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结合流程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风险管理结合流程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赵丽杨丽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宁夏  石嘴山  753200

摘要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结合流程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以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为研究时段,纳入该阶段我院门诊收治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22年2月为时间节点,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采取流程化管理,为对照组(n=90),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采取风险管理+流程化管理,为观察组(n=90),对比两组护理质量、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护理人员风险应对能力及操作熟练程度评分显著提高,与实施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结合流程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可提高护理质量并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提升。

关键词 风险管理;流程化管理;门诊护理管理;应用

医院门诊相对医院其他科室,工作较为繁杂,且患者数量庞大、病种复杂,患者在就诊过程中还可能突然恶化,导致诊疗风险增加[1]。流程化管理的应用可优化门诊护理流程,提高门诊效率。面临门诊中的复杂风险,保障患者安全,联合风险管理具有必要性。风险管理意在对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管理,从而预防患者在相关因素下受到更为严重的伤害[2]。鉴于此,本研究对风险管理结合流程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为研究时段,纳入该阶段我院门诊收治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22年2月为时间节点,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采取流程化管理,为对照组(n=90),患者年龄20~75岁,平均(46.77±5.02)岁,男性48例、女性42例;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采取风险管理+流程化管理,为观察组(n=90),患者年龄22~76岁,平均(46.82±5.05)岁,男性47例、女性43例。两组均接受同批护士护理,护士共25名,均为女性,年龄介于22~25岁,平均年龄(23.62±1.0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流程化管理。依照医院规定对门诊工作进行流程划分,主要分为就诊、预检分诊及送诊三个流程,并对各流程工作进行细化,制定相关护理标准,患者来院就诊时保持积极热情,预检分诊时采集患者信息并记录,送诊时积极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焦虑,必要情况下开始绿色通道。

观察组:采取风险管理+流程化管理。

(1)风险分析及培训:针对流程化管理总结各环节风险因素,并对风险因素进行分类:护理人员操作风险、患者病情风险、护患沟通不当风险、硬件设施及设备风险等。针对风险分析结果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风险识别及应对能力。

(2)风险管理:首先筛选高危患者,如高龄患者、失血过多患者,通过现场巡视并对候诊区患者进行观察,必要时配合血压、心率测量,如有异常立即告知医生,并评估病情程度优先安排急救。其次定期评估护理人员操作及护患沟通情况,优化操作细节并提升操作专业度,如定期组织实践演习,创建紧急模拟场景帮助护理人员提升操作能力,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预防护士过度劳累出现工作误差。要求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进行有效沟通。优化门诊环境,设立全程导诊员,并准备常见疾病预防宣传册,在大厅设置警示牌及约束带,并增设候诊区座椅,避免患者长期站立出现风险事件。

1.3观察指标

(1)护理质量:从风险应对能力、护理操作熟练程度进行评分,两项评分采取百分制,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2)患者满意度:护理结束后由患者填写本院自制满意度问卷,问卷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4)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患者意外摔倒、晕倒、操作失误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差异分析,计数资料以“%”输入,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输入,行t检验,以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对比

如表1,实施后护理人员风险应对能力及操作熟练程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

表1 护理质量比较(,分)

时间

例数

风险应对能力

操作熟练程度

实施前

25

75.15±7.11

80.55±7.52

实施后

25

90.14±5.22

92.27±4.95

t

--

8.497

6.509

P

--

<0.001

<0.001

2.2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满意度评分比较

如表2,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评分比较[n(%)]

组别

例数

意外摔倒

晕倒

操作失误

总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评分(,分)

对照组

90

3(3.33)

3(3.33)

5(5.56)

11(12.22)

81.65±4.22

观察组

90

0(0.00)

1(1.11)

0(0.00)

1(1.11)

94.17±2.75

x2/t

--

8.929

23.581

P

--

0.003

<0.001

3讨论

门诊人流量大,部分高危患者可能由于得不到及时诊治而面临生命危险,同时部分高龄患者由于表达、理解能力有所降低,或者部分患者情绪偏激,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可增加护患沟通难度,影响后续诊疗流程的推进[3]

风险管理通过总结风险因素并采取对应管理措施,护理质量及满意度显著提升,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分析原因可得,流程化管理可提升护理效率,减少不必要操作,风险管理可提升护理质量,减少不必要风险,两者结合可全面提升门诊工作水平,保障患者安全。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结合流程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良好,于患者就诊安全及患者满意度提升有积极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戴婷,张红辉,石小毛,等. 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胆道镜手术中的构建及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4):2526-2529.

[2] 曾瑾,吴莉,胡爱君. 儿科门诊护理给药错误风险预测模型和列线图的构建及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17):1337-1343.

[3] 徐德萍,周嘉燕,杨志霞,等. 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静脉采血晕血晕针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7):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