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的重难点与问题研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3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的重难点与问题研讨

赵品娇,

大理州土地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摘 要: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使我国许多地区土地开发使用与资源保护矛盾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思想,为我国土地开发指明了新的方向、打开了全新的视角。通过实现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能够全面提高我国土地空间利用效率,使土地资源得到开发的同时具备增强生态服务功能。本文将对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当前工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研究讨论一些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规划;生态文明;资源整合;生态修复

随着我国对于城市发展建设逐渐深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原有的理论框架和工作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需要从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两个方向进行调整优化,尤其是各级国土空间规划需要进行适当协调,通过研究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关系,能够突出生态系统保护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在国土综合整治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理论支持[1]。生态修复工作,不仅关系到我国城市发展质量,更关系人的生存环境质量,是我国国土综合整治必须要认真对待的工作内容。

一、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基本内涵

讨论分析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其根本上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核心,对工作和实践进行导向性的调整安排。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究其工作特点而言,国土综合整治工作往往呈现阶段性工作态势,需要有条不紊的逐一完成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建设,城市内的社会关系可能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进行国土综合整治工作时,往往需要经常性开展结构调整工作,以提高土壤空间的利用效率,满足不同经济发展需要;生态修复工作则呈现出结果性导向,随着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认知的提高,生态修复工作更加追求结果,需要不断地进行内部优化与完善来提高生态修复的质量[2]。而从综合角度分析,国土综合整治工作主要的工作对象是社会活动所需要使用的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主要对象则是修复人类活动过程中对生态系统所造成的破坏。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工作,关注的是自然资源的规划、利用、开发、整治和保护,需要对土壤空间进行类型划分,并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规划策略[3]。一般而言,国土综合整治空间,分为城市空间、农村空间、工矿空间和海岸空间;生态修复主要针对的是已经被破坏的自然资源,所以自然环境是主要的工作对象,包括绿水青山、海洋湿地、沙漠化整治、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4]

二、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

(一)是落实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战略中许多举措都涉及到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包括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助力改善城乡宜居环境等等[5]。在农村开展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会采取综合性的工作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既能够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也能够提高土地耕种效益,可以成为落实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6]。与此同时,通过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农村会获得更多的经济和人力资源支持,为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更多助力,二者之间会相辅相成,共同推进。

(二)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

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作为重要的专题研究,将不仅能够促进国土空间优化,更能够促进国家和谐稳定发展[7]。比如,在进行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时,城市中的湿地资源与土地空间资源会成为一个共同体,统筹考虑这些资源要素来进行开发,既能够延续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整治传统空间限制的目的,也能够实现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城市居住生存环境。所以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城市土壤空间开发质量和优化我国土地空间的有效途径。再比如,在进行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过程中,会不断优化产业及自然资源结构,一方面将有效抑制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过渡房展,另一方面也会优化能源结构,减少产业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浪费,会大力开发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生物能源等清洁能源以实现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

(三)是规划国土空间的重要支持

进行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会极大地促进我国土地空间规划质量,是优化我国土地空间体系的重要手段,能够将过去局限性的土地整治工作和生态修复工作进行调整,使两者之间的工作形成联系,粗放型的土地开发会转变集约型的资源利用,为我国土地空间规划编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8]

三、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的重难点分析

(一)从国土综合整治方面分析

进行国土综合整治,必须深入分析区域内土地空间潜力,要确保整治工作中每一阶段的工作都能够发挥出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工作的连续性和可开发的持续性。在进行国土综合整治工作时,一方面需要深入分析当前开发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类限制条件,另一方面也需要根据开发需要进行轻重缓急的等级设计,按照重要等级对整治区域进行阶段性规划安排。我国一般会采取农用地、建设用地、工矿用地、海岸带四个领域进行等级划分,并采取不同的综合整治方法

[9]。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例,在对荒地开发整理时,需要以小流域微单元,全面衡量荒地中水路林田等资源,确保布局合理。

(二)从生态修复方面分析

进行生态修复工作,同样需要对生态修复潜力进行重点研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以目标为导向,对区域内生态安全框架进行构建;以问题为导向,对生态修复进行不同区域的规划。以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煤矸石复垦塌陷区整治为例,以目标为导向,需要构建塌陷区生态安全框架,进行逐一整治;以问题为导向,实现废物利用,将塌陷区内的矿渣进行回收利用,用于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或氯化铝等高附加值产品,以此做到矿渣零堆放。

四、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的现存问题

(一)生态修复重点区落地性不足

进行生态修复时,重点区的识别往往存在面积巨大、将所有生态价值高的要素都涵盖其中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工作量过多、目标不明确的情况出现。比如,在对矿山生态修复时,虽然该矿山生态地位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整个矿山都需要进行全面的修复,而且大规模的进行修复项目建设,不仅增加了资金和人力成本,更会导致实际修复成果下降,有时甚至很难实现应有的修复目标。所以设计生态修复重点区只是为生态修复工作提供选址方向的帮助,但是在具体落实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细化[10]

(二)资源整合利用相对薄弱

近几年来,我国持续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工作并颇获成效,但是资源整合利用仍然相对薄弱。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总体而言,土壤质量并不高、土质疏松、有机物质含量低、等问题普遍存在,极大的影响着我国国土综合整治工作的高效率推进。与此同时,传统的经济发展存在掠夺性的特点,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过度开采,导致我国土地沙化问题不断加重。由于我国土地资源先天条件较差,加上后来资源浪费,为我国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带来了诸多难题。在进行土地整治时,许多大型项目还需要进行完善,资源深度开发力度不够,缺少龙头企业引领,项目投资成本高,资源匮乏,新技术、新产业仍然处于萌芽阶段,整体产业结构不科学,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挖掘出来的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优化资源,加强资源利用能力才能够得以解决[11]。以山西某矿产为例,该矿多年开发了大量精力用于环境恢复政治,包括坍塌处理、道路修复、植被恢复等等,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其效果却并不显著,需要进一步强化新技术手段和先进政治方案设计,既要消除矿区内地质灾害,也要避免周边村民生活受影响;既要提高资源利用能力,也要维护矿产生产效益,这对于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优化而言是一项重要调整。

