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优质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王霞 赵国玲 通讯作者段晓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九四三医院 内一科 甘肃省武威市 733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冠心病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于心内科中选取74例冠心病患者参与研究,已经对其基本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确认符合实验参与条件。与此同时,将74例患者随机分配为2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7例,分别在护理期间对其实施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时间均较低(P<0.05);选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情况,同时使用生命质量量表(QOL-100)评估生命质量,结果显示在护理后观察组的PSQI和QOL-10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心绞痛发作频次,可促进康复,并可改善睡眠质量并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优质护理;睡眠治疗;生命质量;心绞痛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由于其病程较长,会长期持续性地损害患者身体心功能,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安全。目前,针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护理是必要措施,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对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就当前实际情况看,心内科常规护理措施效果相对一般,对提高冠心病护理质量有一定影响。因此,当前应重视实施更具科学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1]。优质护理是临床常用的新型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更注重护理服务,相信将其用于冠心病护理中可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以下研究中便围绕优质护理用于冠心病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74例冠心病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均是心内科在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患者符合研究参与条件,均自愿参与研究。74例患者中包括39例男性、35例女性,年龄范围41-77岁,平均(62.6±3.4)岁,病程2-11年,平均(6.2±2.7)年。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②沟通能力正常;③依从性良好。

排除条件:①临床资料不完整;②存在心功能不全;③家属不知情;④存在其他严重脏器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内实施常规护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后对其实施用药指导、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教育等相关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

于本组实施优质护理。①心绞痛护理:心绞痛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症状,一旦发作会伴有明显胸痛症状,情况比较复杂。对于住院期间发生心绞痛的患者,应指导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并询问患者疼痛持续时间、疼痛位置,同时加强监测,做好对心绞痛的详细记录,而且该过程中还应及时通知医生尽快给予处理。此外,还应进行心电监测,便于预防心肌梗死。②心理护理:良好的心理状态十分关键,因冠心病持续发展的影响,患者在心理上难免会产生不良情绪,如恐惧、焦虑、担忧等。鉴于此,在优质护理期间,护士应积极与患者交流,讲解有关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原因等内容,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应详细解答,还应阐述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使患者可树立正确观念,保持良好心理状态。③睡眠干预:据悉很多冠心病患者存在睡眠质量差的问题,护士可对此采取针对性护理。例如,可重点对病房内进行环境管理,根据季节调整室内温度、湿度,保持空气清新;再如,应为患者制定良好休息计划,做到按时睡眠和起床。在夜间睡前,告知患者避免饮用或食用刺激性较强的食物,还应喝一杯热牛奶、配合热水洗脚,白天不睡懒觉,对于一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指导患者于早餐后服用[2]。④饮食护理:还可基于患者个人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应严格遵循低脂、低盐、低糖原则,保持饮食清淡。如可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寒凉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效果

统计比较两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住院时间。

1.3.2 睡眠质量、生命质量评估

通过PSQI评分评估睡眠质量,分值越低睡眠质量越优;通过QOL-100评分评估生命质量,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越优。

1.4 统计学处理

对于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信息均需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此可选择SPSS23.0软件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在具体统计学处理过程中会涉及到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可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同时还需分别通过“X2”、“t”进行检验,确认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后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从表1数据统计看,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护理效果对比x±s)

组别

例数

心绞痛发作次数(次)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37

6.7±2.1

11.9±2.4

对照组

37

10.6±2.3

14.2±2.9

t值

7.414

3.025

P值

<0.05

<0.05

2.2 睡眠质量、生命质量评分

经PSQI、QOL-100评分的评估结果看,在护理前两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更低,QOL-100评分更高(P<0.05)。

表2 PSQI、QOL-100评分对比(分)x±s)

时间

组别

PSQI评分

QOL-100评分

护理前

观察组

12.9±3.4

64.2±10.8

对照组

12.9±3.1

64.1±9.8

t值

0.122

0.931

P值

>0.05

>0.05

护理后

观察组

6.1±1.5

82.1±10.3

对照组

8.7±2.2

75.3±11.2

t值

5.114

9.725

P值

<0.05

<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具有长期持续性特点。临床上针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较多,该过程中必须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优质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弥补了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

本次在观察组内实施了优质护理模式,对改善心绞痛有积极作用。在冠心病发展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症状,这对患者来说有较大影响,同时也预示着心功能的损伤。护理期间非常关注对心绞痛的防治,能够在出现心绞痛后及时作出防治措施,可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有助于提高对下一次发作的预防。如本次结果中表1所示可见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因冠心病持续发展影响,患者睡眠质量较差,而且冠心病患者多数存在不良心理状态,也会因心理状态的持续下降而加剧对睡眠质量的影响[3]。本次在护理期间,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积极介绍有关冠心病的相关健康知识,引导患者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加深对冠心病的认知。与此同时注重对病房进行合理的环境干预,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并且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饮食上也对其实施科学管理,这对改善睡眠有较大帮助。如表2可见,护理后观察组的PSQI、QOL-100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将优质护理用于冠心病护理中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可有效防治心绞痛,同时还可改善睡眠治疗、提升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宝珠.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实施价值分析 [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 (17): 89-91.

[2]徐燕,谷红莲,杨平. 多媒体健康教育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心理弹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J]. 中国医药导报, 2022, 19 (11): 177-180.

[3]郭建星,吕定超,张玉平. 健康教育联合心脏康复在心绞痛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J]. 护理研究, 2022, 36 (07): 1248-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