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怎么固定

/ 2

骨折怎么固定

李勇

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卫生院   622650

1 骨折有哪些类型?

依照骨折位置黏膜和皮肤的完整性,可分成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闭合性骨折指的是骨折位置皮肤和黏膜相对完整,开放性骨折指的是骨折位置皮肤与黏膜破裂,骨折位置和外界相通。依照骨折形态和程度,可分成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其中,青枝骨折和裂缝骨折等均为不完全骨折。完全骨折指的是骨完整性中断,依照骨折线方向和形态,可分成斜形骨折、横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压缩性骨折、嵌插骨折、凹陷性骨折等。

              

2 骨折固定措施

    脊柱位置固定需要用到颈托、脊柱板、头部固定器、躯干夹板、铝芯塑型夹板等。如果手边没有现成的固定用具,可以将衣物、毛巾和报纸等卷起来,以颈后为起始点,在颈部缠绕,粗细应当满足患者下颌活动要求。同时选择表面平坦的木板,加上布带或绷带等配合固定。木板的大小应当能超过患者肩宽和自身身高。

    夹板可以使用锁骨固定带、小夹板、铝芯塑型夹板和充气式夹板等。若需要现场制作,可以选择雨伞、树枝、木板、硬纸板和杂志等为材料。如果患者上臂受伤,可以将患者患肢绑在胸廓上;若患者下肢受伤,可以在健肢上固定患肢。

    固定时应当注意,应相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判断患者脉搏、呼吸和意识等是否有异常表现,观察患者是否有严重出血。采用夹板、三角巾和绷带等对受伤位置进行固定。确定夹板长度时,应保证骨折位置上下关节均能得到良好固定。如果发现患者骨折端有暴露表现,不能拉动骨折端,也不能向患者伤口送入骨折端,避免引起患者剧烈疼痛,引起患者应激反应。此外,应当将患者肢体末端尽量暴露,对其血运情况进行严格观察。固定伤肢之后,如果患者情况允许,应当最大程度抬高患者伤肢。若患者骨折现场相对危险,应当将患者移到安全位置,再对患者骨折位置进行固定。与此同时,需要警惕患者出现休克表现。

    骨折固定时,固定方法不能死板,而是应当依照现场情况,以及患者骨折位置等信息的不同,采取随机应变的做法。固定应尽量牢固,松紧度应灵活调整。也可以将衬垫垫在骨折关节位置,避免患者皮肤严重受压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强化固定效果。患者应当坚持施救的原则,能不搬动,尽量不要搬动患者,避免患者在频发搬动的情况下,承受巨大痛苦。骨折上端的固定要先于下端,绑扎绑带时,应避开骨折位置。如果是前臂和小腿位置的骨折,应当尽量在损伤部位两侧放置夹板,保证良好的固定效果,避免肢体旋转,防止骨折断裂位置互相接触。固定之后,应保证患者下肢呈现伸直位,上肢呈现屈肘位。

3 具体骨折的固定方法

3.1 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一般是患者出现交通事故,或者高空意外坠落导致,可能引起锁骨变形,并在锁骨位置出现血肿表现。患者活动肩部时,自身疼痛感也会进一步加重。固定时应当令患者两个肩部最大程度后张,若有必要,应当保证患者处于坐姿状态,用膝顶方式将患者背部以及肩胛之间牢牢顶住,向后拉动患者肩头,最大程度令患者保持挺胸姿势。挺胸程度不够,很可能降低固定效果。锁骨固定一般以8字形和丁字板固定为主,此外,也可采用三角巾固定、前臂悬吊固定等。三角巾固定时,应当将棉垫垫在患者两侧腋下,用三角巾在肩关节位置紧紧缠绕两周,在背部充分打结。剩余的三角巾应当在背部中间打结,打结应当将两个余角拉紧,后续保证患者肘关节屈曲,使患者腕关节在胸前交叉,用三角巾在患者平肘位置绕过胸部,在胸前打结固定上肢。前臂悬吊固定,如果没有锁骨固定带,也可以不采用8字形固定法,这样可以避免强烈刺激骨折端,也可以防止对锁骨下血管产生损伤,现场只需要三角巾屈肘位置悬吊上肢。若没有三角巾,可以用自身衣襟和围巾反折达到同样效果。

3.2 上肢骨折

    肱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一般是因为患者意外撞伤、摔伤等因素导致,固定时,应保证骨折位置有厚垫保护,避免损伤桡神经。固定时应当先放好衬垫,取木板,将木板放在上臂外侧,从肘部到肩部,将另一块放在上臂内侧,从肘部到腋下,通过三角巾完成上下两端的固定,使患肢呈屈肘姿势,悬吊前臂,将患者指端露出。若没有小夹板,也可以用杂志或纸板代替。若没有利用物品,可以用三角巾在胸廓处固定上臂,使患者保持直角屈肘,在胸前悬吊前臂。

    肱骨髁上骨折:该处骨折位置整体较低,和肘关节距离较近,局部有正中神经和肱动脉,容易受损。骨折之后的患者可能有局部畸形、肿胀等表现,可以用围巾、三角巾等在胸廓位置固定,使前臂呈半屈位悬吊。

    前臂骨折:前臂骨折稳定性较强,基本不会引起血管或神经的损伤。采用夹板固定时,需要加上沉淀,在患者前臂内外两侧分别放置模板,用三角巾或绷带完成捆绑固定。使患者屈肘,在胸前悬臂,将指端露出。

3.3 下肢骨折

    股骨干骨折:股骨干相对粗大,骨折一般是因为骨骼承受巨大外力导致,例如重物砸伤、交通事故和高空坠落等,损伤相对严重,出血量也较大,更容易引发休克。患者患肢可能会有血肿表现,甚至会引起患肢缩短或变形等。木板固定时,应用一块长木板和两块短木板,以伤侧腋窝为起始点,向大腿根内侧延伸,在踝关节和膝关节突出位置放好棉垫,空隙位置用柔软为止填充到位,用宽带固定好。骨折上下两端的固定,应当先于膝关节、踝关节和腰部等,若夹板数量有限,应当先放在伤腿外侧。固定方法为8字形,在足底放置宽带,环绕足背使其两端交叉,后续环绕踝关节位置打结固定,将脚趾露出,便于血液循环的检查。健肢固定时,应当将衬垫在膝关节、踝关节和两腿之间的间隙处,用布带和三角巾等将患者下肢妥善固定,以8字形绷带方法固定,将患者脚趾露出。

    小腿骨折:小腿骨折端更容易将小腿前方的皮肤刺破,导致骨外露现象,因此,应当在骨折位置加好厚垫,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如果患者肿胀相对严重,或者出血量较大,很可能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患者小腿供血不足,甚至引发小腿坏死,因此小腿骨折固定时应避免过紧。用木板固定时,应当将棉垫垫在患者踝关节、膝关节等骨突位置,并用柔软物品填满空隙位置,将木板放在患肢内外两侧,将木板用宽带固定好。先固定骨折上下两端,后固定患者膝关节和踝关节,用8字形绑扎法完成踝关节的固定,将脚趾露出。固定健肢时,采用和大腿同样的方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