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临床效果研究

王娟娟

北京市丰台康复医院  神经重症康复科        100079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患者展开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重复经颅磁刺激,研究组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单侧忽略成套测验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单侧忽略成套测验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显著。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中医特色疗法(针灸)可改善卒中患者偏侧空间忽略症状,提倡临床深入开展应用。

[关键词]针灸;重复经颅磁刺激;卒中;偏侧空间忽略

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是指患者发生卒中后,对身体一侧空间信息的减弱现象[1-2],患者在执行日常活动时会忽略身体一侧饮食、穿衣、洗漱等,例如忽略食物的一侧,进食时只吃到盘子中的一侧食物;无法感知身体的一侧,只穿戴身体的一侧衣服,另一侧裸露;洗脸或擦拭身体的一侧,而忽略另一侧的清洁。由于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会极大影响患者康复进程,临床需要采取积极治疗以帮助患者重新感知受损的一侧空间,促进功能恢复。本文参考国内外报道结合我院实际,对患者实施针灸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患者展开分析,研究组男22例,女8例,年龄均值(57.93±12.55)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均值(57.72±13.08)岁。纳入标准:年龄40~80岁;卒中病程<3个月;首次卒中;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生命体征不稳;心血管疾病;癫痫;精神疾病。两组数据综合比对,差异不突出(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重复经颅磁刺激:患者取舒适坐位,佩戴EEG定位帽,采用型号依瑞德磁场刺激仪YRD CCY-I,强度0~3T,刺激受损一侧后顶叶皮层,调整电极点使之与标志点重合,确保定位刺激点准确。刺激频率1Hz,每次循环90个序列,每个序列间间隔5s,累计900脉冲。每日1次,每周5次,周末休息2日,持续2周。研究组联合针灸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方法同对照组。取焦氏头针刺激区,上肢取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选髀关、伏兔、血海、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丰隆、悬钟、太冲;针斜针透刺,进针15°,沿皮下刺入35mm,运动区从上向下接力透刺3针;体针毫针直刺,平补平泻,得气为度,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周末休息2日,持续5周。

1.3观察指标

(1)单侧忽略成套测验评分:包括线段划消试验(Albert test)、自发画钟试验(clock drawing)、分线段测验(line bisection)、临摹画花试验(daisy copying)。每项1~3分,分数越高单侧忽略空间程度越严重。(2)运动功能评分:采Fugl-Meyer量表[3]评价上肢和下肢功能,总分100,分数越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越好。Barthel 指数[4]越高表示独立性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26.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表示检验用百分数(%)和χ2,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s表示,t(或F)检验,P<0.05提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单侧忽略成套测验评分比较

两组单侧忽略成套测验评分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单侧忽略成套测验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线段划消试验

自发画钟试验

分线段测验

临摹画花试验

研究组

30

1.12±0.23

1.17±0.36

1.09±0.35

1.22±0.49

对照组

30

1.45±0.34

1.56±0.43

1.38±0.54

1.51±0.53

t

-

4.403

3.809

2.468

2.200

p

-

0.000

0.000

0.016

0.031

2.2 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Fugl-Meyer

Barthel

研究组

30

86.45±5.17

91.98±5.35

对照组

30

81.75±4.32

84.26±6.44

t

-

3.820

5.050

p

-

0.000

0.000

3.讨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治疗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的非侵入性神经调节技术,旨在利用脉冲磁场刺激大脑皮层,影响神经元,改变大脑区域活动模式,增强对受损一侧的空间认知[5]。尽管rTMS在治疗部分案例中能显示改善偏侧空间忽略的潜力,但其效果因患者个体差异而有较大差异。

本研究中,研究组在rTMS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单侧忽略成套测验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针灸与rTMS相结合,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神经系统功能,从而增强治疗效果,二者可以达到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针灸利用刺激穴位,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受损区域神经元营养供应,加速损伤修复。同时,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和神经元兴奋性,改善空间认知障碍。

综上所述,在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治疗中,相比单一rTMS,联合针灸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两者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华珍,恽晓萍,张慧丽,等.左侧空间忽略患者远空间忽略的表现与评定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5):520-523. 

[2]张四美,房红梅,杨晰宸,等.双向折镜多维空间感觉刺激治疗脑卒中单侧忽略疗效观察[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43(12):131-136. 

[3]王石艳,杨杭,高真真,等.脑卒中恢复期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评估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23,25(2):207-209.

[4]杨磊,王凌宇."三位一体"针法联合Bobath技术对卒中后偏瘫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FMA评分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辽宁医学杂志,2023,37(5):40-43.

[5]黄凯琪,辛榕,凌耿强,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Scoping综述[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3,29(3):286-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