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生态空间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生态空间发展

李景豪

昆明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身份证号:530103199301220613

摘要:生态空间是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自然约束条件而编制的,具有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基于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现状,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等文本信息进行研究总结.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生态、生活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协调和缓解它们之间的矛盾,解决生态问题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针对国土空间规划下生态空间的发展方向展开探讨,以期能够为推动生态空间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生态环境;发展策略

引言

当前我国城镇用地快速扩张,使得地表自然生态系统空间被严重侵占,从而加剧了生态保护和空间开发的矛盾。因此,站在国土空间规划视角,充分认识生态空间管制分区,有利于厘清国土空间规划对生态空间管制分区的需求,从而提出优化理论逻辑和实施路径的方式,这对后续我国深化国土空间管理和构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1国土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是政府为实现现有国土空间的科学应用,充分发挥规划工作所产生的效果,以更加科学高效利用国土空间,满足国土资源有效科学的管理为目的,通过各种技术合理规划国土空间的工作。作为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及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是我国不同种类开发保护与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与监督工作的开展,可实现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继而实现多层次规划的“多规合一”。

2 生态空间的定义

生态空间广义上看指生态系统为所有生物物种维持其基本生存、繁殖、进食、排泄的空间及环境条件;生态空间从狭义上看是指生态系统所必需的空间范围和地域容量;依据中国自然资源部2020年9月28日印发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和《省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              (试行)》两部文件,其中市级文件对生态空间的大致定义为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或生态敏感脆弱、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陆地和海洋自然区域,包括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集中划定的区域,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强化生态保育和生态建设、限制开发建设的陆地和海洋自然区域;其中省级文件对生态空间的大致定义和技术层面的生态系统识别结果,可明晰生态空间范围包括生态廊道(珍稀动植物迁徙廊道、基础设施缓冲廊道、隔离廊道、生态屏障等)、生态斑块(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布局、规模和名录)。

3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生态空间发展优化路径

3.1维护生物多样性,完善生态网络

对于生物多样性维护工作,应构建完善的生态网络,将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导向的生态网络建设。在构建生态网络的过程中,应认真研究景观生态学、地理学和生物多样性等理论知识,谨遵目标物种生态要求,融合相关科学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目标物种涉及的活动范围比较大,所以此方法非常重视生态功能的适宜性,也很注重促进景观结构的有效连接,这样能够为重要物种提供可选择的生存栖息地,满足它们的迁徙、繁衍周期,挽救种群濒临灭绝问题,做好栖息地修复工作。同时,应充分运用3S技术促成生态基因的交流,以便于完善生态网络体系。在基层智慧化农业经济发展中,运用农业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农业生物信息,可以了解农业病虫害问题,准确分析农业经济发展受到蝗灾和鼠害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科学的应对方案。运用农业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农业气象信息,有助于降低气象灾害带给农业经济的损失。运用农业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农业环境信息,有助于实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分化,改善农作物生长条件。借助农业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分析农业经济市场信息,有助于做好经济市场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准确定位农业产值。

3.2树立全域化“生态、自然、环境”要素的总体观念

健全生态空间体系,必须树立全域化“生态、自然、环境”要素的总体观念,各地政府会加强土地改革宣传工作,引导全民增强土地生态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土地生态规划利用工作。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颁布了《国土规划编制办法》,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制定了长期建设体系。进入新世纪以后,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在文件中明确指出构建土地空间规划体系,并将该体系予以全面推行,坚持“多规合一”理念,实施“多审合一”,实现“全国数据一张图”。同时,在全国各地准确裁划“三区三线”。简而言之,确定“三区三线”,做好相关调整工作,实施审核与管控是完善空间规划体系的核心内容。因而,合理划定土地生态空间范围,确定土地空间生态保护红线,做好土地生态环境安全质量保护工作,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土地生态利用功能。其次,在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对生态空间进行时空定位,紧密结合土地改革政策、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和景观生态学辩证分析国内长期急需解决的土地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问题。另外,需要对用地格局予以全面优化,缓解人地矛盾,着力解决人均用地紧缺问题,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要避免出现人类用地的无序扩张问题,尽量降低中国资源压力。

3.3加强对生态空间管理力度

国土空间规划下为推动生态空间的发展,应该加强对生态空间的管理力度,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完善和协调生态空间管理机构,建立责任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细化工作内容,并设立监督部门,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督力度,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及法律法规,提高生态空间管理的质量及效率。另外,应该将生态空间开发、生态资源的损耗、对环境的破坏及生态经济效益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中,对生态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估。

3.4坚持生态空间开发和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坚持生态空间开发及保护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在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应该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注重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应该充分考虑生态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生态过度开发对人、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坚持生态空间开发及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构建完善的生态空间开发及保护体系,实现生态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对生态空间管理力度

国土空间规划下为推动生态空间的发展,应该加强对生态空间的管理力度,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完善和协调生态空间管理机构,建立责任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细化工作内容,并设立监督部门,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督力度,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及法律法规,提高生态空间管理的质量及效率。另外,应该将生态空间开发、生态资源的损耗、对环境的破坏及生态经济效益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中,对生态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国土空间规划下优化生态空间发展,解决生态空间问题至关重要,应该立足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合理的开发和保护生态空间,保障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和谐,通过不断对生态功能用地斑块的生态功能转化的重视,构建完善的空间体系,坚持生态空间开发和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不断加强对生态空间管理的力度,构建完善的生态网络,保护生态的多样性,从而有效落实国家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王元昊.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生态空间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05):49-51.

[2]李明忠.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绿地生态空间规划策略[J].智能城市,2020,6(24):97-98.

[3]陈阳,岳文泽,张亮,夏皓轩,候勃.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生态空间管制分区的理论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