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现浇连接部位关键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现浇连接部位关键施工技术

马良

新疆冶金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现浇连接部位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整体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了解并掌握现浇连接部位的关键施工技术对于确保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现浇连接部位关键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装配式;连接部位;施工技术;钢结构化;叠合板

引言

与传统的现浇建筑不同,装配式建筑是通过在工厂对建筑结构的构件进行标准化预制,并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连接,连接界面或节点不仅是将构件之间以物理的方式拼接在一起,而且还应承受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各种荷载,成为受力传递构建,因此,预制构件与预制构件间的连接方式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连接施工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和大量试验。

1、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关键工艺流程

材料的准备和预制工序。这包括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浇筑、模板制作、钢筋加工等。在这个阶段,需要严格根据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确保预制构件的尺寸和质量符合要求。预制构件在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运输和吊装到施工现场。此环节需要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和方式,并选择适当的吊装设备和方法,保证预制构件的安全运抵施工现场并准确吊装到位。在吊装完成后,需要对预制构件进行精确的安装。这包括构件的对接、连接和固定,确保构件之间的结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此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构件的位置、倾角和相互间的协调。一些装配式建筑结构可能需要在现场进行拼装,因此,在进行现场拼装时需要确保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连接和固定,以及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在主体结构完成后,需要进行设备的安装,如管道、电气线路等。这也是一个关键的施工环节,需要保证设备与建筑结构的衔接质量和安全性。对于部分装配式建筑结构,尤其是钢结构,封顶工序非常关键。在这一阶段需要确保钢结构的垂直度、平整度和整体的稳定性。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现浇连接部位所面临的问题

施工难度与效率问题:现浇混凝土连接部位的施工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施工现场狭小、作业空间受限、操作不便等方面。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现浇连接部位需要考虑深度和高度增加的挑战,施工更加复杂。这些难题会影响施工效率,导致工期延误和成本增加。

接触面质量与强度问题:现浇混凝土连接部位的质量与强度直接关系到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和耐久性。然而,在现实施工中,由于操作不当、材料配比不当、工艺控制缺失等原因,经常出现接触面质量差和强度不足的现象,可能导致连接部位的疲劳、开裂甚至失稳,给整体建筑安全造成隐患。

工艺标准与规范问题:在现浇混凝土连接部位的施工过程中,缺乏统一的工艺标准和规范约束,有些施工单位在进行现浇施工时存在标准不统一、规范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施工质量无法保证。此外,缺乏完善的检测措施和质量监管机制,也会造成连接部位问题的忽视和延误。

3、装配式建筑结构关键构件现浇连接分析

3.1墙与板的节点连接处理

墙与板的节点连接是装配式建筑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设计合理的连接方式。墙与板的节点连接可以采用搭接、焊接、螺栓连接等不同方式,具体选用何种方式需根据结构设计、承载力要求和施工条件来确定。对于较大跨度和需承受较大荷载的节点连接,通常会采用更加牢固可靠的焊接或螺栓连接方式。选择适当的连接材料。节点连接所选用的连接材料需具有足够的强度、耐腐蚀性和耐久性,以保证连接的稳固和持久。常用的连接材料包括钢材、螺栓、连接板等,在选择材料时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节点连接工作。特别是在焊接过程中,需保证焊缝质量优良,焊接工艺规范,避免出现焊接质量不达标导致的问题。应注意墙与板的节点连接处施加有效的防水、抗裂措施,以防止因渗水、开裂等问题引发整体结构的安全隐患。同时,应确保连接部位的受力均匀、结构牢固,避免因连接不稳导致的结构变形或倒塌等风险。

3.2柱与柱节点之间的连接

设计合理的连接方式。柱与柱节点连接可以采用焊接、螺栓连接、连接钢板等多种方式,具体选用何种方式需根据结构设计、承载力要求和施工条件来确定。对于大型高层建筑或承载大荷载的节点连接,通常会采用更加牢固可靠的焊接或螺栓连接方式。选择适当的连接材料。节点连接所选用的连接材料需具有足够的强度、耐腐蚀性和耐久性,以保证连接的稳固和持久。常用的连接材料包括高强度螺栓、连接板、焊接材料等,在选择材料时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节点连接工作。特别是在焊接过程中,需保证焊缝质量优良,焊接工艺规范,避免出现焊接质量不达标导致的问题。应注意柱与柱节点连接处施加有效的防火、防腐、抗裂、抗震等措施,以防止因火灾、腐蚀、裂缝、地震等问题引发的安全隐患。同时,应确保连接部位的受力均匀、结构牢固,避免因连接不稳导致的结构变形或倒塌等风险。柱与柱节点连接处理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合理设计、选择适当材料、质量控制到位以及注重细节处理,才能有效保障柱与柱节点连接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从而确保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可靠性。

3.3柱与叠合板节点之间的连接

设计合理的连接方式至关重要。柱与叠合板节点连接可以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粘接等多种方式。根据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并确保连接处结构紧密、力学性能良好。在选择连接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叠合板的特性、承载力需求以及施工方便性。选择合适的连接材料和构造。在柱与叠合板节点连接中,常用的连接材料包括高强度螺栓、连接钢板、焊接材料等。连接点的构造设计也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搭接方式、缝隙处理等因素,确保连接部位的稳固牢靠。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把控十分重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避免出现连接处焊接、螺栓固定、粘接等工艺不当导致的质量问题。特别是焊接工艺,需要保证焊缝的牢固性和质量良好,确保连接处无裂缝、气孔等缺陷。应注意节点连接部位的抗震、防火、防水等设计要求。加强对连接部位的检测和监控,确保连接处的受力均匀、结构稳定,避免因连接缺陷而引发的结构安全隐患。柱与叠合板节点连接的处理是装配式建筑工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设计、合适的连接方式、优质的连接材料、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和细致的技术处理,可以保障柱与叠合板节点连接处的稳固性和安全性,确保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和可靠性。

结束语

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对现浇连接部位施工质量的监控和控制,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行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节能、环保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张锡治,郎德伸,陈俊杰,等.楔形节点现浇连接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2017,47(10):75-81+88.

[2]何东亮,邓雄,李鹏飞,等.装配式环筋扣合锚接体系现浇混凝土成型质量控制研究[J].建筑结构,2021,51(S01):1215-1219.

[3]史继创,田鹏刚,张风亮,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湿连接发展现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4(06):914-922.

[4]安晓鹏,李清海,武斌.纤维增强混凝土连接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节点性能综述[J].硅酸盐通报,2020,39(11):3399-3406.