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改进干预模式在肥胖儿童饮食干预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循环改进干预模式在肥胖儿童饮食干预中的效果

罗进文

成都市温江区柳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成都  611130

【摘要】目的:探索肥胖儿童饮食干预中循环改进干预模式应用价值优势。方法:研究以肥胖儿童作为研究样本,样本量筛选100例,时间点截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按照随机信封抽取方式将患者抽取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干预,观察组开展循环改进干预模式,观察患儿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干预前患儿身高、体重、BMI指标无差异(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干预后改善显著更优(P<0.05)。评估干预前患儿脂肪百分比、皮脂厚度、内脏脂肪面积无差异(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干预后改善更显著(P<0.05)。肥胖率观察显示观察组比值属于更优组别(P<0.05)。满意度结果评估显示观察组比值属于更优组别(P<0.05)。结论:肥胖儿童饮食干预中开展循环改进干预模式效果显著,可以为儿童营造良好的饮食环境,控制患儿肥胖情况,改善患儿自身饮食习惯,以促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肥胖儿童;饮食干预;循环改进干预模式

儿童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情况,该病症对儿童身体健康产生的危害较大,甚至影响以后的健康成长,需要加强重视力度[1]。循环改进干预模式是一种优质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症状,帮助患儿制定良好的饮食计划[2],改善患儿生理机能,控制肥胖,为患儿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降低各种因素影响[3],并改善患儿家属意识,明确肥胖危害性,以促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4]。本次研究将以100例患儿为样本,分析循环改进干预模式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点截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研究以肥胖儿童作为研究样本(样本量筛选100例),按照随机信封抽取方式将患者抽取两组,对照组50例,男女:28例、22例,年龄值:0-3岁,均龄(1.36±0.13)岁;观察组50例,男女:27例、23例,年龄值:0-3岁,均龄(1.32±0.11)岁。纳入标准:(1)全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2)患儿依从性良好;(3)患儿无其他病症;排除标准:(1)患儿合并多种病症;(2)患儿沟通障碍;(3)患儿家属中途退出研究,一般资料无差异性(p>0.05),符合研究要求。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开展常规干预,对患儿家属开展相关的指导,明确肥胖产生的危害性,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控制患儿饮食,长期坚持。

1.2.2观察组

观察组开展循环改进干预模式,对患儿家属开展健康宣教,详细讲解病症知识、危害、饮食、行为等相关内容,帮助患儿家属树立良好的管控意识,强调心理调控,做好儿童家属心理应激反应控制,改善依从性。对儿童家属干预情况进行评估,明确存在的不足,针对不足进行改进,制定合理的改进措施,指导患儿开展适当运动,控制自身饮食,制定相应的预期目标,并再次开展干预。干预后再次评估项目,进入下一个循环改进,在该干预期间持续进行上述循环改进内容,直至干预结束。

两组患儿均开展为期六个月的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1)观察患儿身高、体重、BMI情况。

(2)观察患儿脂肪百分比、皮脂厚度、内脏脂肪面积(运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检测前排空膀胱,禁食禁水2h,静等5min后检测)。

(3)观察患儿肥胖情况:轻度肥胖、中度肥胖、重度肥胖,计算肥胖率。

(4)观察患儿家属满意度,以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进行评估,计算比值。

1.4统计学处理

SPSS2.0处理,(±s)均数±标准差开展指标计量,以数(n)或率(%)指标计数,t与检验正态结果,P<0.05说明差异显著。

2结果

2.1患儿身高、体重、BMI情况观察

    干预前患儿身高、体重、BMI指标未见对比差(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干预后改善更明显,可见对比差(P<0.05)。见表1。

表 1 患儿身高、体重、BMI情况观察±s)

组别

(n=50)

身高(cm)

体重(kg)

BMI(kg/m2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85.23±2.11

116.15±2.64

34.66±1.45

29.17±1.16

24.31±1.11

20.13±1.25

对照组

85.25±2.12

104.26±2.65

34.67±1.44

32.89±1.21

24.34±1.15

22.52±1.26

t

0.047

22.476

0.035

15.693

0.133

9.522

P

0.962

0.000

0.973

0.000

0.895

0.000

2.2患儿脂肪百分比、皮脂厚度、内脏脂肪面积指标观察

    干预前患儿脂肪百分比、皮脂厚度、内脏脂肪面积未见对比差(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干预后改善更明显,可见对比差(P<0.05)。见表2。

表2 患儿脂肪百分比、皮脂厚度、内脏脂肪面积对比±s)

组别(n=50)

脂肪百分比(%)

皮脂厚度(mm)

