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

刘文博

湖北交投京珠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43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交通建设迅速发展。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必须兼顾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必须选择性能良好,质量较高、具有一定强度的施工材料来进行公路建设。总之公路工程的施工是一个科学选择,全面比对,仔细评估的过程,需要做好施工材料的选择、搅拌、运输、铺料、碾压等一系列工作。只有切实将这些工程要点落到实处,才能使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路面工程作为交通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需在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交通通行要求,以促进城市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有效保证路面施工的平整度,达到路面工程建设要求,因此,路面施工团队必须掌握施工技术要点,深入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注意事项,以保证路面工程的建设质量。

一、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1.材料选择

沥青混凝土材料质量关乎施工成果。沥青混凝土材料性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进行施工建设前,以路面工程的地质地形条件为参考做好材料选型。沥青混凝土材料是一种需后续配置的混合料,材料在施工方案制定之初就已确定,因此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选用沥青、混凝土两种基本构成材料,并对比不同材料型号的性能、质量,混凝土要严格控制其硬度和韧性,以免出现裂缝[1]。骨料、水泥以及添加剂混合成混凝土原料,每一种成分都需要遵循严格的配比,提前设计好成分搅拌时间和流程,确保材料质量。除了要考虑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外,还要衡量材料的使用对于周边地区的影响,如地质、气候等。以沥青材料为例,施工地区环境湿度高,降水频繁,在选择沥青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防水性以及黏度,以达到路面施工的要求。

2.沥青拌和

完成材料制备后,严格按照预定的混合料生产比例进行集料拌和。搅拌过程中需控制每盘混合料的搅拌时长为40s左右,控制好出料温度不低于150℃~170℃,安排专人进行现场监控,一旦发现材料出现结团、离析现象,需立刻停止作业,检测材料各项指标,避免对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造成影响。为保证现场作业质量,沥青混合料的制备需秉持随拌随用原则,避免一次性拌和过多材料造成浪费。

3.摊铺作业

采用的摊铺机设备为带有平衡梁的履带式摊铺机,作业期间可自动完成找平处理,确保全面提高施工效率。需严格控制材料温度,使其不低于170℃,作业正式开展的前1h,将熨平板预热≥100℃,减少路面下承层与摊铺层之间的温差梯度,防止沥青温度损失过快。为了避免车辆行进速度过快引起摊铺中断、离析、厚度不匀等问题,要求摊铺机的行进速度控制在2~4m/min,在初始作业展开之前将摊铺机速度降低至1~3m/min,直至确认后续施工情况稳定后才可进行适当提速。现场施工过程中,为避免外界环境因素对路面施工造成干扰,需提前了解施工当天的温度、降雨等天气情况,以便制定完善的施工计划,避免作业面遭到雨淋,导致摊铺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摊铺工作需保持良好的连贯性及持续性,最大限度减少摊铺中断问题。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导致停工时长超过2h,现场作业人员需立刻进行施工缝作业,施工重新开始时按照施工缝施工,完成摊铺后检测路面松铺系数与平整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沥青混凝土碾压

碾压是整个路面工程建设中的核心环节,其与最终路面的铺设成果具有密切关系。一般而言,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碾压分为初压、复压以及终压3个环节。在初压阶段,施工人员按照路面工程建设要求和沥青混凝土路面参数,确定碾压设备种类和规格,确认压实路线、压实速度,承接摊铺成果,利用确定的压路机开始对路面进行初压,碾压次数控制在2~3次。在复压阶段,要事先检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温度,若路面温度在130℃左右,则可以开始复压作业,可以选用组合式压路机对路面进行5次左右的碾压。在终压阶段,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要保证在90℃左右,利用压路机重复3次碾压作业,以消除路面上遗留的作业痕迹,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密实度。

5.处理接缝

路面施工中,施工缝地处理是一项重点工作。施工人员需综合考虑工程情况,优先采用切割机切割整齐,并使用加高挡土墙处理技术,对施工缝边缘进行全面清理,采用粘性沥青,确保整体摊铺效果。在实际摊铺时,需根据接缝部位的具体预留高度,进行科学调整。对于连接部分,使用直尺检查其平面度。在处理水平接缝时,使用双轮双振动压路机,精确控制新铺层与混合料层之间的距离,并在每层压实完成后,向新铺层移动一定距离。这样可以确保锌层完全覆盖最终压制过程。然后进行垂直压实施工,以提高公路摊铺的施工质量。对于垂直接缝,热接缝通常用于压力接缝,交叉接缝压实用于消除。水平接缝一般用水泥擦拭,并覆盖沥青进行处理。

二、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优化措施

1.提高材料质量控制

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耐久性和稳定性。沥青和矿料是沥青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其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和性能。为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标准,施工单位需要加强以下方面的管理:建立严格的原材料供应商管理机制,选择具有资质和信誉的供应商,并签订明确的合同和协议,确保原材料质量满足要求。制定详细的原材料采购和验收流程,严格执行质量检验程序,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针对不同类型的原材料,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和方法,采用先进的材料测试设备进行检测分析。

2.优化拌合料配合比设计

合理设计的拌合料配合比直接影响着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性能、耐久性和安全性。为了实现科学设计,施工单位应该深入分析路段特点、交通条件和环境要求,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对拌合料进行合理搭配。需要根据道路的交通量、车速等特征确定沥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耐久性等要求,结合路段的水稳性、耐久性等环境要求,科学选择适用的拌合料种类和配合比。在设计拌合料配合比时,需要充分考虑原材料性能和相互作用。沥青的粘结性、矿料的强度和粒度分布等因素将直接影响到拌合料的稳定性和适应性。通过深入研究材料特性,优化各组成材料的比例和配合关系,提高拌合料的整体性能。在拌合料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关注环保因素,选择环保型原材料并优化配比结构,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实施科学的质量监控措施,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对拌合料进行质量监测,确保设计配合比的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3.强化施工工艺控制

通过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和均匀度,可以确保施工的稳定性、平整度和耐久性。采用先进的摊铺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工艺控制的基础。先进的摊铺机械设备能够在施工过程中实现精确的料厚控制,确保摊铺厚度符合设计要求。还需要配备精准的喷洒系统,确保沥青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质量。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他们应该熟悉各类摊铺机械的使用方法,了解施工工艺和操作要点,能够灵活调整施工参数和掌握施工节奏,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全程监测和测量施工参数。通过先进的测量仪器和传感器,及时获取施工参数的数据,如摊铺速度、振动频率等,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确保施工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加强对施工工艺控制的检查和验收,在关键环节加强质量把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立质量关键点台账,记录施工工艺参数、施工过程和质量检查结果,以便于追溯。

结语

综上所述,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在现代公路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控制施工质量、优化配合比设计、引入新技术,可以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安全性和舒适性,为交通运输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伟.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混凝土公路施工技术[J].写真地理,20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