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落实“班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身份开展高水平学生管理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30
/ 2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落实“班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身份开展高水平学生管理工作

阿楠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300387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高校辅导员在担任“班主任”和“学生党支部书记”双重身份下,如何有效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接着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了辅导员如何通过具体的策略和方法,更好地履行班主任和学生党支部书记的职责。通过总结有效落实双重身份的关键因素,对未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班主任;党支部书记;工作策略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高校辅导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者,更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引导者。特别是在担任“班主任”和“学生党支部书记”这两个角色时,辅导员需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辅导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分析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背景和发展趋势,探讨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更好地履行辅导员的职责,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社会变迁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1]。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了学生价值观念的多样性,这对于辅导员在价值引导和思想教育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接受信息和形成观念的过程中,受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思潮的影响,这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以及更加深入和细致的工作方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学生的行为特征和交流方式。学生们更加习惯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社交和学习,这对辅导员提出了新的挑战。辅导员需要掌握新媒体技术和网络沟通技巧,利用学生熟悉和喜欢的平台和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同时,辅导员还需要关注网络环境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如网络沉迷、网络暴力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辅导员还需要关注社会变迁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加。辅导员需要具备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辅导技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应对压力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高校辅导员角色的转变与挑战

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学生需求的变化,要求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从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的成长引导者。这一转变意味着辅导员不仅要管理学生的行为,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辅导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同理心,能够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辅导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和项目。面对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辅导员需要采取更加灵活和创新的策略。这包括但不限于开展个性化辅导、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辅导员还需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见和评价,不断调整和优化工作策略。辅导员还需要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

二、辅导员作为班主任的角色与职责

(一)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与作用

班主任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角色,其职责不仅限于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需要处理学生请假、宿舍管理、考勤记录等事务,确保班级的正常运行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秩序[2]。班主任还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这包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授学生应对压力和挫折的策略,以及在必要时引导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咨询。通过这些措施,班主任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促进其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班主任在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组织职业发展讲座、实习就业指导等活动,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个体发展与班级集体建设的平衡

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班主任还需要注重班级集体的建设,这是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如团队竞赛、文化节、体育活动等,班主任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在班级集体建设中,班主任应当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参与到班级管理和活动中来。例如,可以设立各类班级委员会,让学生在组织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班主任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开展志愿服务、社区参与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从而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

三、辅导员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的角色与职责

(一)党支部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党支部作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在学生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要平台[3]。党支部通过定期组织政治学习、主题党日活动、党课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党支部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党员的重任,通过严格的党员发展程序和持续的党员教育,培养学生的党性原则和社会责任感。党支部的工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增强其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党支部书记的职责与工作重点

作为党支部书记,辅导员肩负着组织和管理党支部日常生活的重要职责。这包括制定党支部工作计划、组织党员大会和党小组会、监督党员履行义务等。党支部书记还需要密切关注党员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党员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同时,党支部书记还需要将党支部活动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组织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实习实践等活动,党支部书记可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党支部书记还需要注重党支部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通过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和交流分享会,增强党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支持。

四、落实双重身份的有效策略

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中,落实班主任和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双重身份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执行这一职责,辅导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策略。

(一)整合资源,构建协同工作机制

整合资源和构建协同工作机制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辅导员可以通过建立校内外合作网络,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例如,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项目,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提前适应职场环境。另外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学院、部门的合作,共同举办学术讲座、文化活动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例如,在一个学期的开始,辅导员可以与学校的文化部门合作,策划一系列文化活动,如邀请知名作家来校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者举办校园电影节。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加强自我修养,提升专业素养

加强自我修养和提升专业素养对于辅导员来说同样重要。辅导员应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例如可以报名参加心理学进阶课程和教育心理学研讨会。通过这些学习,辅导员可以掌握更多关于学生发展阶段、学习动机和心理健康的知识,因而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比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等。同时,为了提高应对紧急情况和冲突调解的能力,辅导员还可以参加情绪管理和沟通技巧的工作坊。这样在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时就能够保持冷静和专业,有效地协调资源和解决问题。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看到,高校辅导员在落实“班主任”和“学生党支部书记”身份时,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通过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辅导员可以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芦杰.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02):73-75.

[2]韩武杰,陈力.新媒体时代大学辅导员学生管理及创新路径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4,15(05):185-187.

[3]胡建权.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优化策略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4,10(02):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