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6
/ 3

当代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沈艳丽 1 孙超2

沈阳工程学院    110136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在阐述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的具体表现的基础上,剖析失范行为与其内在需要的关系,探究新时代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的根源,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学习道德失范问题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 诚信教育,道德失范,学习诚信

一、 引言

大学生的学习道德失范是指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违背学习道德规范的行为,即大学生群体在进行学习活动时违背了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而产生偏差行为的现象。①②

对于大学生学习失范问题的分析研究,可以帮助他们改善学习行为中的失范现状,解决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失范问题,能更好第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大学阶段的学习成绩,而且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和道德品质,让他们真正实现进学修业的双收益,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 当前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的行为表现

目前大学生学习状况总体良好,但部分同学仍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学习道德失范现象,不仅损害了高校的声誉,同时也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形象,具体行为包括学术不端、考试作弊、课堂违纪等学习道德失范行为。

(一)学术不端行为

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由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他们在完成科研项目、学术论文、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市场功利主义和社会浮躁等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不同程度的学术不当行为。例如,为了完成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研究项目或学位论文,有些学生选择复制或抄袭将他人的学术成果直接转化为自己的成果,而不是采用合理的渠道,如文献搜索和文献研究等。还有些学生撰写学位论文时使用的实验数据,基本观点,甚至论文全文稍作修改成为自己的论文。甚至出现数据造假的科研成果。以上大学生的学术剽窃属于主观故意的,而还有些学生则由于缺乏对有关学术规范的了解而导致的客观行为。 例如有的大学生因不熟悉学术规范,引用内容的来源没有标注出处,或不查证来源,随机注释某些模棱两可的来源。调查显示,对于老师布置的论文类的作业,49.2%的同学存在抄袭论文的一段,不是一整篇,10.3%的同学存在为了完成作业, 经常会整篇抄袭论文。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调研发现,对于许多学校明确规定,学位论文如果查出严重抄袭问题,学生将被取消毕业证或学位证这一问题,超过60%的大学生认为处罚过重。

(二)考试作弊行为

考试既是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目的,同时也是考验学生是否具备诚信品行的重要手段。尽管许多大学生认同做人处事要遵守承诺、言而有信,但一些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经常不履行承诺。一些学生经常因出于某些个人目的考试为获得高分而使用不正当的手段。主要包括抄袭别人的考试答案,携带纸质小抄,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传抄答案,找枪手替考等多种手段。调查显示, 仅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能秉承诚信考试这一基本原则。大学生通过考试作弊来自欺欺人,如果侥幸作弊成功,达到自己功利性的目标,这将会对那些认真学习的同学产生极大的失衡心里。因此,如果考试作弊问题得不到解决,会给在校大学生的学风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那些刻苦努力的学生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态度产生了动摇,产生了随波逐流的心理。大学生在对待知而不行的道德问题时, 明知行为规范要求,但在实际中不愿意遵循道德规范,属严重的知行背离现象。

(三)课堂违纪行为

上课考勤是高校维持学习秩序和公平对待学生成绩的重要举措。然而,但有些学生可能会编造他们不能来上课的各种理由,或要求其他学生替签到,甚至无缘无故地逃课。有些学生不认为迟到是缺乏道德的表现,他们不仅不会因为迟到而感到尴尬,而且会自然地走进教室,因为他们觉得与缺席的人相比,自己能来上课表现已经不错。而即使身在课堂,依然还有部分学生并未真正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看手机、睡觉、吃东西等其他无关课堂学习的活动。调查显示,对于逃课行为只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能够做到从不逃课,二分之一的同学做到偶尔有事才逃课 ,其余同学都有过无故逃课行为。对于课堂表现,能够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不到五分之一,完全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占十分之一,其余同学偶尔有过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上述数据可见大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失范的现象比较普遍。

三、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剖析

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行为归因于以下两方面:一是大学生本身的问题,二是客观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道德失范行为。

(一)学习动力不强

大学学习环境与中学完全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缺少学习动力。一些老师只管课上讲课,课下缺乏交流,这种互不沟通的现象致使老师的对学生学习的督促的缺失。在大学阶段,一些学生无视知识的学习,社会上存在着多元的的价值观,部分扭曲和非主流的观念不可避免地渗透并会影响到学生,对待学业,他们认为只要及格即可,当然没必要在学习上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学生经常沉迷于娱乐至上,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表现出

失范

(二)学习目标功利化

一些大学生为了达到功利的目标,只关注学习成果带来的成效,而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并积累知识和技能的真本领,完全进行功利性的学习。例如期末考取高分目的是获得奖学金、保送研究生或者获取工作机会的筹码。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考试只要及格就行,大学几年只为一张毕业证书,而不是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这部分大学生往往不是把精力放在课堂去学知识长技能,因而在检验学习成果阶段,无论是课后作业、期末考试还是毕业论文都面临严峻的考验,为避免自己的不努力而导致成果的不理想,他们会选择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满足他们的某种需求,已达到功利主义的目的。

