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小分子量蛋白质检测的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尿液小分子量蛋白质检测的选择

范丽

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   610100

近年来肾病发生概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而早期症状相对不明显,晚期临床症状相对较重,干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临床需要采取有效检验方案,以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而准确的检验标志物可以准确反映临床病情情况,为临床诊疗做出有效干预方案。而尿蛋白检验为临床应用频率较高的肾功能检验方案之一,而一些微量小分子蛋白质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患者早期糖尿肾病、金属中度等病理性病变,但尿蛋白的种类相对较多,如何选择灵敏度较高、准确度较高的小分子蛋白质也是临床疾病诊断、治疗的主要关注点之一,本研究分析小分子选择经验,现分享如下。

  1. 小分子蛋白概念

尿蛋白数量相对较多,且分子大小也有一定差异。而临床主要以肾小球滤过膜滤过情况作为参考标准,将其分为大、中、小3个等级,其分子量划分标准分别为>9万、4-9万、0-4万,大分子主要指的是人体正常免疫蛋白,其分子大小大于滤过膜孔径,一般情况下,大分子蛋白质无法通过滤过膜进入尿液排出人体,中分子主要有白蛋白和铁蛋白等,部分可通过滤过膜,但不易通过,而小分子较容易通过滤过膜,当处于正常状态下,经过肾小管时,其可以被重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其尿液中的含量相对较少,但当患者肾小球功能出现障碍时,小分子排出量也会显著增加,或可出现肾小管性蛋白尿。

2.小分子蛋白分类和特点

小分子尿蛋白的种类相对较多,尿液中的含量也相对较少,当人体某种或多种小分子排出量明显增加时,临床将其称为小分子蛋白尿。该项情况多出现在肾小管吸收功能逐渐损伤时,部分患者体内的血液成分中也有一些明显增加的蛋白质分子浓度,如患者骨髓损伤、骨髓癌症病变或肌肉损伤时,体内肌红蛋白质浓度也随之上升,而原尿中小分子蛋白质分泌量增加超出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这可加大小分子蛋白质的排出量,而不同种类小分子蛋白质溢出,其可以反映不同疾病病变情况。

β2微球蛋白的分子量为1.18万,其作为临床中比较重要的免疫应答因子,其存在于多种有核细胞表面,由于分子量较小,其容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但可以被完全吸收,完全吸收后可被降解,因此尿液中微球蛋白含量也相对较少,因此该含量浓度与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存在较大相关性,其可以反映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

Clara细胞蛋白的分子量相对特殊,有16kD,因此临床又将其称为CC16,其主要有呼吸道内特殊Clara分泌,其浓度也相对稳定,也有文献指出,该项蛋白可以抑制呼吸道自然分泌的免疫反应,属于一种特殊的免疫抑制产物,其也表示免疫降低。CC16进入血液成分后,分子量较小,可以较容易通过滤过膜,但可以在肾小球内被重吸收、降解,但男性青春期生殖道也会出现特殊的CC16分泌量。

RBP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分子量在2.1万,正常人体内浓度相对稳定,约为5mg/kg,虽然其分子量相对较小,但其可以与前白蛋白相结合,形成holo-RBP,其不能通过肾小球。其排出量增加也与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有一定相关性,但需要分析两者(RBP、holo-RBP)结合性差异。

α2微球蛋白分子量为3万,也是由肝脏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其可以分为游离型和结合型,80%以上可在肾小管内被重吸收,其排出量也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3.小分子蛋白质检验的意义

正常人体内血液成分里的小分子蛋白质在通过肾小球时可以较容易地通过肾小球滤过膜,但大部分均可以在肾小管内被吸收,然后通过肾小管细胞吸收,从而被降解,因此正常人群中的小分子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少。但当肾小管出现损伤后,尽管损伤程度较小,损伤程度相对轻微,但人体尿液中的小分子蛋白质含量有明显上升趋势。因此该项指标可以称为肾小管早期损伤的有效评估标准之一,其准确度比酶活性检验更高一些。这是因为酶活性检验与尿液中本身含有的抑制剂和激活剂有一定不良影响,可逐渐降低检验准确度和灵敏度。

体内出现一些病理性变化,也可导致一些小分子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增加趋势,则原尿中小分子蛋白质含量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也可导致终尿中的小分子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因此其与肾小管损伤有一定区别。

肾小球滤过膜病变时,孔径变大时,原尿中的大、中分子蛋白质浓度也有明显增加趋势,肾小管可以吸收绝大部分的小分子蛋白质,但通过竞争性重吸收抑制功能,这可导致终尿中小分子蛋白质含量有明显上升趋势,这表明其也可反应肾小球损伤。

4.项目选择

检验项目相对较多,临床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1-2项,如ELISA、RIA、PENIA,前两种应用频率相对频繁,后一种操作方法相对简单。β2微球蛋白可受到一些肾外疾病影响,如肝癌、乙肝等,当出现这些肾外疾病时,其检验有效率相对较低,其敏感度也随之降低。且其在酸碱度5.5以下时稳定性较低,因此第一次尿液的检验效率较低,临床在采取尿液时,应当立即纠正尿液酸碱度或口服碱性药物提高尿液酸碱度,提高临床检验准确率,而其他几种小分子蛋白质在酸性尿液的稳定性较高,在低温环境中可以保持较长时间。β

2微球蛋白稳定性较差,因此临床也通过采取RBP等小分子蛋白质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