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矿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9
/ 2

露天煤矿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燕存林

达拉特旗能源局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4300

摘要:近年来,煤矿开采管理中频频发生一系列安全事故。在各种新闻报道中,煤矿事故总是被展示出来,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它不仅危及煤矿工人自身的安全,而且对企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会产生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人们安全观念的发展,煤矿特别是露天煤矿的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词: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应用研究;

安全管理是露天煤矿管理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煤矿事故时有发生,这成为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为了探求我国露天煤矿安全管理的工作方法,在机制建设、安全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几项安全管理措施。

一、露天煤矿的生产特点

1.随着矿坑不断延深,开采深度和宽度不断增加,地温升高,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变得更加复杂;形成点多、面广、路口多、台阶多、战线长、线路密集、环节性工作多,系统复杂、生产布局难、危险情况复杂多变;且生产作业场所经常移动,经常变化,受作业场所、条件、装备、劳动组织、作业方式、员工素质、技能,以及管理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2.是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较大,主要是是雨季,必须抓好“夏季三防”(防洪、防排水、防雷电)及滑坡、泥石流等工作;其次是冬季,风雪天路面结冰、扬尘大,排土作业场视线不清;施工车辆刹车降温系统(滴水刹车系统)结冰不能使用,施工车辆冬季启功也不正常,经常启动不了或行驶中停车;同时加强“冬季三防”(防冻、防火、防煤气)。

3.是露天煤矿的生产受用户季节性需煤的影响,作为露天煤矿的主要用户火电厂、及少部分外销用煤,雨季需煤量减少、旱季需煤量增加。

4.是员工与设备之间的亲密接触。所以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是一个重大的难题,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危及员工的生命安全、还会对生产经营、煤矿企业的发展和矿区的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二、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监测的主要问题

1.目前露天矿边坡监测主要以边坡表面变形监测 为主,缺乏对边坡岩土体内部变形破裂特征的监测,较难实 现对实际边坡变形破坏规律的掌握。目前,露天矿边坡稳定 性分析主要以边坡表面变形分析为主,对边坡内部岩土体 的变形破裂监测不够重视。这导致常常较难分析边坡渐进 破坏过程及变形破坏机理,容易造成对边坡稳定性分析的 不及时,达不到边坡监测的主要目的。

2.边坡监测参数 主要以变形为主,评价边坡稳定性的指标单一,具有一定的 局限性。露天矿边坡失稳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 要表现为变形、岩土体应力变化和声发射信号异常等现象。 而目前在露天矿边坡监测中,主要使用监测点变形的量级 和速率等指标来分析边坡的变形特征。这种常规单一的参 数指标容易造成边坡稳定性的判断不准确和不及时。

3. 缺乏多种边坡监测技术的数据融合和智能边坡动态稳定性 综合评价体系。虽然可以使用多种监测技术协同监测,在一 定程度上解决了单一监测方法的局限性,但是目前往往是 对多种监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分析,而不是对多源 监测数据的有效融合,并未从根本上分析边坡变形失稳特 征和多种监测数据间的关联,同时监测数据与滑坡力学理 论未建立深入联系,没有形成多参数的智能边坡稳定性综 合评价体系,导致实际的边坡稳定性评价仍然处于单参数 或多个单参数评价分析的状态。

、露天煤矿中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

1.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1)成立煤矿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确定开展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针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为规范岗位行为编制《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全矿施工工序的危险源进行人、机、环、管四方面的辨识,并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2)建立健全煤矿风险预控管理机制。为了切实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际工作中要寻求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新形式、新手段和新途径。在企业内部全面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合理判定影响安全生产的危险源,确定安全生产控制点、责任岗位、责任区领导、防控措施、安全生产事故的后果等,强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重点,将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措施和标准落实下去,全而提升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风险防范意识,切实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3)完善安全生产事故救援机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切实提升企业对安全生产事故的救援能力,全面梳理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和救援力量、环境、可能涉及的单位、危害等,结合露天煤矿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安全生产事故现场处置和应急救援方案,并确定救援方案、物质储备、信息传递、组织机构等。 (4)建立安全管理群防群治机制在充分分析煤矿实际情况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形成企业党委负责安全生产宣教和督查,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各级安监部门和分管领导负责监督检查和业务保安,员工互相监督。

2.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对于员工的安全意识,应该给予较大的提高,对于各种隐患的防范也有较大的加强,通过在现场设置危险源管理标志牌板,给员工发放危险源管理卡等学习资料,使每一位员工对各自岗位、工种的危险源有了更全面、更详细的认知,大大减少了作业中的未遂事故、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频率。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力度。

3.提高现场作业环境的管理。现场的作业环境、各类安全防护达到了安全的标准,露天煤矿在所有电器设备的开关上安设了闭锁装置,完善地面及坑下设备运转部位的防护。将手工工具、移动梯子、起重葫芦等纳入体系进行管理,使现场的作业环境、各类安全防护达到安全的标准,保障作业的安全。同时,还需要通过体系的实施推进完善现场作业流程,强化过程控制,实现安全生产。完善供电走铲和更换电缆的工序,利用机械化作业避免人接触危险物质的机会。平路机、洒水车等道路养护设备,按标准修设矿区道路,使道路宽度、平整度、曲率半径等均符合设汁要求,优化运输线路的设计,形成单向单线的运输道路:有效的保证了运输作业安全。为各设备配装防碰撞系统,在设备接近安全间距时对司机进行提示警告,减少设备机械事故的发生。利用工业监控配合卡车调度系统。对现场作业设备进行监控、调动。有效的保证现场的作业秩序和安全。建设职工强制性休息室。保证职工班前休息到位,确保职工作业安全。开展全方位安全管理体系全面实施,促进安全管理不断深化。管理人员带头执行管理标准和管理流程,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落实相关工作,排查、治理各类隐患,增强落实工作的预见性和超前性。进一步明确安全体系建设的标准和方向,对业务部室及专业人员,在体系运行、达标过程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及时对体系文件进行修订和补充完善。强化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每月组织一次安全知识考试,不断提高员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预控水平.从思想上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转变员工的安全价值观。最后,还需要根据露天煤矿实际情况制定露天矿体系考核标准,认真对照推进执行,对照标准逐项进行检查。规范现场作业流程。强化对现场生产控制,对不符合标准的项目进行积极整改,明确奖罚、责任和权力,以考核促进体系的全面推行实施。

总之,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煤矿自身的特殊性,进行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借鉴以及引入优秀的煤矿安全管理经验和措施,真正保证我国露天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明.露天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人人抓.2020.

[2]张海慧.中国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研究.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