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资本对共情疲劳影响的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资本对共情疲劳影响的路径研究

陈滨

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53700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资本对共情疲劳的影响。方法共计抽取护士60例,急诊科护士30例入组观察组,另外30例为内外科护士,入组对照组,实施压力源量表及心理资本量表、救助人员生活质量量表问卷评分。结果:观察组压力源量表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更高,观察组心理资本量表、救助人员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相比于对照组较低,有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心理资本均会影响共情疲劳,应注重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问题。

【关键词】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心理资本;共情疲劳

共情疲劳是指在进行救援行动时由于共情作用而造成的二次伤害,使其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不适,导致其对救援目标的同情程度和能力下降。如产生倦怠感世界观会发生变化。工作紧张会诱发共情疲劳[1]。相关研究显示,心理资本会对其产生作用。因此,本文采用问卷法对急诊护理人员及内外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工作压力源、心理资本对护理人员的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者为60例护士,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10月。急诊科护士30例入组观察组,30例内外科护士入组对照组,观察组:男3例,女27例,年龄23-48岁,平均31.27±1.32岁,对照组:男2例,女28例,年龄21-47岁,平均32.38±1.31岁。经过统计学处理对比, P>0.05,分组可行。

1.2方法

使用中国护理人员的压力源、心理资本、急救工作人员生命质量量表对急诊护理和内科护理人员进行评定,并对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

1.3观察指标

研究指标:中国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源问卷包括35题、5个维度,从0到140,得分较高,说明工作紧张程度较高。心理资本该量表由24题、4个构面组成,得分从0-144,得分较高的人具有较高的心理资本。生命质量问卷共有30项,共有10项,得分从0到150,得分较高的为共情疲劳程度较低。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 SPSS22.0软件对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资本的影响效果统计。压力源量表及心理资本量表、救助人员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以()来表示,通过 t检验,得出了P<0.05的结论,表示有统计学上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压力源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压力源评分更高,观察组心理资本、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对照组心理资本、生活质量评分更低,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见表1所示:

1观察组、对照组压力源、心理资本、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n)

压力源

心理资本

生活质量

对照组

30

96.65±1.27

95.46±1.41

105.34±2.82

观察组

30

102.62±1.34

86.34±1.24

84.34±2.27

t

17.7114

26.6031

31.7728

P

0.0000

0.0000

0.0000

  1. 讨论

急救护理人员长期暴露在暴力事件和突发事件中,又处在急救工作的最前线,心理和生理压力都很大,属于易产生共情疲劳的高风险人群。在急救护理中如果发生共情倦怠,不仅会影响到护理品质,也会使人产生工作疲劳感,最后造成辞职。大量研究显示,大部分急救护理人员均有一定的共情疲劳,以及中度到重度的工作紧张感。本研究采用中国护理人员的压力源、心理资产、急救护理人员的生命质量调查表,采用自编的问卷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急救护理的工作压力得分要比内科、外科护理人员高,这两个群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资本得分显著高于内科和外科护理人员,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而在抢救工作中两个护理小组在抢救工作中的生存品质得分均高于内科和外科护理,急救护理人员反映出共情疲惫程度低于内科护理人员为显著性差异[2]。这说明急诊护理工作紧张、心理资本对患者的共情倦怠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病人的增多,使护理人员长期处在工作压力之下,而急诊护士又是处于救治工作的最前线,就诊病人急、重,医疗资源不足,易发生患者与家属不满,出现纠纷,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长期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还要应付集体的紧急情况。其结果是具备较强的工作紧张、工作疲劳。而急诊护理人员的心理资本则属于中层,这与其经常遭遇不可控制的突发事故和事故导致的工作挫折感有关。相对于其他部门,急诊护理人员在长时间的各种压力事件中暴露,患者的痛苦和不良结局都会使其产生悲观和抑郁的情绪,如果病情加重还会表现出睡眠障碍、疲乏无力等身体方面的表现,这对他们的心理资本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在急救人员中,由于其较高的心理资本和较高的工作紧张度,导致其同情疲惫程度较高,不仅会降低其服务品质,还会对其生理和精神健康产生不良的后果。所以,护理人员应该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减轻急救人员的工作紧张程度,并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课程、职业能力提升训练等手段,来提升急救护士在应对工作中的职业能力和精神状态,促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增强工作中的胜任感和成就感。以减轻工作紧张程度,减轻消极情感,减轻共情疲劳,可促进患者整体指标改善

[3]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压力源量表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压力源量表评分更高,观察组心理资本量表、救助人员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对比对照组心理资本量表、救助人员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明显降低,统计学差异性显著(P<0.05)。

综述,急救人员的工作应激与心理资本是导致其情绪倦怠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以提高急救人员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赵玲, 郑绍杰, 张成帅. 规范化培训护士工作压力源、心理资本水平与其职业生涯的相关性分析[J]. 齐鲁护理杂志, 2023, 29 (20): 131-134.

[2]刘秀琴.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源与自我效能、心理弹性以及工作倦怠感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护理杂志, 2023, 22 (05): 59-62.

[3]杨霞, 苗攀, 周文华. 急诊抢救室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3, 30 (10): 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