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背景下错失焦虑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8
/ 2

社交媒体背景下错失焦虑的影响研究

朱心怡

广东工业大学

摘要:社交媒体已逐渐成为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如果没有合理使用社交媒体,就很容易产生错失焦虑。错失焦虑指的是因担心错过别人经历过的事情而产生的一种焦虑,而这种焦虑会导致用户更频繁地使用社交媒体,而对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又很可能引发问题性社交,所以很有必要对错失焦虑进行探讨。

关键词:错失焦虑 社交媒体沉迷

1研究背景

现如今,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快,渐渐成为了日常生活中很重要并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在网络上和他人建立联系。据调查显示,中国仅微信朋友圈的使用率就达到了85.1%。社交媒体平台为人们的信息沟通及日常娱乐、工作、学习等等提供了很大的便捷性。全球各种社交媒体的总用户规模越来越大,国外使用比较频繁的的社交媒体平台有Facebook、Twitter等,而国内最常见的社交媒体平台是微信、QQ、抖音等平台。但是,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用户在长时间或者高强度的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问题性使用现象,会影响到了日常的工作和学习。

2错失焦虑的内涵

错失焦虑(Fear of Missing Out,FOMO)又称为错失恐惧,是指个体因为担心遗漏或者错过其他人的新奇经历或正性事件而产生的一种弥散性焦虑[1]。错失焦虑表现为渴望与朋友交流,渴望知晓他人生活中发生的事,不断查看社交软件等[2]。错失焦虑不仅是害怕错过某些事情之前的焦虑不安,也包括错过了某些事情的失落和担心。

错失焦虑进一步可被细分为错失信息焦虑与错失情境焦虑,分别从心理特征和外在表现上来定义。[3]错失信息焦虑主要是强调用户的心理特征,是一种心理状态上的情感。而错失情景恐惧,主要是强调用户的外在表现,主要是被某些特定的情景所引起的一种焦虑,大多是发生在和亲近的人进行互动的过程。

3错失焦虑的现状

社交媒体变成了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人们已经越来越关注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情况。当用户减少对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种与外界脱节的恐惧,害怕自己错过了很多别人知道自己却不知道的事情,也害怕错过很多别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过而自己却没有的经验,于是产生了一种错失焦虑。研究显示,有66%的人都经历过这种焦虑,尤其是在每天较晚和周末的时候最为严重。而用户会因为错失焦虑,可能就会更加频繁地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导致社交媒体沉迷。因此,社交媒体的使用和错失焦虑的内在联系成为了当下众多研究关注的焦点。同时,社交媒体沉迷也会导致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平台的时候出现各种的问题,当用户长时间沉迷于社交媒体,不仅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心理上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长期被动的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可能会导致用户眼睛干涩、视力下降、睡眠质量差、产生拖延症等等不良的情况,

4错失焦虑的消极影响

第一,错失焦虑会对用户的心理行为造成消极影响。错失焦虑容易引发用户高水平的社会比较行为。社交媒体使用中的异常行为(如过度使用、强迫性使用或错误使用等)与社会比较有关,使用社交媒体产生的负面影响可能取决于用户倾向于与感知到的优秀的他人进行比较(即向上的社会比较)。主要是因为社交媒体为用户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信息内容,而大多数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都是更积极的形象,更易引发用户进行更向上的比较。错失焦虑导致个体强迫性使用社交媒体,是引发用户参与社会比较的倾向性因素之一,对用户身心发展存在负面影响。

第二,错失焦虑也会导致社交网络成瘾的问题。相关研究表明,错失恐惧与社交网络成瘾呈正相关。[4]Varchetta等[4]研究显示,错失恐惧是社交媒体成瘾的最佳预测因素。在错失恐惧情境下,用户每天使用微信时间过长、信息获取效率低下及使用态度消极。[5]处于错失恐惧的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往往更加关注他人的态度,渴望更高的社会认可,将促使其频繁查看社交媒体,导致社交媒体成瘾。

第三,错失焦虑会降低对幸福的感知。使用社交媒体和错失焦虑对用户的幸福感有负面影响。研究发现,错失焦虑焦虑会导致用户平均每15分钟查看一次社交媒体账户。这种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增加或过多,导致用户不断监控和收集他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活动信息,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他人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展示的理想自我互动,促使社交比较,并增加了社交比较的风险。社交嫉妒和社交排斥更容易发生,影响用户的幸福感。此外,个人倾向于参与更多负面形式的社会比较,这更有可能导致社交媒体用户的幸福感下降。

5错失恐惧的干预对策

首先,需要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培养用户健康的网络行为。社交媒体使用中的错失焦虑对用户的心理行为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传播正能量,培养用户健康科学的网络行为。引导用户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在促进用户交流、丰富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存在着“饭圈文化”、低俗炒作等不文明现象,这也是导致用户群体持续高强度使用社交媒体并产生错失焦虑的主要诱发因素。因此,引导用户克服失落感,合理、正确地使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其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用户理性平和的心态。积极开展用户网络心理健康、社交媒体使用状况以及错失焦虑状况普查,丰富用户心理健康档案。同时,筛选测量结果的特殊个体。根据测验结果,将网络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社交媒体及网络使用状况失衡以及错失焦虑水平较高的个体筛选出来,采取针对性措施辅导帮助,同时对该类用户进行追踪监测,积极引导用户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最后,采取宣传手段开展网络心理知识科普以及网络负面情绪疏导小妙招等活动。可以通过趣味心理测试、趣味团体辅导、心理讲座以及网络社区心理知识科普等形式定期向用户普及网络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帮助用户认识错失焦虑,关注自身心理状况,培养良好的互联网使用习惯。

参考文献

[1]CASALE S, RUGAI L, FIORAVANTI G J A B. Exploring the role of positive metacognitions in explain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fear of missing out and social media addiction [J]. 2018, 85: 83-7.

[2]PRZYBYLSKI A K, MURAYAMA K, DEHAAN C R, et al. Motivational,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fear of missing out [J]. 2013, 29(4): 1841-8.

[3]李琦, 王佳宁, 赵思琦, et al. 错失焦虑量表测评大学生的效度和信度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J]. 2019, 33(04): 312-7.

[4]BUTT A K, ARSHAD T J P J.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phubbing: Fear of missing out as the mediator [J]. 2021, 10(6): 916-25.

[5]郭甜. 错失焦虑现象下大学生微信信息使用行为研究 [D], 2020.

作者简介:朱心怡(1998.3-),女,广西梧州人,广东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