(三)课堂学习投入度不足

教学是使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和规范行为的关键一环,但目前的大学课堂教学

主要讲授知识而忽视大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投入度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效果,如果陈旧的教学内容、方法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就会出现不认真听课、逃课、看手机等现象,这种情况学生很难在通过期末考试,很难写出符合要求的论文,导致他们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失范行为就会随之发生。

(四)高校管理制度的缺漏

大学现有管理制度的缺乏主要反映在对考试舞弊和学术不端等道德不端行为缺乏明确的规定,作弊、抄袭等失范行为的机制不够健全,这些管理制度的缺失使学术不端行为的低成本、低风险和高收益现象频频出现,助长了这种失范的风气形成、蔓延与扩散,现有制度的实施虚化。大学生的学业失德现象,关键在于他们对于对于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本应该掌握的知识的欠缺,使得他们在考试、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学习成果考核时由于制度执行者的放任和管理者的不作为及无效制度的实施而产生了失范行为。

(五)积极道德示范的缺位

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功利主义和社会潜规则的侵蚀,导致学习无用论和物欲至上的错误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的价值观中。一些大学认为追求物质利益是他们学习甚至人生的目标,积累财富是他们人生的唯一目标,金钱是衡量成功的主要标准。社会上的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社会扭曲的价值观,消解了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导致他们丧失甚至抛弃了道德信仰。事实证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偏差行为是社会不良风气的一个缩影。

四、解决当代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行为的对策

(一)强化大学生学习道德教育与自律

学习过程中,在注重提高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只有明确学习动机,才能端正学习态度,最终促进良好学习成绩的取得。因此学校应当重点围绕学习动机的问题为大学生提供帮助,使他们能够树立起明确的学习的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效率。教师应当秉承学高为师、身正模范的道德理念,师生之间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接收关系,教师还承载着赋予学生前进动力、为学生指明前进方向的职责。 教师用他们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激励和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树立起风清气正的学习风气严谨的学术道德规范。只有老师的行为端正,学生才能积极模仿。

(二)提升课堂教育教学效果与水平

大学生学习道德行为失范根源在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不够不牢,只有熟练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融会贯通,才能从根本上根治学生以作弊、抄袭等手段,达到理想成绩或通过考试。 大学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要环境场所,只有让他们从课堂上获得和学会知识,才能极大程度地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性,确保课堂内容深深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专注课堂学习内容,才能使学生掌握真知识真技能本领。

(三)完善高校管理制度的规范性

首先,学生违规行为及其处理办法制度实施更加规范。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现象可归因于学生本身对考试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及学校对学生考试违规行为处理的相关制度上的问题。因此,为了完善制度本身及解决考试作弊制度上的问题,高校应该重视、完善并明确处理学生考试违规违纪的详细条款及处理办法。其次,加强对各种制度规范的宣传落实。旨在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相关的制度规范,可以避免那种无法判断违规行为是主观故意还是客观上不了解而带来的困惑。这对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尤为重要,因为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在某种程度上需要引用某些学术研究成果和观点,而且不同类型的论文引用标准可能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一些师生缺乏基本的科研规范和常识,造成了客观的学术不端行为。为了避免这种主观故意和客观上不懂而难以评判及分辨的失范行为,高校有必要开设专门的学术规范课程或讲座使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认识并了解学术论文的相关规范和要求,以很好地遵守学术道德。

(四)营造风气气正的社会道德环境

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的关键期,大学生成长和生活的特定环境必然会对其思想观念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防范他们的失范行为,大学阶段积极为他们创造外部正能量,以良好的道德环境弥补制度本身的缺陷。重视道德榜样的正面示范作用对大学生的教育,迫切需要社会各界具有良好道德行为的先进个人和先进群体发挥道德示范作用,引航大学生道德风尚。通过大众媒体评论和舆论宣传道德事件,旨在加强学生的道德认同,并通过道德榜样的示范作用陶冶和激励大学生学生

参考文献:

[1]龙海平.大学生学习道德失范:表现、根源与对策[J].教书育人,2007,3(02)

[2]华绪庚.大学生诚信教育四位一体协同育人创新机制[J]. 闽江学院学报,2021,7(25)

[3]罗冬梅.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04(20) 

本论文为2021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教育学项目道德伦理视域下大学生学业诚信教育机制的构建及提升对策研究( L21BED01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沈艳丽 ,女,出生日期:1969年1月 ,民族:汉族, 籍贯:辽宁省开原县人

工作单位:沈阳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与法学院,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作者简介:孙超,男,出生日期: 1962年10月 民族:汉族籍贯:辽宁省昌图县人,职称:教授,工作单位:沈阳工程学院  教育教学督导与评价中心

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