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检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9
/ 3

水环境检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析

王楚帆

身份证号:440111200403267811

摘要: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持续推进的过程中,环境监测工作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主要有监测机构开展环境质量的监督、测定以及评价等工作。对于水环境检测来讲,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各种检测设备和方法,展开相应的检测工作,保证水源安全,维护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公众生活的有序进行。下文首先概述了环境检测技术并分析了水环境检测的主要质量控制环节,随后提出了现阶段水环境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提高水环境检测质量的相关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环境;检测;解决方法

引言

在时代不断进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升的过程中,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提升,尤其是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使用到大量的水资源,同时也会造成水污染问题,在污水排放的过程中,水体质量严重下降,淡水资源的短缺,威胁了人类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面对此种情况,我国的环境管理部门就需要积极开展水环境检测工作,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做好应对处理,避免污水污染的扩大化,将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

1环境检测技术概述

环境检测工作涉及范围较广,根据检测对象和检测方法的不同,主要包罗了大气环境检测、土壤环境检测、水环境检测、声环境检测等多项技术。

大气环境检测技术,主要是进行大气污染物的检测与分析工作。借助这种技术,能够对空气中的有机物、无机物、气体污染、颗粒物等情况进展开全面管控,预警大气污染问题,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降低大气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壤环境检测技术能够完成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农药、重金属等的检测和分析,并根据土壤的污染情况制定修复策略。应用土壤环境检测技术,在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估的同时,还完成了农产品的安全检测,指导完成土壤修复,实现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的。

水环境检测技术能够进行水中pH值、水温、溶解氧、氨氮、化学需氧量等指标的检测和分析,评估水质情况。在开展水环境检测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水质的真实情况,为水环境的保护和水资源的管理提供指导,保证公众用水安全,维持水生态环境的平衡。

声环境检测技术,能够进行环境噪声的检测和分析,完成噪声污染的检测评估。帮助工作人员准确地评估噪声的污染情况,指导管控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护了人们的听觉健康,降低了噪声污染。

2水环境检测主要质量控制环节

2.1前期控制

在开展水环境检测工作之前,水样的处理环节尤为关键。前端控制工作中,需要过滤水中的固体颗粒,去除悬浮物,进行pH值的调整,避免检测结果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根据检测项目的种类和要求,科学确定样品的处理方法和具体处理步骤,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检测方案。根据实验室的基本要求以及样品的标准,进行设备的科学控制,降低外界因素的影响,确保样品的采集真实、准确,为后续的水样检测提供保证。

2.2过程控制

水环境检测工作相对繁杂,所涉及到的环节众多,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就必须要做好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管控处理。首先,公职微生物对样品的影响,提高采集和保存管理力度,在水样运输到检测机构后,需要进项质量的检测工作,确保满足要求后签字确认。另外,在对自行制备的样品和已知标准浓度样品进行监控和验证的过程中,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和精准度。通过质量控制样品的比对分析,能够及时发现检测过程的偏差和疏漏情况,通过开展相应的优化和对比,水环境检测的数据可靠性显著提升。

2.3结果控制

检测结果是评定水环境检测工作效果的关键所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后续的环保工作开展效果,为此就需要严格进行样品的编号、保存、记录处理,根据检测流程开展具体操作。在水质检测工作结束后,进行数据的计算、统计、分析、解释等一系列的工作。通过数据的科学处理,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水质的情况,了解其中的异常问题,为后续制定相关治理措施提供依据参考。