内脏脂肪面积(cm2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4.27±3.11

39.89±3.13

24.51±1.33

16.76±1.34

150.41±3.37

144.27±3.42

对照组

44.52±3.13

42.46±3.14

24.47±1.32

19.55±1.35

150.39±3.35

147.30±3.40

t

0.401

4.099

0.151

10.372

0.030

4.443

P

0.690

0.000

0.880

0.000

0.976

0.000

2.3患儿肥胖率对比观察

  肥胖率观察显示观察组比值更低,可见对比差(P<0.05),如表3。

3患儿肥胖率观察[n(%)]

组别(n=50)

轻度肥胖

中度肥胖

重度肥胖

正常

肥胖率

观察组

7(14.00)

6(12.00)

3(6.00)

34(68.00)

16(32.00)

对照组

15(30.00)

9(18.00)

4(8.00)

22(44.00)

28(56.00)

-

-

-

-

4.911

P

-

-

-

-

0.027

2.4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对比

满意度结果评估显示观察组比值更高,可见差异(P<0.05),如表4。

4 满意度情况度对比[n(%)]

组别(n=50)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

26(52.00)

22(44.00)

2(4.00)

48(96.00)

对照组

23(46.00)

19(38.00)

8(16.00)

42(84.00)

-

-

-

5.444

P

-

-

-

0.020

3讨论

    儿童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情况,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5],导致该病症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对儿童身体健康产生明显的威胁[6],需要加强重视力度。循环改进干预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病情[7],强化患儿生理机能,改善家属依从性,主动配合护理[8],促使患儿自身配合,控制饮食,制定完善的计划方案[9],以促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并定期进行改进,进入到循环管理中,应用价值良好[10]

研究结果中干预前患儿身高、体重、BMI指标无差异(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干预后改善更显著(P<0.05),说明该干预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自身症状,降低各种因素影响,强化患儿生理机能,提高肥胖控制效果,以降低病症对患者危害,应用价值显著。分析原因,该干预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患儿家属认知,积极参与到护理干预中,为患儿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效果显著。干预前患儿脂肪百分比、皮脂厚度、内脏脂肪面积未见差值(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干预后改善更显著(P<0.05),说明该干预模式可以强化患儿自身症状,优化肥胖改善效果,降低各种因素产生的影响,以促使患儿生活质量提升,值得推广。分析原因,该干预模式可以有效地强化患儿自身症状,优化生理机能,以循环持续方式促使患儿得到约束,控制自身饮食,达到预期的干预目标。分析原因,该方式可以为患儿营造良好的饮食环境,控制其营养状态,实现科学饮食,利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调控,干预价值显著。肥胖率观察显示观察组比值更低(P<0.05),说明循环改进干预模式有助于改善患儿肥胖情况,提高家长配合度,改善其生理机能,提高患儿自身依从性,以促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分析原因,该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病症进展,提高家属配合度,改善营养水平,值得临床推广。满意度结果评估显示观察组比值更高,(P<0.05),患儿家属对干预模式较为满意,有助于为患儿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改善生理机能,促使患儿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肥胖儿童饮食干预中循环改进干预模式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提高家属干预意识,制定完善的干预方案,促使患儿症状得到及时缓解,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凌华,雷玲,张沥文等.“互联网+”模式下3~6岁儿童肥胖相关饮食行为干预效果[J].西部中医药,2024,37(01):35-38.

[2]唐秀丽,丁艳芬.教育、饮食及运动干预对社区单纯性肥胖儿童健康行为及体重控制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20,27(03):366-368.

[3]刘红梅,李敬敬,高婷婷.饮食营养联合运动疗法对儿童肥胖的干预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23,8(14):155-158.

[4]刘雪,张学静,刘改燕等.饮食联合运动干预对儿童期肥胖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3,45(09):1377-1379+1383.

[5]张秀梅,黄慧玲.循环改进干预模式在肥胖儿童饮食干预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09):10-12.

[6]潘长鹭,栗达,赵文利等.饮食及运动综合干预对肥胖儿童人体成分变化的影响[J].中国医刊,2020,55(05):569-571.

[7]陈玲娇,吴爱惜.运动干预结合饮食控制对肥胖儿童血脂状态、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22,34(03):363-365.

[8]吴欣.综合干预措施对学龄前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及不良饮食行为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23):3829-3830.

[9]余楚烈,黄红宇,周琼.思维导图联合故事理论对学龄期肥胖儿童的干预效果[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0,31(07):880-884.

[10]李好文,李建军,李桂贤.运动、饮食、健康教育联合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情况的影响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0,6(06):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