类缺氧死亡。第,鱼虾混养,虾类养殖120d左右,每斤30~50尾的情况下,应捕捉大虾留下小虾,分批次捕获。前期阶段采用地笼诱捕,按照市场需求和价格等随时捕捉虾类,池塘水温降低到 12℃以前,虾类全部捕获。而对于鱼类产品,则是在出虾后一次性捕捞,注意维护鱼类的质量,池塘水温不同,采用不同的捕捞方式,以免鱼虾受到刺激,出现应激反应。

结束语:

概而言之,鱼虾混养技术的出现及广泛运用对于增加产量、提高安全性等优势巨大,并且能够从根本上保障鱼虾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可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势必要结合具体情况让鱼虾混养技术优势得以全面发挥,不但要提高鱼虾的成活率和质量,而且要保障养殖户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吴雅雅.虾塘混养鲻鱼对养殖水环境和养殖效益的影响研究[J].中国水产,2023,(05):86-89.

[2]冯伟业,赵一杰,王紫阳,姚静,赵悦.盐碱水池塘鱼虾混养模式构建与养殖效益分析[J].中国水产,2023,(01):98-100.

[3]杨帆.广西养虾成功率不足10%,他用鱼虾混养模式,第一造净赚80万元[J].当代水产,2022,47(09):48+51.

[4]王海凤,刘真.鱼虾混养技术在水产无公害养殖方面的应用[J].河北农业,2022,(06):86-87.

[5]周成夷.鱼虾混养池塘氯化物型盐碱水高pH调控技术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22.

[6]朱宏元.鱼虾蟹混养增效模式[J].渔业致富指南,2021,(21):26-29.

[7]王彦怀.南美白对虾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天津市,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0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