3水环境检测中存在的不足

3.1水质检测质量低

开展环境质量检测工作,是各级环境检测机构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对环境检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阶段存在部分监测站数据分析和识别技术缺少先进性,人员技能水平有待提升的问题,造成水环境质量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出入。水环境检测是评判水体情况的重要指标,一旦检测源头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到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无法真实地反映水环境质量情况,严重的还会出现决策失误的问题。具体来讲,水质检测质量不达标问题,与过度关注检测而环境数据分析不到位有关。在环境检测体系当中,环境质量的综合分析尤为关键,并且还与监测站自身的技术使用水平息息相关,决定了检测机构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现阶段,在水环境检测工作研究阶段发展,一些环境监测站都存在上述问题,在推进水环境检测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实验室检测工作上,虽然进行了检测数据的提供,但是检测结果的使用不全面。对于实验室所提供的检测结果,工作人员没有展开系统化地分析和总结,无法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进行判定解决。在编制水环境质量分析报告的过程中,过于简单的进行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没有深入判断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不能够全面准确地发现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影响了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效果。

3.2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水环境检测工作需要有高素质的检测人员作为支撑,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具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但是现阶段,部分检测单位的工作人员存在素质不足的问题,数据的解读能力有限,敏锐性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各种干扰因素,检测水平有待提升。

3.3设备管理不到位

水环境检测质量与检测方法和检测设备息息相关。在检测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一旦检测设备和方法选用得不合理,就会影响到检测的准确性。部分检测范围缺少对检测设备的科学管控,设备使用不当、精准性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水环境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4水环境检测管理策略

4.1提升检测质量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充足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在开展水环境检测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多方筹集资金,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划分具体的检测工作职责和任务,根据任务等级配置相应检测分析仪器。先进检测仪器的运用,有效地提升了检测站的水质分析能力,可以准确地完成水质检测工作。根据不同的水质检测工作要求,建立对应级别的检测站,并配备与之相适应的分析仪器,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下,开展水质指标检测工作。目前,根据国家出台的109项水质指标,能够完成水魂经中有机污染物、水生物、底泥等不同对象的检测,通过全面详细的水体信息,进行水质情况的科学评估。

各级监测站是保证水环境检测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环境检测标准规定,制定科学的水质检测质量管控工作办法,不仅能够指导水质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能够为提高水质检测工作质量效果。在检测工作推进的过程中,落实全过程的质量管控,明确具体的前期处理任务,严格水样的采集管理,将数据的审核、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个人。在开展水环境检测过程中,进行各项数据的处理,需要在具体要求的指导下,保证数据科学有效,避免违规问题的出现。现阶段,我国出台的众多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明确要求,各级水环境检测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环境保护和污水治理要求开展日常工作,优化工作方法,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调整质量管控方案,确保能够保证水环境检测数据真实、准确。

在水环境检测网络建设工作日益推进的影响下,检测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保障。相关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的高低和自身的职业素养,都会对检测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于水环境检测站来讲,需要提高人才的准入门槛,进行工作人员的岗前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不得参与水环境的检测工作。根据国家级、省级、市级三个级别的要求,开展检测人员培训共组哦,制定科学的培训制度体系,将培训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逐步推行。对于市级水环境检测站来讲,需要对区域内工作人员的综合情况进行考量,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不仅需要做好理论知识的宣传和讲解,同时还需要组织必要的培训活动。检测工作人员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实践工作的过程中,能够熟练地应用各种检测技术,充分完成检测任务,避免由于个人因素而影响水环境的检测质量。

开展水环境检测工作过程中,环境质量的控制尤为关键,综合分析环境情况,并制定具体的要求规划,分析环境质量控制情况,明确水环境检测过程中的工作要点,开展具体点的把控处理。在对环境质量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具体的方法、原则,理清思路,指导各级水环境检测站日常工作的顺利推进。通过参与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活动,不同的水环境检测站能够获得更多的活动信息,判断自身水环境检测的执行情况,通过进行质量报告的对比分析,可及时发现自身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调整检测方法和检测目标,从多个层面入手,推动水环境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4.2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员

水环境质量检测工作涉及环节众多,工作较为繁琐,对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在落实定期培训的过程中,检测人员能够更好地掌握先进分析技术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通过水样采集、处理、保存等方面的规范化培训,工作人员能够对常见的污染物进行更加准确的检测,提高了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整体效率。另外,检测人员实践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通过专业技能和实践工作的有效结合,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更多的检测技巧。其次,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规定具体的检测流程和标准,确保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要求开展日常的水环境检测工作,检测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另外,通过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的落实,建立内部和外部的质量评估机制,在质量评比互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科学的纠正策略,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4.3完善检测网络

