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医疗资源配置优化及效益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公立医院医疗资源配置优化及效益评价研究 

刘雨桐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东亭分院  江苏省无锡市214000

摘要:本文综合探讨了公立医院医疗资源配置优化策略,包括成本效益分析与资源分配、医疗服务流程优化、需求预测与资源调配以及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通过精确的成本效益分析,医院能够在各个部门和服务项目之间实现资源的经济高效分配。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疗资源配置;效益评价

一、公立医院医疗资源配置优化策略

(一)成本效益分析与资源分配

成本效益分析(CBA)作为公立医院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核心策略,通过对不同资源配置方案的财务影响进行评估,寻求在成本与效益之间达到最佳平衡。该方法不仅关注于识别成本最小化与效益最大化之间的权衡,更重要的是,它为医院管理团队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决策工具,以便在众多部门、服务项目及治疗手段之间合理分配稀缺资源。实施CBA时,必须准确计算并比较投入资源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以及随之而来的健康效益,确保每一项投入都能在保障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资源的经济高效利用。

在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营管理中,成本效益分析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投资决策,它还深入到医院运营的各个层面。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通过对不同医疗岗位的工作效率与成本贡献进行CBA,可以优化人员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在医疗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上,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医院能够确定哪些投资项目能够带来最大的健康回报,从而在有限的资金内做出最优选择。此外,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公立医院在引进新技术或治疗方法时,运用成本效益分析能够科学评估其经济可行性和长远影响,避免了高成本低效益的投资,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在这一过程中,构建一个强大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需要收集医疗服务的直接成本数据,还需考量到间接成本及长期健康效益的变化,以便更全面、准确地评估不同配置方案的成本效益。

(二)医疗服务流程优化

医疗服务流程的优化,旨在通过流程管理技术的应用,简化医疗服务的提供流程,实现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与服务成本的降低。通过对现有服务流程的深入分析,识别出流程中存在的低效环节,进而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不仅能显著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能提高医院整体的运营性能。如通过优化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流程,不仅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还能更有效地利用医院的医疗资源和人力资源,从而达到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在经济运营管理的角度看,医疗服务流程的优化不仅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技术问题,更是一种经济效益的提升。采用精益管理原则,通过持续的流程改进活动,消除非增值活动,优化资源配置,可以显著降低医疗过程中的浪费,如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检查、优化医疗物资的使用等,从而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或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此外,流程优化还涉及到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标准操作程序(SOP),不仅能够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服务的可预测性,还能够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促进医院经济运营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例如,通过对药物配送流程的优化,既可以减少药物浪费,又能缩短患者等待药物的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三)需求预测与资源调配

在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营管理中,需求预测与资源调配是确保资源有效利用、提升服务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通过采用数据分析和预测建模技术,医院能够对不同医疗服务的需求量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准确预测,这种前瞻性分析为资源的灵活配置与合理分配提供了科学依据。例如,紧急服务需求的高峰期预测能使医院提前调整人力资源和物资分配,从而在确保响应速度和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优化资源的使用效率。

需求预测不仅涉及对即将到来的需求量进行预测,还包括对各种可能影响需求变化的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如季节性疾病的发生率、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等。这要求医院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外部信息,利用高级统计分析方法和机器学习技术,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准确的需求预测不仅可以帮助医院提前准备必要的医疗资源,如医疗人员、病床、药品和医疗设备等,还可以指导医院制定更为合理的服务安排和运营计划,避免资源的过度投入或短缺。从经济运营管理的角度看,需求预测与资源调配的优化不仅可以提升医院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有助于医院实现成本控制和收入最大化。例如,通过精确预测手术需求,医院可以合理安排手术室使用和手术团队的排班,避免手术室的空闲或过度拥挤,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同时,合理的资源调配还可以减少紧急购买医疗物资的成本,通过批量采购和及时补给,实现物资成本的最优化。

(四)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在当今医疗行业中,信息技术的建设与管理对于优化医疗资源管理和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全面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平台,不仅大幅提高了医疗信息管理的效率,还使得医院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医疗资源的动态监控和灵活配置。通过信息化建设,使医院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和患者需求的变化,有效地提升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率。

电子健康记录(EHR)系统的应用是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中应用的典型例子,它不仅优化了病历管理,减少了医疗错误,还通过提供完整的患者健康信息来支持临床决策,从而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效率。此外,通过集成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医院能够实现患者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优化诊疗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在经济运营管理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提升医疗服务的直接效率,还包括通过数据分析和管理来优化资源配置和降低运营成本。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医院可以分析医疗服务使用情况,预测未来的资源需求,从而实现资源的预先配置和优化库存管理,避免资源浪费和降低成本。同时,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医院管理层可以获得关键业务指标的即时反馈,为医院的战略规划和运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效益评价体系建立

(一)设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准确评价医疗资源配置策略的效果与绩效,构建一个全面且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该体系需综合包含多元化的指标,以充分反映医疗服务交付及资源利用的情况。从医疗服务质量的角度,患者满意度、治愈率以及再次入院率等指标直观地揭示了护理服务的水平;从运营效率方面,通过平均等候时间、病床使用率和患者平均住院时长等指标来衡量医院运营的流畅度;财务绩效方面,则通过患者成本、收入生成以及预算执行等指标评估资源配置的经济可持续性;医疗服务的可获取性,通过一定时期内接受服务的患者比例和医院地理位置的便捷性来考量;员工满意度、人员流动率及参与度等指标则反映了资源配置对医院人员的影响,这对整体绩效有着间接但显著的效应。此外,关注医院对创新实践的采纳和持续改进的努力,凸显了其适应性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决心。这套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深入洞察及提高医院资源配置策略的绩效提供了坚实基础,符合经济运营管理的要求,采用了严谨的书面语言表达,确保了逻辑结构的清晰和条理。

(二)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在经济运营管理背景下,实现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应用与评估,核心在于采取高效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通过结合定量数据收集(如调查、电子健康记录、财务报告及运营指标的系统化整理)与先进统计软件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构建评估的定量基础。同时,定性数据收集方法(包括访谈、焦点小组讨论和开放式调查)补充定量分析,深化对患者和员工经验、感知及满意度的理解,为医院绩效提供全面视角。利用比较分析、基准工具、绩效仪表板、回归分析等技术,可以对当前绩效与历史数据或标准进行对比,揭示变量间的关系,从而评估资源配置策略的效果。建立持续的反馈循环,基于员工和患者的实际反馈促进资源配置策略的迭代改进,这种综合性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为精确评价和持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策略提供坚实基础,体现了经济运营管理的专业性和规范的书面表达要求,确保了逻辑条理性与清晰度。

三、结束语

总之,成本效益分析确保了资源分配的经济性和有效性;流程优化和需求预测加强了医院运营的效率;信息化建设提升了管理和服务质量。通过策略的实施,公立医院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保持经济的可持续性。

四、参考文献

[1]苏婉敏. 时空角度下广东省公立医院技术效率及其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分析[D]. 河南大学, 2023.

[2]推动智慧医疗建设 促进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实现均衡[N]. 贵州政协报, 2022-10-13 (003).

[3]王莉. 广州市公立医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及对策研究[D]. 广东财经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