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生对医疗伦理问题的认知与处理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护理学生对医疗伦理问题的认知与处理策略研究

穆雨轩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9

摘要: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从事任何一个行业所必备的基本要求。对于护理专业来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更新,人们对人员的素质提供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医学院校除了要教会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重视医护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对护理人才培养的意义,以为护理人才的培养产生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护理 医学伦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认识的提高,各个学科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医学领域来讲,医学伦理是近几年新兴起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就是把病人的利益放在医疗救治的第一位,尊重病人,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病人。对于护理学生来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可以提高整个医疗救治过程的的水平,是解决目前医疗事业发展出现的问题的重要措施。其中医学伦理素养是医生职业操守的核心内容,因此,医学教育机构应强化医学生的伦理素养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

一、.医学伦理的现状

当前,医疗体制改革正在逐步的深入,医患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治疗者和被治疗者,转变为服务者和消费者,而且,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主体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从单一的重视医生治疗技术,转向了对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的重视,特别是对医护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伦理素养的重视,这是以往的医患关系中所没有的。但是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比如,有些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言语比较生硬,态度比较生冷,不注重患者的情绪变化,服务意识不够强,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医患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救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作为医学类院校,是为医疗事业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储备人才的重要机构,在注重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帮助指导护理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既掌握丰富的护理知识、熟练地护理技能,同时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护理专业医疗伦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对医疗伦理教育的重视程度还需要提高。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互动的一个过程,教师往往对医学专业课程特别重视,而对学生的医学伦理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忽视,或者另有人负责,这便使伦理教学不能贯穿于医学生的整个教育全过程。校园的文化建设中缺乏关于医学人文关怀,在实践实习中,带教老师更多的也是关注医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培养,开展各种专业讲座,加深不同领域的前沿医学知识,但是关于医学生的专业职业操守、思想教育和医学伦理教育相关的则很少。随着医学生数量的增加,带教老师增加了工作量和相关责任,因此也出现了部分老师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等情况,对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伦理素养重要性认识不足。
  2.外部环境对护理专业的伦理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如今的社会高速发展,价值多元化,部分医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错误,单纯追求物质利益,做出与医生职业道德相背离的行为。工作散漫、见死不救、区别对待病人、责任性不强、出现医疗差错等不良现象频频出现,这很大程度的损害了医务人员良好的形象。社会环境和部分从业医生的不良行为对医学生的培育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医学生在对医学伦理、职业操守的认知上产生动摇。

3.伦理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目前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课堂教授学生理论、原则和规范,也结合实际讲,但结合实际是以举例子的方法,来证实这些原则和规范的正确性。教学的目的也局限于让学生机械的掌握这些原则、规则。
  4.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结合不够紧密。社会上的医德医风中的种种不正常现象使得传统的医德课难以自圆其说。学生原本就对简单的理论说教缺乏兴趣,与医疗实践脱节甚至相悖的说教更加会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医疗伦理教学的建议

1.重视医疗伦理教学在护理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作用。重视医学伦理学教育可以满足我们的精神文明需求,同时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最终达成培养临床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学人才的目标。但是目前医学伦理学教育方面存在教育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医学院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树立榜样、弘扬正气,全面治理医德环境,激发出医学生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启发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观,教育他们爱岗敬业、严守医德。在校园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培养优良的学习风气,积极优美的文化生活和环境会对医学生医德素养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校园文化生活中注重医德教育的渗透,可以充实医学生的精神生活,升华他们的道德境界,形成医学教育机构丰富的底蕴和人文特色。

2.,科学设置医疗伦理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在医学伦理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全面、客观分析行动导向教学内涵、优势等,以医学伦理工作过程为切入点,客观分析卫生职业院校医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认知水平等,贴近“社会、职业、学生”,科学安排教学内容,难易度适中,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以医学伦理事件为中心,巧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探讨生命伦理问题,比如,器官移植、临终关怀,在具体化情景深刻体验医学实践过程中生命伦理知识的具体化应用,便于学生将医学伦理课程知识学“活”。在创设教学情景中,教师可以和班级学生互动、交流,将学生关心的医学伦理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围绕医学伦理课程知识,巧设教学问题情景,积极引导班级学生思考,在解决课堂问题中准确理解、把握医学理论课程知识,充分发挥行动导向教学多样化作用,最大化提高医学伦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3. 提高教师的职业榜样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树立正确的模范典型,积极引导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因此建立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医德教育的关键之处。教师的知识水平、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等内在品质和思想水平对医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榜样和带动作用。

四、结语

社会的发展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护理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作为护理院校,要把医疗伦理的培养放在与专业知识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促进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钱聚标,朱永湘,王华,邱烺,何博华,陈晓鹤.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04);
  [2]罗秉祥.传统中国医疗伦理对当代美德医疗伦理学可作的贡献[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04);
  [3]况成云,王明华,马菊华,孔祥清,王建平,兰明银.基于医疗情境的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11);
  [4]梁金婵,尹卫东,尹奋勤.对成人教育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04);

[5]向鸿梅,马春梅,李树森等.培养医学生医学伦理职业操守的探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6):702-704.
  [6]向鸿梅,马春梅,李树森等.论在医学生中构建医学伦理职业操守[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5):649-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