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及处治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及处治方法

蒋文彬

湖南高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当前,沥青路面已在各地得到了推广应用。沥青路面具备无接缝、表面平整、养护方便等优点,因此行车非常平稳、舒适。但伴随交通量的快速增长,以及超载、重载车辆不断增多,在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下,沥青路面经常会有一些病害问题发生,比如裂缝、坑槽、车辙等,当上述病害问题发生后,不仅车辆行进会被影响,同时车辆磨损也会进一步加剧。因此,有必要对病害成因进行分析,并且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处治。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处治方法

    我国路面主要以沥青路面为主,从字面可知,沥青路面就是通过沥青混凝土材料施工而成的路面,沥青、粗细集料的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沥青路面也会伴随着多种病害产生,比如松散、裂缝、沉陷等,尤其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量越来越大,沥青路民损坏进一步加剧。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公路行车安全,应及时予以养护。下面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导致沥青路面病害的原因有哪些,并且提出一些处治方法。

1.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及成因

1.1裂缝及成因

    各类型公路建成后,都可能出现裂缝,裂缝产生之初不会影响路面使用性能,但是,伴随着雨水入侵后,路面强度会逐步下降,尤其是在行车荷载增加后,路面将不可避免的出现结构性破坏。从宏观上来看,裂缝的形式有很多种,从表现形式不同上来看,可以分成横向、纵向以及网状三种类型的裂缝。沥青的等级与品种、混合料组成以及面层厚度等,都会影响裂缝的产生,另外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基等也会引发裂缝产生。

1.2坑槽及成因

    沥青路面之所以会出现坑槽,其原因可以归结到油损害与水损害两方面。其中油损害是指机动车用油、修理用油渗入路面后,沥青混合料在污染下会逐步进入松散状态,在行车碾压影响下就会一步步成为坑槽。水损害是指雨水会渗入路面的破损处,停留于基层表面,在不断的荷载影响下,基层细料将逐渐形成灰浆,导致面层与基层脱离,这样一来,灰浆将逐渐进入到混合料缝隙和面层裂隙之中。从此面层将会有网裂产生,随后会有小块面层被车轮带走,从而形成坑洞,坑洞不断扩大后最终成为坑槽。

1.3沉陷及成因

    在不同路面变形中,沉陷问题的发生比较普遍,它的面积比较大,经常会出现在填挖交界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病害,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究,一是路堑排水出现问题,路床下面的路基存在较高湿润度,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均匀沉降发生率较高,甚至导致局部下沉问题发生。二是路面的强度不能很好的适应交通量的发展变化,因此极易出现疲劳破损问题。三是路基强度问题,基层结构在较大车载影响下将会逐渐发生破坏,从而造成沉陷。四是桥头路面出现沉降,导致沉降出现后与桥面之间错位。

1.4拥包及成因

    在高温、荷载等长期作用下,沥青混合料会出现粘性流动,从而导致路面推挤凸起,这就是波浪涌包。这种病害的产生原因可以概括成这方面,一是用于沥青混合料的几种材料,其配比不合理,二是面层、基层结合不好,三是基层强度问题,或水稳性缺乏,行车荷载作用下导致出现局部拥包问题。

1.5车辙及成因

    由于不断行车,车辙被压实,从而导致结构层位移问题发生,时间长了就会积累称为永久变形。车辙深度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沥青路面结构、沥青混合料、气候条件、交通量等。之所以会产生车辙病害,其原因与以下几方面因素分不开,比如表层破损严重、沥青混合料中油石的比例过大、由于基层夹层不稳定导致路面向横向推挤。

2.沥青路面主要病害的处治方法

2.1裂缝的处治方法

    一般处理方式,可以选择AH-90#型号沥青,并且将沥青的温度控制为150℃-160℃之间。可以用专用容器将该温度下的沥青灌入到缝隙中,通常需要灌入2~3遍,当温度下降到常温后开放交通。密封胶修补的方式,在使用之前需要将密封胶加热到180℃,在该温度条件下,密封胶会变成液体,这样粘结力会更好,从而确保其与沥青混合料充分融合。另外,严重龟裂主要是由路基翻浆、基层强度不够导致的,应该先将基层处理好,而后再重作面层。

