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概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精神科护理概论

陈杨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610000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以及竞争压力的日渐增强,精神疾病的发生率年复一年地攀升。从世界卫生组织的调研结果来看,地球上大约有十亿人遭受着精神疾病的困扰,换句话说,平均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有过精神疾病的阅历。在中国,精神障碍的病患者人数已突破亿人大关,重度精神障碍的病患者也达到了一千六百万人次,然而民众对这一病症的了解程度不足五成。

关键词:精神疾病  护理方法 

一、精神疾病的表现

精神疾病通常指由诸如生理、心理和所处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所致的包含知觉、认知、情绪及意志行动障碍等在内的严重病态,涵盖了精神分裂、焦虑、抑郁等疾病。患者可能因精神症状的扰动或剧烈心理冲击引发自残、自杀行为、侵害他人、离家出走、哽噎、僵直等多种表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统计,全球每40秒便有一人死于自杀,每年约有1000万到2000万人试图自杀,其间大约50%至75%为抑郁症患者,这一群体的自杀风险是一般人口的十倍之多。

二、精神疾病的病因

(一)生物学因素

精神疾病在家庭中有高度集中的倾向,大部分观点支持这样的看法,精神疾病是众多基因互相作用的结果,这增加了患病的可能性。此外,还受到其他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感染、身体疾患、心理创伤、酗酒和药物滥用等。近些年来,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代前沿的基因检测方法和分子生物技术助推了与特定精神疾病相关遗传因素的识别工作,并且人们相信,基因检测有助于实现病情的诊断及预后预测。这为普及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和识别极高风险群体提供了一些理论支持。

(二)心理社会因素

个体性格的塑造是由天生先天条件与成长经历环境的双重影响而成,而在个人本有的性情基础上,遇到的精神压力以及社交环境因素的额外影响可能导致多种精神疾病的产生。

三、护理的重要性

良好的护理对于病人而言能有效地提升其生理及精神状态,还能够提高病人的社交能力与生活水平,减轻再发病及并发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增进病人的自理技巧及自我价值认知,提升病人感受到的幸福和满足感。护理亦构成了向病人伸出必需协助与深情关爱的关键途径,有助于病人与护理人员之间建立基于信任和尊重的良好沟通,增加病人的合作意愿与医嘱遵守程度,减轻病人的孤立无援之情。

四、精神科的常见护理方法

(一)安全护理

确保患者安全的护理宗旨在于避免他们因内在或外部因素遭遇伤害,预防其自残、自杀、攻击他人、破坏物品、潜逃等高风险行为,以保障其生理及心理的健康安全。开展此类护理工作,优先任务是对生活环境进行管理,确保患者所处空间的干净、宁静及舒适性,避免过分刺激的光线和声音。另外,还需要加强对于门窗、供电和供水系统的监控与保养,以预防患者可能发生的跳窗或电击等意外事件。在生活环境中,需将刃具、药物及玻璃物品置于患者无法触及之处,或确保这些物品上锁保存。

(二)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旨在辅助患者在其现有环境中实现心灵和身体的最优状态,是关键的照护途径。实践这一心理护理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确立一个积极的照护者与患者间的相互关系。不论是亲属还是专门的护理人员及照顾者,和患者建立起正面的互动关系,为精神关怀搭建了基础框架,这也是确保其它治疗和照护行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护理人员需表现出对患者的尊敬和主动关心,以轻柔的态度和充满关爱的言辞来服务患者。同时,护理人员要能深刻感受到患者所承受的苦楚,并且能在某种程度上与患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值得信任,进而建立起一套高效的交流与信任体系。另外,精神病人经常会有诸如忧郁、失望至极、易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这些负能量会干扰他们与人互动与合作的能力。在照顾这些患者时,护理人员需留意他们的情感波动,并指导他们用平缓且理性的方法来排解内心的不满。对患者适度的表扬和嘉奖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积极参与度。同时,护理人员也应该尊重患者的独特性和选择,避免对他们进行强迫或斥责。当病人产生幻觉或者错觉时,护理人员需要有充足的耐心去解释这些错觉和错觉的不真实性,帮助病人正确地理解自己和现实。另一方面,精神疾病患者通常缺乏兴趣和动力,难以参与正常的社交活动。家人可以根据病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等因素,指导他们参与一些与他们兴趣相符且有益的活动,例如体育锻炼、游戏、手工制作和阅读等。

(三)药物管理

在处药物管理的过程中,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让看护工作人员严谨地遵循医生的指示来为病人提供药品治疗,而非任意调整或暂停使用。他们需要清楚地知道药品的功效、剂量、使用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当病人开始服药的时候,看护工作人员应该站在一边进行观察,同时,他们也需要在病人服药之后进行口腔检测,以便发现是否还有药品的残余,以避免病人将药品储存过多导致无法立即使用。另外,我们也需要对病人的血液、尿液等各项数据进行周期性的检验,以便对药品的血液中的药效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控。如果有不良反应,必须立即向医生报告,并对治疗方案进行修改。在药品的管理环节,必须把药品放置在特定的箱子或房间里,同时确保妥善保管和预防,避免病人随意使用。此外,也需要密切监控药品的库存,过期的药品需要立即处理,库存不足的药品需要立即补充,以防止病人中断服药。

(四)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主旨在于提升患者的自我照顾技巧,以便他们能够顺利恢复并适应社会环境。首先就是对患者进行日常清洁,包括定时给予他们沐浴、换装以及修剪头发等服务。同时,也需要确保患者形象得体,并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我们必须对患者的口腔、头发、四肢、皮肤以及会阴等区域进行严格的清洗,并激励他们主动进行个人卫生的维护。对于饮食,我们应该依照患者的健康情况以及营养需求,给予他们恰当的膳食,并关心他们的饮食习惯与喜好,以便最大程度地满足他们的健康需求。同时,我们也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饮食状况,避免发生噎食或误吞异物等情况。在睡眠方面,我们需要协助病人形成健康的睡眠习惯,对于有睡眠问题的病人,我们应该请医生或专业的精神护理专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五)教育护理

教育护理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的理解并接受精神疾病,同时加强他们对于药品治疗和心理干预的依赖与协作。在实际的照顾过程中,最主要的一步就是进行与精神疾病相关的知识培训,这包括患者本身,同时,他们的亲属也需要全面掌握他们的疾病产生原因、种类、判定方式和预后,并且他们需要保证自身可以准确的应对他们的一些情感表现和反馈。同时,病人还必须掌握与疾病相关的信息,以便能够对某些不正常的情感反映、行动以及精神状况有所了解,进而能够从主观上更好地采取实施应急策略。其次,我们需要对患者及其亲友进行深入的心理治疗知识培训,让他们对于心理治疗的各个方面、目标、步骤、手段有所认识。同时,也需要明白心理治疗的功能、适宜性、不宜性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接受心理治疗时,积极地投入到治疗之中,协助心理治疗师,从而实现最佳的治疗成效。

在现代医疗领域,精神科护理的作用不可忽视。它不仅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重要的医疗和心理援助,帮助他们恢复健康和社会功能,同时也降低了精神疾病对社会的负面效应,推动了社会的健康和稳定。在精神科的护理过程中,常见的护理手段包括安全照护、心理照护、药物管理、生活照护、教育照护等。这些手段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够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保证病人得到最优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曼莹,蔡慧慧.精神科护理概论[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2] 胡晓梅,何荣昌,曾干,等.关怀照护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2):3.DOI:10.3969/j.issn.1008-9993.2007.02.007.

[3] 胡晓梅,何荣昌,曾干,等.关怀照护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