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圣女果生物学特性与病虫害防治举措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4
/ 3

温室大棚圣女果生物学特性与病虫害防治举措分析

王晓琴    张海红

陕西省华阴市良种繁殖场        714200

陕西省华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714200

摘要温室大棚是圣女果种植的重要场所之一。相较于露地种植,温室大棚能够提供更加稳定的生长环境,以减少气候波动对作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温室大棚还有助于延长圣女果的生长周期,进而提高产量和质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然而,温室大棚的特殊环境条件也对圣女果的生长发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圣女果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生长发育需求、光照、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优化温室大棚的种植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温室大棚;圣女果;生物学特性;病虫害防治

引言温室大棚圣女果(Solanum lycopersicum L.)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而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喜爱。然而,由于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性,温室大棚圣女果也容易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一、温室大棚圣女果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圣女果的果实小巧、圆润,颜色鲜艳,口感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其果实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A、钾、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因此,温室大棚圣女果成为广大消费者喜爱的果品之一,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

第一,温室大棚圣女果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通常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从种子发芽到结果大约需要4到6个月的时间。由于其生长速度较快,因此,在制定种植计划时,需要合理安排播种和收获的时间点,以充分利用温室大棚的资源和提高产量。

第二,圣女果的植株外形较为小型,矮小而丰满。植株高度一般在0.5至1.5米之间,最高时可达2米,由于整体较为矮小,因此空间利用率很高,适合在温室大棚中种植。此外,圣女果的株型紧凑,采摘和管理起来非常方便,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

第三,温室大棚圣女果的生长环境要求相对较高。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一般在20°C至25°C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60%至80%。此外,充足的阳光照射也是圣女果生长的重要条件[1]。因此,在温室大棚的设计和管理中,需要合理调控温度、湿度和光照,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第四,圣女果的生长还需要适当的营养供应。常见的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等,其中氮元素对植株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在温室大棚种植圣女果时,要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和植株的需求,及时施肥补充养分,以促进植株的健康生长和丰产。

第五,圣女果的传粉主要依赖于风力和昆虫,这种自花传粉的作物具有雄雌同株的特点,需要花粉沿着花柱传递才能实现结实。因此,在温室大棚中种植圣女果时,我们必须注意维护一个良好的昆虫生态系统,通过吸引传粉昆虫的到来,来提高果实的受精率和品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确保温室大棚内的环境适宜于昆虫的生存和繁殖。这包括保持温室内的温度适宜、湿度适中,以及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种植一些能够吸引传粉昆虫的植物来增加昆虫的数量和活动。

第六,在温室大棚中种植圣女果时,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其生长和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然而,过高的二氧化碳浓度可能会引起植物中毒或影响空气流通,进而导致生长受阻或病害发生。因此,在温室大棚管理中,要根据圣女果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调控二氧化碳浓度,以保证其健康生长和丰产。

第七,在温室大棚中种植圣女果时,要注重品种的选择和搭配。不同品种的圣女果在生长习性、适应性、产量、品质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要根据温室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进行种植,同时搭配不同品种的圣女果以提高产量和优化品质。

二、温室大棚圣女果常见病虫害防治举措

2.1 温室大棚圣女果常见病害的防治

在温室大棚中种植圣女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病害,如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立枯病、黑斑病等。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圣女果的生长和产量,还会降低果实的品质和口感,使得温室大棚的种植效益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于这些常见病害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2.1.1 早疫病

早疫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常常在温室大棚圣女果种植中发生。这种病害的病原体是早疫病菌,它会在圣女果的叶片、茎杆和果实上寄生,导致植物出现枯萎、落叶和坏死等症状。早疫病的发病症状通常出现在圣女果的生长初期,叶片上会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加重,斑点会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叶片枯萎、脱落。茎杆上也会出现褐色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导致茎杆坏死,使植物无法正常生长。果实上也会出现褐色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果实脱落或腐烂[2]。果实受害时,会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褐色病斑,因此,可以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2.1.2 晚疫病