五、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优化策略

(一)深挖生态保护政策精神

如果要实现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全面推进这一工作目标,首先需要充分挖掘生态保护政策精神,一方面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耕地质量,加强耕地保护;另一方面也不能够突破生态保护红线,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进行永久基本田地调整工作时,不能增加建设用地的总面积,更不能缩减生态保护区域面积。与此同时,需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最大限度提高区域内土地利用水平。深入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并结合政策安排,对农村聚集地和农用地复垦情况进行调整。城市建设用地剩余指标应该更多的用于区域内重点产业发展,既要带动区域内经济可持续发展效益,也要保障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绩。可以实施差异化的国土综合整治,发挥出综合整治工作的多元性优势,以此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要按照因地制宜、脚踏实地的原则,发展符合地区发展特点的产业[12]

(二)打造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体系

打造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体系,需要加强共同体的系统思维,要坚持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实现体系化建设。在这样的过程中,要以问题为导向,尊重自然、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将人工干预治理思维转变为自然恢复、人工辅助的工程措施。可以通过加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部门和水利部门等工作的联合,建立起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体系,从局部治理转变为综合治理。与此同时,也需要建立起综合治理思维,在全境范围内不断提高深度开发进程,加强区域间的经济要素、交通要素、人力资源要素的联系,建立起协同保障制度,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体系基础。

(三)明确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定位

进行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建设时,必须有清楚的定位,这样才能够使各个阶段以及区域内框架建设更有工作目标。准确的定位能够使空间资源规划更有理可依,是完善空间规划目标体系的重要理论支撑。按照明确的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定位,可以将工作目标进行分解,具体化并简化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会对空间规划带来明确的目标导向与功能影响,进而直接影响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工作的具体规划方法。在开展具体工作时,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都需要注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重点突出区域内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综合性功能。比如,在进行城市化地区空间综合整治目标制定时,需要提高对于低效建设用地的重视,以此来提高低效建设用地的价值,使城市化建设既能够节约资源,也能够保障效益。而在进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时,则需要关注空心村的整治,通过修缮危房、改善空心村问题的同时,盘活该区域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进行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对于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有限土地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工作内容。管理与实施则是进行城乡规划的重要问题,在开展具体的实施与统筹规划时,所采取的新的机制与工作方法都需要积极借鉴已经成熟的理论经验,准确把握规划方向与管理手段,以生态修复为契机,有效落实科学空间规划理念,使闲置的资源转化为操作性强、利用价值高的新资源,为国土资源科学规划保驾护航。

(四)优先整治优质浅污染土地

有效清查未超标、污染较轻或未发生过污染事件的耕地资源,重点保护这些土地资源不再受污染风险,以此来保障农业环境质量,可以将优质浅污染土地作为优先保护级别,以不断完善土壤监测格局的方式来加强保护。建立起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运行体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为辅的原则,将这些优质碱污染土地转变为永久保护地,并实施一级管理制度。比如,在这一类土地上,禁止进行有色金属冶炼、化学产品生产等建设项目。通过采取各类有效的措施,确保现有优质土地资源面积不再减少,轻污染土地的污染程度不再加深。

(五)推动综合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

一方面,要制定土地储备和土地供应规划,通过加强国有企事业单位土地资源管理,盘活国有资产,减轻地区建设用地和保护工地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落实进出平衡政策,坚持“占一补一,占水田补水田”的理念,实现区域内耕地平衡。与此同时,要加强监管,针对区域内所有开发单位和个人,都需要严格按照自然资源部门土地开发规划要求,进行审批。要全面规范我国土地开发秩序,避免无序开发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目前,我国普遍存在项目同质化问题,甚至有些地区将其视为标准化建设,导致区域内国土综合整治缺乏多样性。针对这些问题,在进行国土综合整治工作时,必须要结合当地实际加强规划设计,避免形而上学思想束缚,坚持实事求是。在技术标准统一上,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与生态环境开发相互匹配的土地整治发展模式,以此来实现综合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

结束语: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土地人均占有率较低,资源环境有限,所以我们必须科学开展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要坚持共同体的思想,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严格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既要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也要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既要实现经济稳步发展,也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 付红梅.城镇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措施[J].大众文摘, 2023(44):0109-0111.

[2] 刘洋洋,李芳.万安县国土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分区探讨[J].南方农业, 2023, 17(13):34-36.

[3] 周婉玲,周婉琼.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中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优化路径[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3):4.

[4] 胡滨.村庄规划中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

[5] 陈阳,张文培,夏涛,等.河南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环境现状及生态修复主攻方向研究[J].环境生态学, 2023, 5(5):55-60.

[6] 叶方霞,方胜磊.浅析新时代背景下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3):4.

[7] 王世东,王孜超,张合兵,等.国土综合整治潜力测算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识别——以三门峡市为例[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23, 32(1):112-121.

[8] 陆如华,吕龙波.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转型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 2023(12):65-67.

[9] 谢伟奇.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优化策略探讨[J].房地产世界, 2023(17):49-51.

[10] 孙耀鹏,张迅,周忠发,等.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分析——以贵州省黄平县为例[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 41(2):121-123.

[11] 赵国瑞,孙召辉,成乃祥.新时期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1):4.

[12] 李冰姿,张慧.国土空间规划视域下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路径的思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1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