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导管扩张(PTA)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球囊导管扩张(PTA)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效果

张灵琳

宜城市人民医院  湖北宜城  441400

【摘要】目的 探讨球囊导管扩张(PTA)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血透前臂AVF者68例纳入研究,随机分组各34例,对照组内瘘重建术,观察组PTA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峰值流速、狭窄处内径、肱动脉血流量干预后,高于对照组(P<0.05);内瘘血管狭窄改善个数比对照组多,而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维持性血透AVF时,PTA治疗,能调整血流参数,改善狭窄,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血液透析;前臂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导管扩张

在血液透析替代肾脏功能时,血管通路被视为生命线,良好地维持其功能,对缓解终末期肾脏疾病,减少并发症均有重要作用[1]。当前,AVF是血透患者比较理想的血管通道,但在临床应用当中,一些因素,如动脉硬化、AVF反复穿刺、内膜增生等,导致狭窄、闭塞问题较为高发。一旦出现AVF狭窄,会严重影响内瘘的寿命,造成血透治疗受阻。临床常用PTA、内瘘重建术等进行治疗,但不同方式,有助于不一的效果和安全性。本次研究对血透中前臂AVF狭窄者,重点分析了PTA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本院2022年8月~2023年9月接收的68例前臂AVF行血透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43~78(53.65±4.87)岁;瘘管用时4~35(18.09±4.89)个月;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5~79(53.72±4.96)岁;瘘管用时3~36(18.17±4.92)个月。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经检查得到确诊;(2)知情研究内容,自愿入组。排除标准:(1)精神严重病症者;(2)肝功能、凝血功能不全者;(3)伴严重感染疾病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内瘘重建术。经臂丛麻醉后,作2cm长的一个纵切口,选择吻合口近端,在浅筋膜交界脂肪组织处,向吻合口方向游离异常的内瘘静脉端,细致查看静脉增生狭窄问题,随后将深筋膜剪开,游离桡动脉,结扎狭窄处,扩张近端,对过于增大的压力,在近心端血管,借助探子柔和扩张,夹闭桡动脉,有效止血。作长7cm切口,方向为纵行,适当进行修整,连续进行缝合,在这一过程中,尽可能规避对血管内膜的损伤,若无出血,缝合切口。

1.2.2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PTA术。超声下,查看浅表血管病变,对AVF狭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掌握位置、程度等。选择桡动脉远端进行穿刺,随后将血管鞘植入,超声引导下,将球囊导管置入。对于可能中心静脉病变者,实施血管造影,对头静脉,借助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先植入血管鞘,再置入造影导管,注射碘海醇,剂量50mL,行血管造影,观察狭窄状况,球囊导管置入,对狭窄段进行扩张,直至没有球囊压迹。对多发性狭窄情况,需逐段扩张近心端至吻合口处;术中使用0.5 mg/kg肝素,术后服用阿司匹林。

1.3 指标观察

(1)观察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如内瘘狭窄处内径、肱动脉血流量等。(2)统计AVF改善情况。(3)在治疗期间,记录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2.0处理数据,(IMG_256±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值与x2 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干预后以下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比较手术相关指标(IMG_257±s)

组别

狭窄处内径(mm)

峰值流速(cm/s)

肱动脉血流量(mL/min)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1.49±0.22

2.92±0.53

540.17±53.68

355.28±30.16

182.49±38.53

482.13±78.49

观察组

1.51±0.25

3.71±0.46

541.22±54.19

265.16±29.65

183.31±39.17

558.11±87.52

t

0.350

6.564

0.080

12.425

0.087

3.769

P

0.727

0.000

0.936

0.000

0.931

0.000

2.2对比两组改善AVF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改善个数更多,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P<0.05),见表2:

表 2 比较AVF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率[n(%),IMG_257±s]

组别

例数

内瘘血管狭窄改善个数(个)

血栓

局部肿胀

切口渗血

血管破裂

发生率

对照组

34

1.87±0.25

1

3

1

1

6(17.65)

观察组

34

2.69±0.43

0

1

0

0

1(2.94)

T/x2

9.613

3.981

P

0.000

0.046

3 讨论

在终末期肾病血透中,良好的血管通路非常重要,自体动静脉内瘘较为通畅、并发症少,其高质量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2]。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会引起AVF狭窄,这样会减少血流量在内瘘的有效循环,降低血透效果。对此,需要及早治疗AVF狭窄情况。

临床以往选择置管溶栓,对AVF狭窄进行治疗,尽管有着一定的效果,但尿激酶容易引起出血,并且对狭窄处病变难以进行彻底的消除,整体疗效不理想。内瘘重建手术在临床应用中,有着较好的术后效果,操作比较简单方便,并且不用借助造影剂,就能够恢复内瘘的通畅,但也有不足之处,如感染情况多,消耗血管资源等,且存在过度中心静脉置管,增大了新狭窄的风险[3]。PTA在超声下进行穿刺,精准的操作,可减少损伤血管内膜,且能够对血管内外结构、周围组织进行清晰的查看,从而确定治疗的位置,提高扩张狭窄内瘘的效果。PTA术式还能够对血管资源进行保护,降低损伤,可改善血流量[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AVF狭窄改善个数、狭窄处内径、肱动脉血流量,干预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比对照明显低(P<0.05)。提示,PTA治疗内瘘改善效果更优,且能降低并发症风险。分析可能是PTA操作精准,损伤小,较为安全,可多点扩张狭窄处,降低了血管资源的耗费。并且这一方式能有效保留远端血管,有助于更快恢复,保障血透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在血液透析AVF狭窄治疗中,PTA术能够有效改善狭窄问题,提高治疗的安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兰薇,刘建芳,郭静仪,徐春艳.血液透析患者的前臂动静脉内瘘不同流量负荷对心室功能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16):2752-2754.

[2]刘少朋,王洪生,朱红玉,刘福增.高压球囊扩张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2,31(1):35-39.

[3]黄凤仙.零压力改良穿刺法对前臂新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2022,52(1):19-21.

[4]张佳佑,刘大鹏,梁越.老年肾衰患者建立前臂近端自体动静脉内瘘临床效果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1,20(12):93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