晚疫病害出现时,叶片出现水渍状褪绿病斑,并逐渐扩大成为不规则形的黄褐色病斑。这种病斑通常在叶尖或叶缘开始,然后向叶片内部扩展。病斑的颜色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加深,最终导致叶片枯萎、脱落。果实受害时,会出现淡绿色水渍状病斑,并逐渐扩大成为黄褐色或暗褐色。会出现不规则形的褐色或黑色大病斑,并伴有同心轮纹。因此,可以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4%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在使用药剂时,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植物造成过大的损害。

2.1.3 叶霉病

叶霉病同样危害圣女果的叶片和果实,使得叶片出现淡黄色褪绿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有时具黄色晕圈,条件适宜时,病斑反面长出灰黑色霉层。果实在着色后感染叶霉病,果皮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并长出灰黑色霉层,使果实失去商品价值。叶霉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湿度大、温度适宜时易发病。防治叶霉病的关键是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控制湿度和温度,避免高温高湿的环境,降低叶霉病的发生概率;不同品种对叶霉病的抗性有差异,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减少叶霉病的发生[3]。此外,还可以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2.1.4灰霉病

灰霉病的出现使得叶片出现水渍状软腐病斑,这种病害的病原菌是灰葡萄孢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在圣女果的生长过程中,叶片表面会产生灰色霉层。果实受害时,会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并逐渐扩大,凹陷,表面也会产生灰色霉层。防治灰霉病的关键是要加强通风透气,控制好温室内的温湿度,避免湿度过大。可以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2.1.5立枯病

立枯病是一种在圣女果幼苗期比较常见的病害。这种病害主要危害圣女果的茎基部,使得幼苗出现暗褐色病斑,并逐渐向周围扩散,最后导致幼苗死亡。防治立枯病的关键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以有效控制立枯病的传播和蔓延。在苗期管理方面,要注意保持苗床的清洁和湿润,控制浇水量,避免过度浇水导致幼苗根部缺氧和窒息。此外,施肥要适量,不能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幼苗的生长和抗病能力。同时,可以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2.1.6 黑斑病

黑斑病是一种在圣女果成株期比较常见的病害。这种病害主要危害圣女果的叶片和果实,使得叶片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并逐渐扩大成大斑,边缘不明显。果实受害时,会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并逐渐扩大成大斑,表面光滑。防治黑斑病的关键是要加强田间管理,以减少病害的传播[4]。此外,可以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2.1.7 病毒病

病毒病是一种在圣女果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病害。这种病害主要危害圣女果的叶片和果实,使得叶片出现黄色或浅绿色的斑驳或环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变形或坏死。果实受害时,会出现黄色或浅绿色的斑驳或环斑,严重时会导致果实畸形或坏死。因此可以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如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等。同时,也要加强蚜虫和粉虱的防治,以减少病害的传播媒介。

2.2温室大棚圣女果常见虫害的防治

在温室大棚中种植圣女果时,也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虫害,如蚜虫、粉虱、红蜘蛛、飞虱、斑蝇等。这些害虫不仅会吸取圣女果的汁液,影响其正常生长,还会传播病毒和病菌,导致更严重的病害发生。因此,对于这些常见虫害的防治也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蚜虫来说,它们常常栖息在温室大棚中,其中最常见的种类有烟粉虱和棉蚜。这些蚜虫会选择嫩叶和圣女果幼果作为食物来源,通过吸食汁液来获取营养。这种行为不仅会导致植株受损严重,还会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为了有效防治蚜虫,农民可以选择采用生物防治方法[5]。引入蚜虫的天敌,如瓢虫和蚜虫寄生蜂,是控制蚜虫数量的理想选择。这些天敌会捕食蚜虫,从而降低其数量,减轻其对植物的损害。此外,草木灰或肥皂水也可以用于喷洒在受害植株上,这样可以阻断蚜虫的附着,防止它们继续危害圣女果发育。

