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建筑施工中的信息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6
/ 2

探究建筑施工中的信息管理

汪礼斌

身份证号码:330824198512194214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一种新型的生产力,主要用于培育和开发基于计算机的智能工具,使其能够为社会的进程做出贡献。企业要想获得最大的价值,就必须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施工管理中。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也存在一些技术难点。本文对信息化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为从事该行业的人们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信息化;施工管理;应用

  前言

  随着科技发展,信息化从过去的孤立、分散的局面,完善为今天的大规模、成熟的网络化生产工具。它以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大数据为基础。它可以记录将要用于研究的事物的数据,帮助研究人员分析数据和做出决策。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更是如此。如果运用得当,将大大提高房建项目的效率和竣工率。施工管理人员要注重信息化,注重招聘相关专业人才,共同更好地完成房建工程。

  1信息化在建筑行业中的发展

  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如果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的管理中,对于及时了解管理工程中存在的漏洞,可以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寻找正确的发展道路,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作用,提高管理效率的必然途径。首先是避免管理中信息传递的不对称和错误。在传统的项目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错误。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实时传递和共享各种信息和数据,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避免信息传递的延迟,最大限度地缩短信息传递的时间,也可以降低信息传递的成本。建设项目管理的信息流通方向应更加及时、准确。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可以使信息之间的相互沟通变得及时准确,从而不断提高各个项目之间的协调性,这样在管理项目时,必然会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有效地调整相关建设内容,避免方向性错误。总之,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管理信息流通的效率。

  2信息管理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内容

  2.1在材料和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材料管理,工程材料的各个管理环节都能根据工程材料网络计划实现相应的工作内容。而且会对资源消耗、工程进度等信息进行调整分析,便于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调整建设项目,使工程材料实现自动化管理。

  2.2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是企业运行效率的保证。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项目划分、措施实施、资金分配、质量控制等内容,建立综合管理,使整体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可以收集项目各个环节的质量,更合理地规划施工安全方案和检查。有效地提高施工安全性,确保安全施工标准和工程质量。

  2.3项目成本控制的应用

  信息化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成本设计和审计阶段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编制了成熟的建设工程竣工相关软件,对建设工程造价的主要管理内容进行类比和审核,使工程造价更加科学,依据更加合理,工程造价价值更加可靠稳定。

  2.4工程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者在开展工作前应统筹规划工期,然后逐步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将资源合理分配到工程中的各个节点,使资金分配更加科学合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工程进度设计和控制管理中人工计算所花费的时间,数据可以准确合理。项目进度规划和设计评审的效率可以有效提高。如果出现问题,通过信息技术,相对容易发现问题的原因和差异,采取更及时合理的对策。信息化在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体现在管理上,整个工程可以分解成不同的环节形式和交叉结构,分别进行管理。

  2.5在档案资料管理中的应用

  对施工合同等资料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施工项目档案制度,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减少管理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在信息档案管理中,信息的输出和获取更加方便快捷,使信息的整合和分析工作更加高效及时,有效监控工程实际进度,及时发现管理问题,对提高整体工程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3.加强信息化管理在施工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3.1加快发展建筑信息化软件

  该软件能否在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中得到快速应用,直接关系到最终管理的效率。因此,加强建筑信息化软件的开发与研究,保证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种子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相对成熟。在我国,各种软件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有很大一部分借鉴了国外的技术。但长期的实践证明,我国与国外的外部环境不同,包括气候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国外软件在我国得不到有效开发。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开发相关的信息化软件系统,结合我国实际施工环境、技术条件等各种参数,实现数字化快速信息化管理的高效性,使施工更有成效。提高企业发展速度。

  3.2建立综合信息系统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和扩张,建设项目数量与规模都在急剧增长。在此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升工程管理效能成为了刻不容缓的任务。因此,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优化施工过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尤其重要的是,在建设工程中构建一套全面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以应对日益复杂且多元化的建设内容所带来的传统管理模式的挑战。

  建设项目涵盖了众多建设单元和环节,从前期规划直至后期的成本核算,都需要精细的组织与管理。比如,在项目起步阶段就必须进行周详的规划布局,并且不只是停留在图纸设计层面,还要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计划和后期的成本核算纳入统一的管理范畴。因此,整合所有这些建设内容成为一个高效统一的整体显得尤为关键。

  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应用能够显著简化繁复的施工流程,赋予施工团队更加有条不紊的工作秩序。项目施工管理者应当坚持并传承优秀的传统管理理念,同时紧跟时代步伐,充分认知和掌握信息化系统的内在架构,确保信息流的畅通无阻,建立起合理有效的信息网络。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确保项目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从而显著提升建设项目整体的管理水平,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高效运行。

  3.3统一工程信息管理标准

  建筑业是一个涵盖领域广泛且复杂程度极高的行业,其内容不仅限于土木工程这一基础建设领域,还包括建筑装饰、装饰工程等多个细分专业,每一个领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工艺技术、设计风格和管理要求。土木工程主要关注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而建筑装饰和装饰工程则更多地聚焦于建筑物的外观美学、内部空间布局和使用者舒适度等方面。

  因此,为了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各类企业和行业进行规范化的分类和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这涉及到从企业资质、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到技术创新等全方位的行业规范体系建设。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类,可以帮助企业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同时也便于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其进行有效监管。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工程建设中的信息需求进行合理分类和有效管理变得更为迫切。通过搭建高效的信息化平台,可以大幅提升工程建设中信息技术的利用效率,例如数字化设计、施工模拟、项目进度跟踪、成本控制等,从而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升级。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应用,可以为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帮助企业有效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帮助企业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了更好地解决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现场管理对象的广泛性,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科学化、数字化的综合管理,促进施工企业获得更大的实际效益。

  参考文献 

[1]尚亚军.信息化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1):159-160.

[2]赵华健.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管理问题治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27):132.

[3]郑润明.信息化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探析[J].工程技术:摘要版,2014(3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