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乘务工作中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地铁乘务工作中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分析

林豪陈祝铭

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事业部,福建 福州 3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近年来,为了改善交通运行状况,缓解车流拥堵状况,打通“瓶颈”节点,方便城市居民出行,我国加大了对道路建设统筹推进力度,发展公共交通成为了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市民青睐。地铁乘务工作是监护列车安全运行和消除地铁系统运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对地铁乘务工作中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对各位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铁行车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研究

发生地铁行车安全事故不仅会对乘客安全造成威胁,还会影响企业经济效应,给企业形象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地铁车站必须保障地铁列车行车的可靠性。通地铁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地铁乘务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在建立行车安全保障体系时,应引进先进的科技手段,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综合考虑地铁行车安全的实际情况,对影响地铁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做出全面分析与研究,从而防范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一、地铁乘务工作中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作用

(一)地铁行车安全防护系统

地铁行车安全防护系统在预测地铁行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控地铁系统中所有设备的运转情况,通过实时动态监测,地铁列车乘务人员、前方地铁车站以及安全中心可以第一时间接受所有子系统的监控数据。地铁车站通过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可预测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1]

(二)地铁雷车检修质量管理系统

检测诊断与维修养护系统可实现设备远程维护与管理。例如:利用具有流动检测功能和流动维修作业功能的地铁检测车可对地铁运行线路上的设备进行测试,在检修基地加强设备日常检查和动态检测,提高移动设备的检修效率和质量[2]

二、地铁乘务工作中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建立研究

(一)地铁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的构成

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地铁乘务员是负责地铁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岗位,承担着处理地铁列车运行途中发生的故障和为乘客提供良好服务设施的工作,在地铁列车安全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加强地铁乘务安全管理工作时,应加大地铁行车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力度,对地铁列车运行中危害行车安全的因素进行科学的管控,特别要针对地铁司机早驾驶地铁列车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有力管控,形成有效工作闭环,在地铁列车运行途中发生故障时,能够依照相关应急处置预案,第一时间将故障信息报告行调,并按照故障处理指南展开故障和突发情况的处理工作,让安全行车得到有效保证。在地铁乘务工作中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方面,针对地铁运营中潜在的不利因素进行预测控制研究,在明确影响地铁列车运营安全的危险因素和故障发生后续所产生的影响的同时,除了要对地铁行驶路线的环境特点、人员架构等进行全面分析,还要深入研究地铁线路车辆的特征,基于研究分析的最终结果建立完善的体系措施。另外,在加强行车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地铁乘务人员的学习培训,不定期组织对地铁乘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用以指导地铁乘务工作,为列车安全运营保驾护航。线上培训可通过学习平台进行培训,线下可通过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培训可在培训室进行,由专业的培训师进行授课,可以让被培训者更好地理解培训内容。分散培训可以在各个车站进行,由各个车站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在事故现场处理工作中,乘务管理人员可通过提前安排部署的保障点到事故现场进行应急处理,根据事故应急预案和现场预判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突发事件或异常情况处理时,应先了解、分析现场环境因素、人员伤亡、车辆故障、设备损坏的情况,在处理工作完毕之后,可通过以下两点进行实施:1.关注地铁列车运行延误情况,必要时在地铁列车运行中可指派专业人员开展协助工作,进一步提升地铁列车的运行效率水平,保证列车行车安全。2.在实时监测列车运行状态时,管理人员可运用列车运行自动监控系统完成对列车实际运行情况的监控,还可借助列车运行自动监控系统实现对地铁列车运行的指挥[3]

(二)信息收集工作与分析判断工作的开展

通过研究地铁乘务工作中行车安全保障体系能够发现:在做好电梯安全行车的保障措施时,应对列车行使状态和其他因素进行全面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只有这样能使分析判断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开展信息收集与分析判断工作时,首先应深入研究地铁行车中存在的多种多样的危险状况,收集有关危险信息,并第一时间做出汇总。之后在信息汇总中将危险性不高或与行车状态不相关的因素进行排除,最后再次进行信息汇总与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对已经收集的信息做出全面筛选与总结,从而为接下来的分析与判断工作打下基础。信息收集工作与分析判断工作开展的主要内容是对地铁列车运行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危险类型进行确定,并正确辨识危险因素差异。在分析判断环节中,地铁乘务工作中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的内容是通过总结已获取危险信息,制定列车运行计划。针对地铁列车运行中存在危险状态的特殊情形,应通过制定完善的计划方案和乘务人员培训工作,实现地铁列车行车安全保障体系措施建设。

(三)安全保障新技术的有效应用

在新时代领域和背景下,科学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地铁运营中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提高了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地铁乘务工作行车安全保障体系发展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发展,安全保障新技术不断完善,因此,在地铁行车安全保障制度应用时需要持续更新解决方案。地铁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地铁乘务人员应结合更新信息提示开展实时更新工作,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无误。在实时监控特定地铁列车时,可运用集视频通信、音频通信、数据通信于一体的新一代交互式多媒体通信系统,即视频通讯系统来进行实时监控,不仅保证了地铁乘务人员掌握现场状况信息的精准性,还提高了地铁调度指挥工作的有效性。通过运用列车运行的监督和控制系统的监听电台,可确定地铁列车行使状态,在地铁列车因故障无法运行影响列车安全运行时第一时间处理故障问题,确保列车运行平稳。同时,在地铁行车安全保障体系建立时,需结合新技术,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及高效性[4]

结束语:

中国城市化的进展加速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地铁因其运量大、安全系数高、运行速度快等特点成为了城市人们出行的首选。通过分析地铁乘务工作中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能够进一步明确地铁乘务工作的重要性,让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安全更有保障,并为完善行车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有效助力,进一步推进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质量的提升,保障地铁安全稳定运行,为广大乘客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郝凯强.地铁乘务工作中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思考与分析[J].数码设计(上), 2019(11):271-272.

[2]韩天森.地铁乘务工作中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创新论述[J].轻松学电脑, 2019(20):117-118.

[3]尤星达,朱琳,刘志钢,等.地铁行车作业安全标准化检查与评估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 2021(59):123-124.

[4]郑辉.地铁车辆段/停车场行车安全管理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版, 2020(75):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