2.2坑槽的处治方法

    根据坑槽深度和大小不同,可以选择不同处治方法。油面层坑槽的路面基层没有破坏,主要是由于主骨料散失,导致不同深度坑槽出现。为此,在处理过程中,应以“圆坑方补”为原则切割,切割面积应大于病害发生的面积,同时对坑槽内部的杂物进行处理。假如坑槽内部存在积水,应对积水进行彻底抽吸,确保其干燥和清洁。在坑槽壁和底部喷洒粘层沥青,并将沥青混合料铺设到坑槽内部,最后经压力机将其压实,确保压实度满足要求。除此外,还有一种用于坑槽挖补的方法,主要是指对破坏的面层和基层进行补强处理,注意补强处理过程中,前两项工作与油面层坑槽处理所用的手段一致,二者差异在于需要对基层实施补强处理。首先应挖除旧的基层,然后对原来用于基层处理的材料进行拌合,拌合后填入到坑槽内部,并实施摊铺、整平处理,经过碾压后做好表面清理工作,在表面、坑槽周围进行沥青喷洒,最后将沥青混合料填入,并用压力机将其压实。

2.3沉陷的处治方法

    不均匀沉降的修补,如果基层、土基比较稳定,那么只需要对面层进行修补,采用沥青砂进行填补,如果沉陷面积比较大,则应进行面层铺加。如果是局部存在沟槽、坑洞,则应利用砾石等进行回填,对图记、基层进行彻底处治后,再进行面层的铺设。另外,桥头路面的不均匀沉降,主要是因为填土不实而导致的沉陷,这种情况下应该加铺基层,然后再进行压实处理,最后做面层。

2.4拥包的处治方法

    拥包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沥青含量、细料比较多导致的,同时矿料级配不良也容易导致问题发生。因为面层缺乏抗剪强度,在车辆的不断作用之下,就会导致拥包问题发生。依照该问题出现情况的不同,可以予以以下处治。对于已经稳定,但严重程度不高的拥包,可以选择气温较低的时候,利用专用设备实施削平。如果拥包比较严重,由面层相关因素所导致,可以选择气温较高的时候,将拥包铲除,并喷洒粘层沥青,再重新铺设沥青混合料,最后用压路机将其压实。另外,还有一种由于基层强度不够导致的面积比较大的拥包,可以挖除基层后,重新对基层进行铺筑,最后作面层。

2.5车辙的处治方法

    对于由车辆行驶推移导致的车辙,应先做好铣刨清除处理工作,然后对沥青面层进行重新铺设,最后采用沥青混合料进行修补。对于由横向推挤而成的横向车辙,因为这种车辙的稳定性已比较强,可以削除凸出的部分,将沥青混合料喷涂在波谷的地方,并且做好找平和压实工作。另外,对于基层水稳性能不佳、强度不够,由基层下沉而引发的车辙病害,应该先对基层进行处治,而后再进行面层处理。

结语:

    综上,随着交通量的快速增长,很多公路都出现了一些病害问题。沥青路面的病害多种多样,成因也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探究。相关部门应该对预防性养护予以重视,将其当作早期病害处治的一项重要手段,这样可以获得很好的施工效果,尤其是对微表面施工技术的运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对路面予以修复,在萌芽状态消灭病害问题,从而使路面的使用性能得到改善。为人们的出行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道路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文海.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中车辙病害的处治措施 [J]. 产品可靠性报告, 2024, (02): 87-89.

[2] 李超. 沥青路面纵横向裂缝病害的成因及养护灌缝施工工艺研究 [J]. 建设监理, 2024, (02): 92-94.

[3] 李易阳.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现场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探究 [J]. 产品可靠性报告, 2024, (01):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