水环境检测工作的开展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足够覆盖区域监测站的建立工作,形成健全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在建设检测网络的过程中,按照国家级、省级、市级要求开展具体水体检测网络的建立工作,具有差异性地开展针对性的检测处理,确保检测技术的应用都能够满足具体的检测要求。落实水质常规检测过程中,明确检测工作重点和流程,实施权力的下放,减轻上一级别检测工作压力。

4.4进行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通过落实各项系统控制措施,工作人员能够对水环境质量检测工作的样品采集、运输、保存、处理、分析等各个环节进行更加全面地管控。比如说,在开展样品采集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采集地点的科学选择和采集点的精准布设,避免受到污染物的影响。另外,针对具体的水环境检测对象,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检测材料和检测设备,提高检测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在进行样品运输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初步的筛选处理,并且严格控制容器、温度以及运输时间等。在进行样品交接

4.5优化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在开展水环境检测工作的过程中,水质监测尤为关键,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决定了水质情况,为此在进行水质监测的过程中,就必须有相关的管理体系作为指导。另外,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通过健全的监督体制,明确具体人员的工作责任,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正确认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严格履行监督工作开展过程的职责,部门和人员之间及时沟通、相互配合,展开通力合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提高人、财力、物力的使用率,避免出现浪费,为后续水环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6科学处理检测数据

水环境检测机构开展试验测定工作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流程繁琐,环节众多,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在开展质量管控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更加全面的解读和处理,为此就要求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具体的数据处理要求,合理应用相应的仪器和设备,提高自身操作的规范化水平,进行综合记录。严格控制离心、提取、滤泡、浓缩等预处理环节以及分离、消解等样品分析环节,确保实现各项数据的全面采集、存储、分析,并生成专业报告,为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数据参考。

4.7加强材料设备管理

加强材料和设备的管理工作,是水环境检测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一般情况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严格试验试剂的管理工作。通过建立规范、科学、严格的管理体系,能够提高试剂使用效果,在试剂购买的过程中,需要对试剂的颜色、外观、有效期等进行查验,一旦出现变质或者过期情况,就需要及时记录并进行停用处理。另外,试剂的科学保管尤为关键,能够降低试剂变质、受潮等情况出现的可能。其次,落实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对于日常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地检修和维护处理,建立维保制度,规范人员的操作流程,通过进行仪器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处理,实现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另外,由专人具体负责仪器设备的维修和校准工作,记录设备的故障情况和维修结果,进行存档处理,为后续进行追溯提供依据。最后,关注所需材料和设备的采购管理工作。与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关注材料供应商的资质、供应能力,采购满足水环境检测要求的各项材料和设备。在入库过程中,进场验收处理,核对材料设备的数量、规格、质量情况,保证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

结束语

总之,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重点关注的话题,通过进行水环境的检测,能够及时发现各类水污染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理,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相关部门就需要正视现阶段水环境检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科学的检测管理办法,规范水环境检测过程,保证检测数据精准可靠,为环保事业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推动。

参考文献

[1]张祥霖,蒯圣龙.环境检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措施微探[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18):185-187.

[2]牟建平.水质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实施策略分析[J].中国标准化,2023(18):150-152.

[3]孙志军,郑丽丽.水环境监测中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J].清洗世界,2023,39(6):43-44+47.

[4]郭亚玲.水环境检测以及治理的办法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10):41-44.

[5]寇艳娜.对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思考[J].清洗世界,2022,38(01):97-99.

[6]马雲娟,杨硕,王钦.环境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清洗世界,2022,38(01):115-116.

[7]孙颖.浅谈原子荧光技术在水环境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09):181-183.

[8]邬志斌,肖琪琳,朱阿湘,等.水中重金属在线监测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39(1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