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难点和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难点和建议

金海涛

辽宁省有色地质勘查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省沈阳市 110121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流转存在的难点,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土地流转;土地产权制度;农村土地流转

引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收入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实践中,流转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人们共同关注并寻求解决方案。

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1.流转范围和规模

1.1流转范围广泛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类型的农业用地。其中,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这些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流转不仅涉及到了不同地区的农村,也涉及到了不同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如农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因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流转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一半的耕地实现了承包经营权流转,而且这个比例还在逐年增加。同时,林地和草地的承包经营权流转也在不断扩大,为林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这种大规模的流转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2.流转方式和主体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流转方式和主体。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多样,既有以租赁、交换等形式进行的个别小范围流转,也有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的大范围流转。同时,流转主体也呈现多样化趋势,除了传统的农户外,还有企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参与农地流转。这种多元化的方式和主体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3.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

最后要关注的是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政府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支持和监管是确保土地流转顺利进行的关键。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土地流转补贴政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税收优惠政策等,以支持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加强对流转过程的监管和规范,也是保障土地流转公平、合法、有序进行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监管不严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二、流转存在的难点

1.安全性与稳定性

流转涉及到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划分和转让,这就需要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来保障交易合法合规。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我国农村土地资源众多而复杂的产权关系,土地的归属和权益保障常常面临困扰。

农村土地流转的安全性也受到非法侵占和违规操作的威胁。流转过程中,很多农民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权益保障不足,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欺骗和强买强卖的行为。这些恶意行为严重损害了流转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破坏了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

农村土地流转的稳定性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流转涉及到农民的根本利益,一旦出现流转政策或者市场环境的变化,可能引发农民的不满和抵触情绪,进而导致流转活动的不稳定和不可持续。因此,我们需要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注重稳定性,兼顾农民权益,以确保流转的顺利进行。

2.合法性与公平性

流转的合法性与公平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土地流转存在着违法乱纪、不公平竞争的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农民的利益受损。要保障流转的合法性与公平性,需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法规,加大监督力度,确保流转过程公开透明,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打破腐败分子的阻力。

3.效率性与可持续性

效率性与可持续性是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流转土地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出现流转后效率并未得到提升,甚至有可能出现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为了提升效率性与可持续性,我们需要注重流转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加强农民培训与技术支持,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建议

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覆盖全省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平台,提供实时、准确的流转信息服务。同时,鼓励和支持中介机构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专业化的流转服务。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法规建设: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地位和保护范围,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和监管措施,确保流转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维护流转市场的秩序和公平。

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的监管机制,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流转后出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加强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认知和培训: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和培训课程,提高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认识和理解。让农民了解流转的好处和注意事项,消除他们的顾虑和担忧,增强他们参与流转的信心和积极性。

探索多元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鼓励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当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如可以尝试“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先进技术,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和农民增收致富。

2.加强监管和评估机制

为了确保土地流转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加强监管和评估机制势在必行。政府部门可以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大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建立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土地流转对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的影响,及时调整政策,确保流转活动符合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农民的利益诉求。

3.提高农民的土地权益意识

农民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享有者,他们的权益意识直接关系到土地流转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土地权益意识。农民应当清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被一些不法分子所欺骗。只有当农民的土地权益意识得到提升,土地流转才能更加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4.推动土地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

当前,土地流转市场主体单一的问题日益显现。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政府应当积极推动土地经营主体的多元化。鼓励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引导农民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多元化主体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只有当土地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农村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繁荣。

结束语: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只有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建设,才能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的良性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取得新成效。

参考文献

[1]郑若平.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探索[J].山西农经,2021(23):60-62.

[3]郭沁.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中生态环境问题的规制探讨[J].资源与人居环境,2021(08):44-49.

[5]陶自祥.“三权分置”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以C县“虚拟地块”制度创新为例[J].思想战线,2019,45(06):12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