粉虱是另一种常见的虫害,喜欢聚集在圣女果叶片的背面进行吸食,导致叶面产生许多小白点,这些小白点不仅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还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引发煤烟病等疾病。为了有效防治粉虱,农民们常常使用辣椒水或洗衣粉水喷洒在受害植株上,这些天然的杀虫剂能够有效地杀死粉虱,且不会对植物造成伤害。除此之外,引入粉虱的天敌——花虎蛉,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治方法。花虎蛉是一种寄生蜂,能够寄生在粉虱的卵中,从而破坏粉虱的繁殖链,达到控制粉虱数量的目的。

红蜘蛛是温室大棚中最为棘手的虫害之一,喜欢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下繁殖。红蜘蛛采取吸食植物汁液的方式,造成叶片出现黄斑、脱落和卷曲现象。因此需要适当增加大棚内的湿度,这样可以创造不利于红蜘蛛繁殖的环境。同时,定期用水清洗圣女果叶,这可以清除叶片上的红蜘蛛和它们的卵,避免虫害进一步扩大。另外,避免植株干旱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干旱会使植物更容易受到红蜘蛛的侵害。除了这些基本的防治措施外,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天敌来控制红蜘蛛的数量。比如,捕食性寄生蜂和蓟马等天敌可以有效地捕食红蜘蛛,从而降低其数量。这些天敌不仅对红蜘蛛有很好的控制效果,而且对圣女果无害,是一种非常环保的防治方法。

飞虱喜欢在叶片上产卵,导致叶片逐渐变黄、干枯,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物死亡。为了有效地控制飞虱的数量,通常建议使用黏虫板来诱捕飞虱,或者使用适合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同时,保持大棚内的通风良好,减少飞虱的繁殖机会,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斑蝇也是温室大棚中的常见害虫之一。它们会在叶片上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会钻入植株内部,导致植株枯萎。针对斑蝇的防治,可以使用黄板诱杀成虫,或者使用适合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同时,及时清理大棚内的枯枝败叶和垃圾,减少斑蝇的繁殖场所,也是非常关键的[6]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害虫,温室大棚中还可能存在其他的虫害,如各种蛾类、蝗虫、金龟子等。对于不同类型的害虫,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对于蛾类害虫,可以使用黑光灯进行诱捕。黑光灯能够发出特定的波长,这种波长能够吸引蛾类害虫飞向光源,从而被捕获。这种防治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对环境无污染,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

另外,对于金龟子这种害虫,可以在傍晚时分使用震频式杀虫灯进行诱杀。震频式杀虫灯通过发出高频的震动光线,这种光线能够吸引金龟子这种害虫飞向光源,从而将其捕获。这种防治方法同样非常有效,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温室大棚圣女果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应采取一套综合的防治措施。首先,通过加强田间管理,精心照料植物,控制温室内的温湿度和通风透气,为圣女果的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其次,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使用药剂进行防治,以防止病虫害扩散。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入天敌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实现生态防治。同时,定期巡查大棚,密切关注圣女果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在防治病虫害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确保圣女果的生长和发育不受影响。在此过程中,应保持严谨、稳重、理性的态度,确保防治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庶卿.温室大棚圣女果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3(9):79-81.

[2]岳凤,杨博,何辉.圣女果病虫害防治[J].农家致富顾问,2019(6):38.

[3]王桂莲,王佩圣. 温室大棚番茄栽培技术及常见病害与防治对策[J].现代园艺,2019(24):14.

[4]李建国.温室栽培圣女果主要病害及绿色防控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2,25(5):62-63.

[5]符史达.圣女果高产栽培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19(10):284-287.

[6]张彦东.温室大棚番茄栽培技术及常见病害与防治[J].农家致富顾问,202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