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下医疗机构成本管理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新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下医疗机构成本管理的策略

马培娟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随着新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新会计制度的支撑下,医疗机构的成本管理工作顺利推进。但从整体来看,基于新会计制度的医疗机构成本管理还处在不断完善阶段,付费、结算等成本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深化,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医疗机构的运营水平。基于此,文章基于新会计制度,以DIP模式为例,探讨了医疗机构成本管理策略,旨在提升医疗机构成本管理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医疗机构;成本管理;DIP模式

为了进一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实现医疗机构的高质量发展,我国颁布了新医疗机构会计制度,针对医疗机构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期医疗机构健康运转指明了方向。在新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下,医疗机构应该及时转变管理思想,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总结与反思,明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举措,在减少成本费用投入的同时,增强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医疗机构长效稳定可持续发展。

1新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下加强医疗机构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1有利于推进医疗机构改革的进程

新时期医疗体制改革对医疗机构成本核算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现代医疗机构应该把成本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随着新医疗机构会计制度的提出,医疗机构成本管理的各项职责与工作内容得到了精细划分,制定了可行性较高的管理目标,如此可以贯通医疗体制改革,助力医疗机构在实践中革新,制定更加科学的成本管理模式,搭建完善的成本管理数字一体化平台,切实推进成本管理流程的优化,实现医疗机构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1]

1.2有利于转变医疗机构的运营机制

新时期背景下,医疗机构做好成本管理,可以为管理层人员制定决策方案给予有力的信息支撑,使其以整体为起点调配医疗机构内部的各方面资源,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免发生资源浪费的情况。在新医疗机构会计制度的推进下,医疗机构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可带动所有核算主体积极自主地加入具体工作中,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比如,约束机制、激励机制等,保证内部各相关部门可以规范有序的开展工作,以免发生管理混乱的情况,这能够提高医疗机构整体管理效果与运营水平。

1.3有利于协调各行为主体的利益

成本管理是医疗机构经营管理的重点,也是医疗机构提供所有服务项目的基础。在新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下,成本管理人员着重分析医疗机构的各方面成本,引入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手段,能够切实反映出医疗机构整体的服务水平,不仅可以为当地卫生行政工作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价格提供便利,并以此为依据为医疗机构给予补贴,确保医疗机构坚持病患为核心的经营理念,确保医疗机构利益与病患利益的协调,提高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2 DIP模式在医疗机构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新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下,某医疗机构为深化改革,提高管理质量,在成本管理中,引入了DIP模式,建立了成本管理数字一体化平台(如图1所示)。在成本管理平台中,核算对象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为各科室成本,二为服务项目成本,三为DIP病种成本,这三个部分在具体工作中相互促进,相互提升[2]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wps.yocSgPwps

图1 某医疗机构成本管理数字一体化平台

2.1科室成本管理

在医疗机构中,各项业务活动开展中产生的所有资源耗费主要将各科室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落实汇总与分配。其中,各类资源耗费根据会计科目,展开分类归集。成本管理人员利用成本管理数字一体化平台,针对医疗机构既有的信息管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系统中涉及成本核算的数据,可以展开校验、增减、查询、统计、导出等操作,实现各项业务信息的互联互通。该医疗机构根据医疗服务特点,采用四级分摊法与逐项结转方式,优化更新了现行的科室成本管理系统,完成了科室成本管理各类报表的自动化生成,以及各项数据信息的可视化管理。

2.2服务项目成本管理

依托成本管理数字一体化平台,该医疗机构搭建了成本核算模型,涉及直接与间接成本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对每个科室在服务项目中所耗费的资源关系展开匹配,并进行动态化调整,后者主要设定各类服务项目在相关资源汇总与各项工作分摊中存在的动因,从而满足分摊计算要求。通过成本核算模型展开实际核算,平台软件可以校验目标与实际成本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同时从多个层面分析各项核算结果报表,比如,成本收益、成本结构以及成本定义等。以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为切入点,精准的评估各个科室的资源好用,比如,医务人员、医疗物资、医疗设备等,若服务项目的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有很大出入,平台会发出预警,并提供各项成本的对比结果,辅助成本管理人员精准控制成本数据[3]

2.3 DIP病种成本管理

以平台为依托,成本管理人员可立足于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将病人所处的DIP分组作为汇总对象,实现收支平衡、各组之间比较等方面的分析与评价功能。在具体应用中,利用平台所具有的接口功能,对接各项数据,比如,病患病历收费明细数据和平台数据的对接。结合医疗机构成本管理方案与管理目标,搭建多层次的DIP病种成本模型,涉及院级、科室级、医疗人员组、主要病种组等,实现目标与实际成本的计算,为医疗机构管理层提供收入与成本结构、收益分析结果,辅助其更好的决策

3结语

综上所述,新医疗机构会计制度的推出,为医疗机构管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成本管理。在医疗机构成本管理中引入DIP模式,搭建成本管理数字一体化平台,可以实现医疗机构科室成本管理、服务项目成本管理以及DIP病种成本管理,可以实现付费、结算等成本管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升医疗机构成本管理水平,在减少成本费用投入的同时,增强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医疗机构长效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春娟.新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下医疗机构成本管理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9, 000(029):P.71-71.

[2]姚玲玲,徐元元.以DIP为基础的病种成本管理实践研究——以深圳市某三甲医院为例[J].中国医疗保险, 2023(10):96-100.

[3]黄怡,何丹.DIP支付方式下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挑战与创新思维[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